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行胸部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未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其为序贯或同步放化疗,放射治疗剂量为60~70 Gy(常规分割),预计生存期超过6月,放射治疗后均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是否行深部热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与抗感染治疗,辅以吸氧、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部热疗。热疗设备使用HG-2000体外局部高频热疗机,加温温度42 ℃~43 ℃,时间为40 min,隔日1次,共10次,分别检测放射性肺炎治疗前、放射性肺炎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KPS评分、症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VC、FEV1)、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均有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有助于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指标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全组患者均为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常规放疗,分割方式为2Gy/f,处方剂量60 ~78 Gy,中位剂量66 Gy.不同组别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预后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本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其中2级23例(21.5%),3级14例(13.1%),4级4例(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分期、射野数目、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体积、CTV的平均剂量、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体积、PTV的平均剂量、双肺体积和双肺Dmean、V5、V10、V15、V20、V25、V30、V35、V40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双肺Dmean、V20、V40为影响≥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均P<0.05).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为Y=ex/(1+ex),其中x=-5.797-0.986×T分期+1.193×肺平均剂量+1.259 × V20+ 1.329×V40.结论 T分期、双肺Dmean、V20和V40为影响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对这类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对老年食管癌调强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2023年2月6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宜兴市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177例老年(≥60岁)食管癌患者, 根据患者是否行深部热疗分为热疗组和非热疗组。两组均采用6 MV X射线常规调强放疗, 热疗组在放疗前1 h内使用体外热疗设备HG-2000Ⅲ进行高频深部热疗, 每周2次, 加热温度为41~43 ℃, 时间为40 min。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校正组间混杂因素后,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各42例患者, 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放疗剂量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非热疗组(83.3%∶64.3%, P=0.0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热疗组发生放射性肺炎、症状性(≥2级)放射性肺炎概率均显著小于非热疗组(61.9%∶85.7%, P=0.013;21.4%∶47.6%, P=0.01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热疗是症状...  相似文献   

5.
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病因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各流行病学因素、治疗因素、放射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本中心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及食管癌患者共143例.使用CTCAE 3.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记录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化疗史、放疗史、同步放化疗、长期激素使用史、PTV体积、肺体积、放疗靶区、总剂量、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5、V10、V20、V30及V40诸因素.分别使用x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43例患者中,共发生放射性肺炎26例(18.18%),其中1、2、3、4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13例(9.09%)、8例(5.59%)、3例(2.10%)和2例(1.40%).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既往化疗史、放疗史、同步化疗、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及V40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结论:既往有化疗史者、既往有放疗史者、同步放化疗者、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词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或V40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评估需接受胸部放疗患者所具有的相关高危因素,预测可能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诊治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接受胸部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了解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选取接受胸部放疗的Ⅱ~Ⅳ期肺癌患者968例,研究照射剂量、面积等14个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应用SPSS 13.0进行χ2检验的单因素分析。结果:113例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1.7%(113/968)。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射野面积、辐照体积V30及合并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有肺慢性疾病病史是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影响因素;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性别、合并化疗、糖尿病与放射性肺炎无关。放射性肺炎的治疗除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一般处理外,抗生素加激素治疗是关键。结论:照射野面积大和剂量高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在肺癌放疗中正确设计放疗靶区,全面了解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可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应用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预测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符合入组条件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NSCLC患者104例,分析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2.6%,≥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8.3%,单因素分析显示肺内病变的PTV、双肺Dmean、V5、V10、V15、V20、V25、V30、V35及V40对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均有显著性影响,Logistic分析显示双肺V35为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性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35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最佳界值为20.75%,敏感度为66.10%,特异性为81.00%;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46.2%.单因素分析表明NSCLC病变的GTV、CTV、PTV、食管接受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照射野内的食管体积、食管V40、V45、V50、V55、V60、食管LETT45、LETT50、LETT55、LETT60均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有关,Logistic分析显示病变的GTV、PTV、食管V60是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病变的GTV、PTV、食管V60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24.58cm3(敏感度为68.75%,特异性为57.15%)、325.50cm3(敏感度为81.25%,特异性为42.86%)及12.5%(敏感度为81.30%,特异性为69.60%).结论:双肺V35和病变的GTV、PTV、食管V60分别是放射性肺炎与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痰热清注射液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入治疗组44人与对照组46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总剂量56-64 Gy,V20 限制在20%-30%;治疗组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点滴,每连用5天,停用2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5(11.3%)和14(30.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无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病时间分别是放疗开始后62.2天和54.3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 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联合DVH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肺癌胸部放疗前及照射40~50 Gy时血浆中TGF-β、IL-6及ACE含量变化、肺受照射剂量体积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67例肺癌患者按治疗常规给予放疗或(和)化疗;男60例,女7例,中位年龄58岁(26~81岁)。放疗前、照射40~50 Gy时采血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放射性肺炎根据CTC AE3.0标准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结果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2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5.4%。自放疗开始至发生放射性肺炎的中位时间73天。放疗前、放疗40~50 Gy时血浆中TGF-β、IL-6含量以及其在放疗期间的变化与放射性肺炎无明显相关性。发生放射性肺炎组患者的疗前、疗中血浆ACE含量明显低于未发生肺炎者(P=0.033、0.004)。发生放射性肺炎组的全肺接受10 Gy照射体积(V10)为44%,高于未发生肺炎组的39%(P=0.029)。健肺MLD、V10、V15、V20分别高于未发生肺炎组(1931 cGy:990 cGy、52%:35%、48%:23%、37%:10%,P<0.05)。将生物因素ACE含量和DVH参数联合分析发现疗中血浆ACE含量和全肺V10组合是放射性肺炎最强的预测因素。疗中ACE含量ACE>506 ng/ml且全肺V10≤40%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最低,13例中无一发生;但如果ACE≤506 ng/ml且全肺V10>40%时,放射性肺炎风险达50%(6/12);其他情况疗中ACE>506 ng/ml且V10>40%或疗中ACE≤506 ng/ml且V10≤40%时,放射性肺炎发生率26.7%(P=0.008)。结论(1)放疗前、放疗中血浆ACE含量低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2)血浆ACE联合DVH参数V10有望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放疗计划的物理参数,评估临床、物理指标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的肺癌患者,并配以同期治疗的36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临床资料。观察包括年龄、性别、病理、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肺部疾病史放疗剂量等临床指标,及DVH上获取的包括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及Dmean、GTV体积、两肺容积等物理参数。比较这些因素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放射性肺炎发生时间,8例于放射治疗中,28例于放射结束后0~9个月。中位时间为3.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物理指标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临床指标吸烟和合并化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等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V5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结论]评估肺癌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等物理学指标,合并化疗及吸烟患者更应该严格控制正常肺组织受量。而V5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40例,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 mg 雾化吸入 2/日,观察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预防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剂量、V5、V20、平均肺剂量(MLD)等因素与患者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171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50例(29.3%)。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V20>28%、MLD>10Gy、MLD>13Gy均可导致肺癌患者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的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多、V20>28%、MLD>13Gy与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有关。[结论]在肺癌放疗计划设计中,应针对中国肺癌患者的特点,设定适合的物理参数;此外,还需考虑患者的吸烟史、化疗史等个体化因素,尽可能降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骆雯  王勇  唐仕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79-2882
目的:比较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两种放疗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术后患者共164例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组99例:照射剂量为2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50 Gy。大分割放疗组65例:照射剂量为2.656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2.5 Gy。结果:大分割放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0.77%,常规分割放疗组为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程度比较:1级放射性肺炎大分割放疗组17例,常规放疗组29例;2级放射性肺炎大分割放疗组3例,常规分割组15例;大分割组无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常规放疗组有2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放疗组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15.38%,稍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中,两组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未增加远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而近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常规分割放疗组低。  相似文献   

14.
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同步放化疗并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34例,仅同步放化疗。放疗予6MVX线:40GY/20f后避脊髓加量至56-60GY/28f-30f。予EP方案同步:VP16 100mg d1-5,DDP40mg d1-3。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因素中肿瘤部位、吸烟及口服中药平消胶囊治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关。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平消胶囊可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沙利度胺联合同步放化疗,观察组为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中放疗单次剂量180~200 cGy,每周5次,给予放疗总量6 000~6 120 cGy/30~34次,同步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 d1+顺铂25 mg/m2 d1~d3,28天为1个周期,同步放化疗期间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后再全身化疗2个周期。实验组患者在放化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沙利度胺100 mg。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长期生存及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有效率为71.4%,P=0.529。研究组患者OS为43个月,观察组患者OS为45个月,P=0.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有14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5%,观察组有24例发生,发生率为5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气管炎方面,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加用沙利度胺不能提高近期有效率和远期生存,但可以减少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同步放化疗并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34例,仅同步放化疗。放疗予6MVX线:40GY/20f后避脊髓加量至56-60GY/28f-30f。予EP方案同步:VP16 100mg d1-5,DDP40mg d1-3。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因素中肿瘤部位、吸烟及口服中药平消胶囊治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关。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平消胶囊可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入治疗组44人与对照组46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总剂量56—64Gy,V20限制在20%-30%;治疗组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点滴,每连用5天,停用2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5(11.3%)和14(30.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无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病时间分别是放疗开始后62.2天和54.3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