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新建立的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β-苯乙醇含量,比较了不同酵母菌种及不同原料对黄酒酿造过程中β-苯乙醇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地区黄洒酵母的β-苯乙醇合成能力要明显高于上海地区黄酒酵母菌;不同酿酒原料对β-苯乙醇的产生也有较大影响,高粱玉米等非稻米原料发酵生成β-苯乙醇的含量要高于稻米原料,β-苯乙醇产量与原料中苯丙氨酸含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杨梅为中国南方特色树种,香气独特,研究其特征香气成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液液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GC/MS对杨梅香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利用HS-SPME-GC/MS技术可检出挥发性物质成分60种,其中萜类物质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约占40%;醇类含量22%;醛酮类19%;酸类和酯类物质少,分别为l%和3%.在萜类物质中,发现石竹烯含量最高,达1069.8μg/L.研究了杨梅特征香气,这为促进香气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果品深加工对香气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蛇龙珠葡萄酒中挥发性有机酸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挥发性有机酸对蛇龙珠葡萄酒风味的贡献,并分析了蛇龙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挥发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酒中浓度高于其阈值的挥发酸有:乙酸、异丁酸、异戊酸、己酸和辛酸,这几种挥发酸主要来源于酵母的酒精发酵过程,其中异戊酸是蛇龙珠葡萄酒中香气强度最大的挥发酸.  相似文献   
34.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快速测定果酒中的挥发性微量成分.在4种果酒中共检测出113种挥发性成分,鉴定出80种,在苹果酒(CW)中49种,荔枝酒(LW)、木瓜酒(PW)和桑椹酒(MW)中分别检测出40种、49种、51种化合物.检测结果显示,有20种化合物是4种果酒中共有的成分;在CW中9种成分是特有的,4、5和9种成分分别只在LW、PW和MW中检测出;酯类和醇类化合物是果酒主要组分,4种果酒的主要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5.
采用浸入式固相微萃取(DI-SPEM)、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牛栏山二锅头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研究,并采用保留指数法对定性结果进行了验证.共获得了101种香味化合物的确切定性结果,其中包括35种酯类、13种酸类、15种醇类、5种醛类、1种酮类、15种芳香族及酚类、5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3种缩醛类、1种硫化物、6种其他类化合物.此次实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牛栏山二锅头风味物质奠定了基础,也拓展了SPME技术在白酒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以镇江香醋为研究对象,利用N-特丁基二甲基硅烷基-N-甲基三氟乙酰胺(N-(tert-butyldimethylsilyl)-N-methyltrifluoroacetamide,MTBSTFA)衍生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鉴定香醋中不挥发羧酸,共鉴定并定量61种不挥发化合物,包括17种氨基酸、13种芳香酸、11种羟基酸、8种长链脂肪酸、7种二元及多元酸(不含羟基)、1种含硫有机酸、1种酮酸,2种杂环酸和1种不挥发酸酯。新检测到2-糠酸、乙醇酸、3-羟基丙酸、甘油酸、扁桃酸、对羟基苯乙酸、2,6-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阿魏酸、柠檬酸、芥子酸、没食子酸、咖啡酸等24种不挥发有机酸。研究结果表明,香醋中羟基酸(16.01 g/L)含量最高,其次是杂环酸(597. 3 mg/L)和氨基酸(546. 5 mg/L);单个酸含量大于100 mg/L的有乳酸、焦谷氨酸、琥珀酸、精氨酸、草酰乙酸和2-羟基-3-苯丙酸(从高到低依次)。该研究将为我国食醋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38.
<正>早期我国饮料酒生产更多的关注感官质量,制定的感观与理化质量标准众多,从1977年发布饮料酒安全标准GBn 47-77,到1981年GB 2757-1981《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和GB 2758-1981《发酵酒卫生标准》等标准后,我国饮料酒开始关注品质安全问题,随后,发布了一系列的与品质安全和卫生相关的规范,如GB 8951-1988《白酒厂卫生规范》、GB12698-1990《黄酒厂卫生规范》、GB12696-1990《葡萄酒厂卫生规范》等。  相似文献   
39.
我国饮料酒米酒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的贾湖遗址。我国白酒(烧酒)起源何时,历史上公认是元朝。但从最新史料看,我国"烧酒"最早于秦汉时期出现文字记载(《神农本草经疏》),比西方威士忌和白兰地早1200年;至金代出现小规模生产的实物证据,在元朝出现烧酒生产的工艺记录,在公元1500年出现固态白酒生产的记载,16世纪我国古代白酒出现大发展;而在清朝,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生产的烧酒出现于《六必酒经》中。史料研究发现,在公元533年左右,出现类似于现代大曲的记载。  相似文献   
40.
本刊讯:2012年10月19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无锡江南大学主持召开了由江南大学和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董酒特征风味物质及其药香产生途径研究"项目鉴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