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了10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4例正常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直径(PD)及淤血指数(CI)与炎症坏死程度(G)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门静脉最大流速(PVx)及平均流速(PVm)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门静脉血流量(PBF)无明显相关关系。作者认为:PD、PVx、PVm及CI可用于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炎症坏死活动度,特别是在鉴别中重度(G3-4)与轻度(G1-2)炎症、正常与G2级病变等方面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 PTA 及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MELD评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在156例患者中有58例死亡,病死率为37.18%。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TA (%)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31.49±7.22 vs 25.44±8.10、37.56±11.72 vs 24.22±11.22及49.28±20.82 vs 23.0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MELD评分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25.53±4.61 vs 28.56±6.39、24.21±4.64 vs 31.07±6.03及20.06±5.06 vs 31.7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1周及2周时PTA、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2周时PTA的AUC最大(0.957),其次为2周时MELD评分的AUC(0.93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周时PTA的最佳临界值为35.55%,敏感度为96.60%,特异度为80.40%。2周时,PTA<20%的3个月病死率为100%;20%≤PTA<35%为70.81%;35%≤PTA<50%为4.17%;PTA≥50%的均存活。 PTA越低,病死率越高,线性趋势检验χ2=85.70,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2周时的PTA可作为其3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癌组织中丙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逆转录巢式PCR技术检测了51例HCC患者的肝癌及癌周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同时以巢式PCR技术检测了这些组织中的HBVDNA。结果,11.8%(6/51)检出组织中HCVRNA正链:其中5例在癌周肝组织,2例在癌组织中检测出HCVRNA负链,由于负链RNA为HCV的复制中间体,不释放到细胞外,其检出HCV感染与HCC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病因证据,组织中HBVDNA检出率高达92.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作用.方法 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MSC;四氯化碳灌胃制作大鼠FHF模型,分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各20只,8只灌服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将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大鼠MSC 1.0×106从尾静脉移植入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尾静脉注入模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 d处死各组部分大鼠,评价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生存率、肝功能、TNF-α水平、肝脏病理、MSC归巢至肝脏的情况.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3d开始,实验组存活大鼠一般情况比模型对照组好转更加明显;术后7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各有15只和8只大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22,P<0.05);术后7d以及14 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指标、TNF-α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炎性反应改善情况实验组均更为明显;术后实验组MSC归巢细胞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只观察到很少量归巢细胞.结论 MSC经尾静脉同种异体移植,可以归巢到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改善大鼠免疫和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坏死状态,促进FHF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对FHF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
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
HBeAg阳性的CHB患者,根据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分成: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A组),继续干扰素单药治
疗(B组),换为NAs治疗(C组),直接停止治疗(D组)。观察比较第24、48、72周时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继续治
疗至疗程48 周时,A组和C组HBV DNA转阴率、ALT 复常率均高于B组(A组:χ2=26.808,P<0.001 和χ2=5.485,P=0.017;C
组:χ2=21.257,P<0.001 和χ2=5.369,P=0.018);同时发现,加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加ADV组(χ2=8.255,P=0.004)。疗
程72周时,A组患者有27例(39.7%)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B、C两组(χ2=4.238,P=0.04 和χ2=7.681,P=0.006);58例
(85.3%)获得HBV DNA转阴,59例(86.8%)ALT恢复正常,均高于B组(χ2=23.018,P<0.001和χ2=5.987,P=0.014),但与C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联合ETV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加ADV组(χ2=9.823,
P=0.002 和χ2=5.450,P=0.020)。D组,28例患者的HBV DNA均持续较高水平复制,HBeAg水平升高,ALT反复波动。结论对
于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联用NAs并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
ALT复常率,特别是联用ETV并延长疗程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具有协同治疗作用、促进 CHB肝纤维化逆转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2010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CHB肝纤维化患者197例构成随访队列,按年龄、性别、LSM配对后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以下简称A组,n=98 例)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n=99例),每12周随访1次。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血清学指标、血生化指 标,肝脏硬度值(LSM)采用FibroScan检测,并转换为Metavir分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SM均明显降低(P<0.05),A组与B 组Metavir分级下降中位时间分别为72周、96周,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A组和B组ALT复常中位时间分别为12周、24周, AST复常中位时间分别为24周、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明显差 异。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能进一步改善CHB肝纤维化患者的总体疗效;对CHB肝纤维化具有协同治疗效应;复 方鳖甲软肝片尚具有独立的护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性者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s),筛选、获得人源抗HBs及其分泌细胞.方法 常规技术获得乙肝疫苗强化免疫后志愿者的特异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EBV转染,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孢菌素A(CyA)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雅培法定量动态检测水生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抗HBs滴度,取高滴度抗HBs孔的B-LCLs细胞有限稀释法培养.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细胞分化状况及抗HBs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分泌抗HBs的永生化.B-LCLs;培养上清抗HBs滴度维持较高水平3周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免疫组化鉴定B-LCLs细胞培养3个月时,永生化细胞仍然为抗HBs合成细胞.结论 采用改进的EBV永生化技术转化强化接种后获得的特殊PBMC,可高效获得永生化的B-LCLs,并有效表达抗HBs.  相似文献   
8.
输血传播病毒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春斓  周元平  李建国 《广东医学》1999,20(11):833-834
目的 了解新型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在TTV长的ORF保守区设计引物,建立巢式聚合酴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TTV DNA。结果 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有28例TTV DNA阳性,阳性率为18.5%;而同时检测125例正常人血清只3例TTV阳性,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1998年9月-2005年4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2000例。结果:共发并发症5例,其中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转开腹止血术2例。结论:严重粘连造成解剖不清是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规范的手术程序可大大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152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三项,旨在探讨中医证型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中医证型组的肝纤三项指标均为对照组升高,但改变有各自的特点,其中肝郁脾虚组的平均升高幅度最小,此为基础的两两比较发现,湿热中阻组肝纤三项均显著性升高;肝肾阴虚和瘀血阻络组以 HA、hPCⅢ升高为主。提示测定上述指标对慢性肝病患者的中医分型有一定指导意义,肝纤维化在肝郁脾虚阶段便已开始,湿热中阻是肝纤维化的活跃期,而血瘀则贯穿于肝纤维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