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1例难治性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胰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结束2个月后出现腹腔转移,后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奥沙利铂化疗联合腹膜后淋巴结区域局部放疗,治疗期间病情再次进展,腹腔一病灶再次增大,遂予该腹腔转移病灶原位疫苗模式治疗。局部大剂量分割免疫增敏放疗+OK432瘤内注射+抗PD-1单抗静脉治疗后,血清CA125持续下降至正常范围。治疗1周期后,转移病灶穿刺病理显示大面积坏死;治疗3周期后,复查CT显示腹腔转移病灶消失,客观疗效评价达CR;无进展生存时间已达16个月。该治疗模式为晚期难治性胰腺癌及其他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在转移瘤姑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5例转移瘤患者采取SIB-IMRT,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2.0~5.0 Gy/次,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1.8~3.0 Gy/次,共治疗10 ~28次.并制定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作为比较.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以后每3个月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除1例患者因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肝脓肿未能完成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19例患者同步静脉或口服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及分级:38.64% (17/44)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Ⅰ~Ⅱ级消化道或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2% (25/44),仅3例患者(6.82%)出现Ⅲ级骨髓抑制,无Ⅲ级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和任何Ⅳ级不良反应发生.放疗计划评估:SIB-IMRT与3D-CRT计划GTV平均受量分别为(5556.1±925.6) cGy和(4491.5±881.4)cGy,提高了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92,P=0.000).危及器官的比较:共评估了包括肺、小肠、脊髓、肾脏、肝脏等167个危及器官,其中有72个危及器官的受量SIB-IMRT较3D-CRT减小,减小0.50%~77.43%,平均19.71%;95个危及器官的受量增加,增加0.59%~86.71%,平均18.13%;总平均为增加0.86%.因此,SIB-IMRT计划可以接受.临床疗效评估: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5 ~ 26个月),失访2例,照射野内无复发生存率为95.23%(40/42).结论 采用SIB-IMRT可显著提高肿瘤区的照射剂量,正常组织受量有增有减,增加的幅度较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40例脑转移瘤患者均接受了颅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数>2个者全脑放疗DT40~46Gy/(20~23)次;≤2个者全脑放疗DT40Gy/20次后,局部三维适形加量至DT54~60Gy/27~30次;孤立脑转移瘤者病灶直接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至DT54~60Gy/(27~30)次。其中34例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2.5%(37/40),总有效率(RR)为62.5%(25/40),临床疾病控制率(CBR)达97.5%(39/40)。颅内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7.2个月,颅内6个月及1年局部控制率为47.5%、1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为65.0%、25.0%和5.0%。放化疗综合治疗者生存期较单纯放疗者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体力评分、颅外原发灶控制情况是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脑转移瘤患者适形放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生存期。体力状况、颅外原发灶控制情况是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造影剂对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患者入组,其中食管癌患者34例,肺癌患者6例,中位年龄62岁.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图像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大体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以及危及器官,以平扫图像为基础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和计划优化,PTV边缘剂量1.8~2.0 Gy/次,总量45~66 Gy,并以此计划进行治疗.利用计划系统图像融合的功能,将在平扫图像(C-)上勾画的靶区及照射野设计复制到增强图像上,在增强图像(C+)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分别比较C+和C-图像中相对应的单次治疗照射野MU的不同(按照2 Gy/次计算),肿瘤中心点的剂量、肿瘤边缘点的CT值及剂量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有205个照射野,其平扫及增强图像射野MU分别为284.55±63.64和283.00±63.21,P=0.120;肿瘤中心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5.219 5±9.561 4) Gy、增强(45.211 7±9.614 5)Gy,P=0.772;肿瘤边缘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3.837 2±9.304 9)Gy、增强(42.904 5±9.164 5)Gy,P=0.001;边缘点的CT值分别为平扫(140.83±40.55) HU、增强(39.20±20.82) HU,P=0.00.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条件,对于胸部肿瘤,可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CT定位,使用CT增强扫描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顺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效果.方法:建立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汉防己甲素和顺铂处理后各组小鼠移植瘤大小和体重变化.结果:汉防己甲素治疗组具有抑制小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作用,5 mg/kg和10 mg/kg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1%和47.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5 mg/kg和5 mg/kg的顺铂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5.8%和59.9%,而分别联合5 mg/kg的汉防己甲素后抑瘤率为73.6%和81.9%(P<0.05),分别联合10 mg/kg的汉防己甲素后抑瘤率为82.3%和91.4%(P<0.01);同时发现汉防己甲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增加顺铂的抑瘤率且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汉防己甲素、顺铂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汉防己甲素能增强顺铂的抑瘤作用.与顺铂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胸部放疗放射性肺炎病因学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在胸部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各流行病学因素、治疗因素、放射剂量学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2本中心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及食管癌患者共143例.使用CTCAE 3.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记录各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化疗史、放疗史、同步放化疗、长期激素使用史、PTV体积、肺体积、放疗靶区、总剂量、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5、V10、V20、V30及V40诸因素.分别使用x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43例患者中,共发生放射性肺炎26例(18.18%),其中1、2、3、4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13例(9.09%)、8例(5.59%)、3例(2.10%)和2例(1.40%).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既往化疗史、放疗史、同步化疗、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次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及V40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结论:既往有化疗史者、既往有放疗史者、同步放化疗者、ECOG评分、放疗靶区、单词剂量、肺平均受量、V20、V30或V40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升高的相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评估需接受胸部放疗患者所具有的相关高危因素,预测可能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HIFU辐照模式损伤离体牛肝的优劣,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固定声功率及辐照深度,总辐照时间分别为1、3、5s,采用长时单次辐照与短时多次辐照2种模式损伤离体牛肝,从靶点温升、超声灰度及病理改变等几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短时多次辐照模式相比,长时单次辐照后靶点温度较高,可见靶区超声灰度增强,大体及光镜下靶区组织呈凝固性坏死,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结论2种HIFU辐照模式均可造成靶区离体牛肝组织坏死,长时单次辐照模式的损伤效果较好,但临床治疗中这2种辐照模式的优劣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下植入手臂输液港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需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经术前全面评估和知情同意后,运用娴熟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经患者上臂静脉植入输液港,术后经X线检查确认导管头端位置;严格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术后X线示导管头端位置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1例在上腔静脉下1/3处,1例在右心房上1/3处,拔出1.5cm。本组患者植入术中疼痛指数均在3以下。结论手臂输液港提供与胸部输液港不一样的静脉通路,操作简单,该方法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它能让医生和护士能最充分、最高效地发挥各自医疗优势,为患者提供了一个高生活品质的长期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恶性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拓扑异构酶-I(TOPO-I)表达情况与给予顺铂(cis-Diaminedichloroplatinum,cDDP)或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胸腹腔灌注化疗疗效及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进后的细胞块石蜡包埋法进行包埋,检测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肿瘤细胞TOPO-I蛋白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共收集了3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样本,TOPO-I蛋白低表达17例,高表达18例.TOPO-I蛋白表达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P=0.368)及乳酸脱氢酶(P=0.754)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P=0.057).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是否胸腹水为首发症状、胸水还是腹水,血清CEA及血清LDH指标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晚期肿瘤并发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患者,肿瘤细胞中TOPO-I蛋白高表达的患者可能会从顺铂或羟基喜树碱胸腹腔灌注化疗中获益,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其结果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归纳单发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CT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以及各种强化模式与病灶最大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IMCC的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影像特点及其他合并征象,比较不同直径病灶的强化模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IMCC的CT强化模式以渐进强化型为主(83.7%),持续强化型(8.7%)及增强减退型(7.6%)比例较低.在渐进性强化型中,弥漫性强化(51.9%)所占比例最高,边缘加内部性强化(44.2%)其次,边缘性强化(3.9%)最少.最大径≤3 cm和>3 cm的肿瘤病灶强化模式无显著性差异(χ2=0.125,P=0.940).结论 单发IMCC的CT强化模式多样,以渐进强化型为主,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强化模式分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