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1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UA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CHD组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其UA水平逐渐增高,分别为(418.92±36.52),(450.84±48.65),(487.40±51.62)μmol/L(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其UA水平也增高,分别为(426.32±30.78),(455.24±35.34),(480.40±40.12)μmol/L(P<0.01);A、B和C型病变,其UA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25.85±35.71),(461.65±46.50),(493.41±53.24)μmol/L(P<0.01);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对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诱导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s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光光度法测定CaN活性。结果:(1)10-7 mol/L AVP组CFs的吸光度(A4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 AVP诱导的CFs的A490值(P<0.05或P<0.01)。IL-10本身对CFs的增殖无抑制作用。(2)10-7 mol/L AVP组CFs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10-6 g/L IL-10+10-7 mol/LAVP组S期百分率及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3)10-7 mol/L AVP组CaN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8、10-7、10-6和10-5g/L +10-7 mol/L AVP组的CaN活性均明显低于AVP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IL-10呈浓度依赖性下调 AVP诱导CFs的CaN活性。结论:IL-10具有抑制AVP诱导CFs增殖和下调CFs的CaN活性的作用,这可能对预防和逆转心脏重构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4.
冠心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作用。P选择素作为炎症标记物越来越引起重视,它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等的黏附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P选择素在冠心病患血清中的变化,探讨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作为临床判断和预测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可能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左房内径变化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选择360例高血压患者(EH组),28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及255例正常对照(NT)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三导心电图仪及24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左房内径(LAD)及检出房颤的情况。结果:EH组及CHD组LA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EH及CHD患者LAD扩大者中57.94%发生房颤,发生房颤的患者中96.69%伴LAD扩大。结论:1/3以上EH及CHD患者伴有左房(LA)扩大,LA扩大与EH及CHD患者房颤的发生及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观察其与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HDL-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患者比稳定型心绞痛组(ACS)HDL-C明显降低,TC明显增加P<0.001。HDL-C与冠脉病变类型、病变支数成负相关,TC与之成正相关。结论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血HDL-C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三烯-B4(LT-B4)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入选400例患者,冠心病组31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3例,对照组90例。检测患者外周血浆LT-B4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内的主要斑块进行评价。结果冠心病组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2.365,P<0.05),ACS组LT-B4水平又明显高于SAP组(t=7.664,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T-B4浓度逐渐升高;CHD患者的软斑块组、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血浆LT-B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T-B4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白三烯-B4水平增高,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明显正相关,血浆白三烯-B4检测结合64层螺旋CT测定能否提高判断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对ACS的诊断及对冠脉病变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核转录因子PPARγ和MMP-9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核转录因子PPARγmRNA表达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53例,采用RT-PCR法测定外周血中PPARγ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含量,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PPAR3,mRNA表达、MMP-9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PPAR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MMP-9比对照组明显增加。CHD组中ACS组PPA脚比SAP组明显降低,MMP-9比SAP组明显增加,PPARγmRNA表达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负相关(P〈0.05),MMPO水平与病变支数、病变类型呈正相关(P〈0.05)。PPARγmRNA表达和MMP-9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MMP-9时ACS不稳定斑块有促进作者,PPARγ具有抑制MMP-9的作用,提示通过激活PPARγmRNA表达和降低MMP-9水平时冠心病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和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脂蛋白脂酶(LPL)基因与冠心病(CHD)和血脂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对照组60例。LPL基因多态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测定。结果:CHD组中LPL基因突变型SX和XX者HDL-C水平高于SS基因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L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L基因与冠心病发病无相关性,但LPL基因突变可致HDL-C升高,可能对冠心病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等心血管病大都是以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近年实验研究表明此过程与某些癌基因的表达紧密相关。方法本实验对50例高血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用SP法测定其外周血涂片淋巴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高血压组阳性35例(70%),正常组阳性37例(14%)(P<0.01)。高血压组阳性细胞率为59.9%±24.4%显著高于正常组的22.8%±15.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P53蛋白基因的突变。相关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细胞率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