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HCC的患者75例和非HCC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血清AFP和DCP浓度,分别绘制AFP、DCP和二者联合检测时的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阈值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AFP及DCP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882;当AFP诊断阈值降为22.6 ng/mL时,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66.7%、特异性为88.7%);DCP诊断HCC的最适阈值为39.0 mAU/mL,灵敏度为72.0%、特异性为94.3%;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为77.3%、特异性为90.6%。结论 DCP对于HC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降低AFP诊断阈值并联合DCP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初步疗效。方法 应用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实施膀胱热灌注化疗,每周灌注1次,8次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灌注速度200 ml/min,灌注时间为1 h,治疗温度为43 ℃。化疗药物选择盐酸吡柔比星(THP)30 mg,灌注液总量1500 ml,灌注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观察TUR-BT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 8例患者膀胱热灌注化疗均顺利完成,灌注过程中能够实现持续循环恒温灌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其中2例患者出现排尿刺热感,多饮水症状可缓解。结论 应用 BR-TRG-Ⅰ型体腔热灌注治疗仪实施膀胱热灌注化疗能够实现恒温持续循环灌注,安全可行,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疗效、安全性及肝细胞癌(HCC)的发 生率。方法2010年6月~2018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肝纤维化患者840例构成随访队列。性 别、年龄(相差≤5岁)、HBeAg状态、肝脏硬度值测定(LSM)基本匹配后按1∶1分别进入3个队列的单用抗病毒药组(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及阿德福韦酯3个抗病毒药,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3个抗病毒药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联合,为观察组)。比 较3 个队列6 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HBV DNA累积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肝纤维化逆转程度及HCC的发生率等。结 果随访满144周纳入分析的病例共749例。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基线时比较,6组患者的HBV DNA累积转阴率均逐渐增 加(均P<0.001);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也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均P<0.001)。联合用药组均比单用药组显示出更好 的逆转肝纤维化效果(χ2 ETV队列=11.345,χ2 TDF队列=10.160,χ2 ADV队列=6.358,均P<0.05)。观察到144周访视点,单用恩替卡韦组、恩替卡 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单用阿德福韦酯组以及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的HCC发生率分别为2.2%、1.7%、1.7%、 3.3%,替诺福韦酯队列的2组均无HCC病例发生,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6.813,P=0.138);与文献报道的未抗病毒治疗 的CHB随访3年7.2%的HCC发生率比较,本研究3年积累HCC发生率(1.3%,P<0.05)明显较低。结论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 治疗能有效逆转CHB-肝纤维化,降低HCC发生率;替诺福韦酯可能在降低HCC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手术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n=70)和缝合器组(n=70),观察两组包皮环切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水肿程度、术后感染及切缘整齐度等指标。结果:缝合器组在手术时间[(7.71±1.30)min vs.(30.11±3.11)min]、术中出血量[(2.58±0.73)ml vs.(8.92±1.40)ml]、切口愈合时间[(10.02±0.93)d vs.(15.88±1.28)d]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且术后切口水肿程度及切缘整齐度也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切缘整齐美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