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96例患者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4 8例 )。康复组以神经促通技术、运动再学习及适量的强制性运动为主方法 ,反复进行上肢的训练 ,必要时配合传统的按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在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减少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康复治疗在改善偏瘫上肢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82.
83.
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主因"发热伴头痛4d,加重1d"于2009年11月1日至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于2009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8.5℃,伴轻微头痛头胀,自服"对乙酰氨基酚及抗病毒冲剂(具体药名及剂量不清)",无明显缓解.2d后就诊于外院门诊,行血常规及胸部透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口服"清开灵滴丸每次20粒,每日3次",静点"川琥宁及地塞米松(具体剂量不详,共2d)",体温稍下降.2d后头痛加剧,伴呕吐1次,为非喷射状胃内容物,约200 ml,体温升高至39℃,于当地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检:扁桃体Ⅰ°肿大,咽部充血,颈抵抗(+),余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经病理证实的以瘤样脱髓鞘病变(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01-01-2013-08-05就诊于海军总医院以TDL为首发表现的MS患者6例。6例患者均在首次发病时行脑立体定向活检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定期随访24个月(最后1例患者末次随访日期为2015-10-20)。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12~44岁,平均(33.5±12.4)岁。6例患者中:(1)首次发病(TDL表现)表现为头痛3例、肢体无力2例、头晕伴耳鸣1例;实验室检查:IgG合成指数3例升高;病灶部位:分布于侧脑室旁6例、基底节区3例、额叶4例、延髓3例、颞叶2例、胼胝体2例。(2)复发(MS确诊后表现)表现为肢体麻木伴感觉异常3例、伴肢体无力2例,头晕伴耳鸣1例,1例随访仅见2次影像学复发,无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3例阳性,血清MBP升高4例,脑脊液MBP升高3例;病灶部位:多累及额叶4例、侧脑室旁4例、颞叶3例、基底节区3例、胼胝体2例、延髓3例、大脑脚2例、桥脑2例。6例均以TDL起病,TDL出现距MS确诊的时间约6~24个月,平均(12.0±7.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2次临床或影像学发作史,平均复发次数为(3.2±1.0)次,年平均复发次数约(1.5±0.5)次/年。结论以TDL首发的MS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头痛起病,首次发病与复发期的脑MRI病灶多位于脑室旁,复发期脑脊液OCB可能由阴性转为阳性。重视复发期脑脊液OCB和脑MRI的动态复查有助于判断TDL的临床转归,减少MS的临床漏诊。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83岁.因活动后心慌、气促、头晕1年,行动困难2周于2010年3月9日就诊.既往史:吸烟50年(每日5~6支),高血压病40余年,长期服用普通硝苯地平及肠溶阿司匹林片.患者1年前渐出现活动后(步行约2 km时出现症状)心慌、气促及头晕等症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短暂休息,方可继续行走.半年前每日晨起出现心慌、气促、头晕,活动后症状加重,若及时进早餐后症状可部分减轻.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对EAE的发病机制和轴索损伤进行研究,并进行药物干预,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用髓鞘蛋白脂蛋白(PLP139-151)多肽作为抗原免疫雌性SJL/J小鼠,诱发EAE小鼠模型,应用MK-801(0.30mg/kg)进行干预。发病后取脑、脊髓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模型组23(23/30)只小鼠发病,发病率为76.7%,平均发病时间为19±2.58天,平均神经功能评分为2.14±0.69分。药物(MK-801)治疗组16(16/30)只小鼠发病,发病率为53.3%,平均发病时间为21±1.25天(P<0.05),平均神经功能评分为1.08±0.42分(P<0.02);病理显示药物干预后病灶减少,病变减轻。结论PLP多肽诱发SJL/J小鼠的EAE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主要累及脊髓。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参与MS发病和轴索损伤,应用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可以减少神经功能缺失,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比研究和总结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和Leigh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0例MELAS综合征、7例Leigh病和1例MELAS综合征-Leigh病叠加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0例MELAS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发作性头痛和脑卒中样发作,脑CT及MRI检查结果示病灶多位于枕、顶、颞叶皮质及皮质下,光镜下观察肌肉组织可见不整红边纤维(ragged red fiber,RRF),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大量破碎样棕褐色肌纤维(ragged brown fibers,RBFs),3例MELAS综合征患者行脑活检可见棕色AMA阳性的小血管及神经细胞。7例Leigh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外肌麻痹、视力下降、肌阵挛样发作及智力发育迟缓,头颅MRI检查结果示双侧底节区、脑干异常信号,肌肉活检未见RRF。4例MELAS综合征、4例Leigh病患者以及1例MELAS综合征-Leigh病叠加患者行MRS检查结果示病变区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MELAS综合征和Leigh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相比存在明显差别,前者脑部病灶以脑叶皮质及皮质下受累为主,同时表现为脑和肌肉受累症状,肌肉活检可发现RRF;Leigh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干、基底节及视神经受累表现,肌肉活检未见RRF。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动脉炎所致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动脉炎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资料。结果血管炎所致的重度血管狭窄患者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后经过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控制。结论介入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动脉炎所致的重度血管狭窄可以选择的一种治疗方法,配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从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等方面,研究糖皮质激素对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氟美松组,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近端电凝术制备模型。术后1h,生理盐水组静脉注射0.5ml生理盐水,氟美松组静注射氟美松(0.5mg.kg^-1.d^-1)。常规HE染色,计算并比较氟美松组和生理盐水组的硬死灶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凝集素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半定量分析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氟美松处理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缺血6h至5d的梗质灶体积显著增加;缺血12h、24h及3d等时间点,小胶质细胞密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5d时未见凝集素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缺血6h、24h及3d,TGFβ1阳性细胞密度比生理盐水组减少。结论 氟美松可抑制缺血梗死灶边缘区域小胶质细胞反应和TGFβ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氟美松加重成年大鼠持续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1],重症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2例确诊的已行过激素冲击治疗疗效不佳的重症脱髓鞘脑病患者,再次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静滴丙种球蛋白、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