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数据,了解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6年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术后治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病人279例。男性149例(53.4%),女性130例(46.6%)。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D2段最常见,共129例(46.2%),肿瘤大小为4.0(2.5~6.0)cm。根据改良NIH分级标准,极低危病人46例(16.5%),低危病人90例(32.2%),中、高危病人113例(40.5%),此外有30例(10.8%)病人接受了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未进行术后危险度分级。行局限性切除术的病人共232例(8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共47例(16.8%);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6/279)。行传统开放手术者144例(51.6%),行腹腔镜手术者135例(48.4%)。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与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相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肿瘤直径较大(Z=-3.229,P=0.001),且中、高危病人比例较高。279例病人中,253例病人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3.2(1~180)个月。所有病人5年总存活率为85.0%。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vs.84.6%,P=0.548)。结论十二指肠GIST主要位于十二指肠D2段,手术方式以局限性切除术为主,局限性切除术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长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直肠腺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及pCR对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直肠腺癌NCR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pCR的关系以及pCR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98例患者NCRT后19例(19.4%)获得pCR。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治疗前CEA水平、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以及KRAS基因状态与直肠腺癌NCRT后pCR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CEA≤5 μg/L(OR=4.095,95%CI:1.131~14.823,P=0.032)和肿瘤侵犯肠壁周径(≤1/2)(OR=3.268,95%CI:1.015~10.527,P=0.047)是影响直肠腺癌NCRT后pCR的独立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非pCR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71.1%,显著低于pCR患者100%(P < 0.05);两者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100%和8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前检测CEA以及评估肿瘤侵犯肠壁周径程度有助于预测直肠腺癌NCRT后pCR率,提示两者可作为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价指标,并指导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与pCR患者相比,非pCR直肠癌患者DFS较短。   相似文献   
3.
Ⅱ、Ⅲ期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直肠癌中,Ⅱ、Ⅲ期患者占绝大多数,本研究通过分析Ⅱ、Ⅲ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特点。方法分析1990~1999年我院收治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Ⅱ、Ⅲ期患者中各初发症状,性别,年龄、病程,肿瘤部位,合并症,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及病理分级的差异。结果粘液血便是结直肠癌患者最常见的初发症状;肿瘤部位多见于直肠,以腺癌为主。Ⅱ、Ⅲ期相比,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升结肠癌、直肠癌,大于5cm的肿瘤、严重贫血,乳头状腺癌,Ⅱ级及Ⅲ级肿瘤的出现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期结直肠癌虽然存在着某些差异,但为疾病的延续和进展,只有对早期症状重视,才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4.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两种腹腔热灌注治疗(CHPPC)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观察哪种热灌注方式更有利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实施及疗效的发挥。方法通过对两组胃癌T4期患者采用不同热灌注间隔时间进行治疗,观察胃肠道反应、腹痛、电解质紊乱、骨髓抑制四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可耐受400ml/min流量的灌注次数进行统计学比较,了解两种热灌注方式的优劣。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间隔24h组患者可耐受400ml/min灌注流量次数,较间隔48h组多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热灌注治疗间隔24h进行,在不增加不良反应前提下,增加了有效灌注次数,对于有效的发挥腹腔热灌注的疗效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R-325-3p靶向CLDN1基因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以及人胃癌细胞株HGC27、SGC-7901、MKN-45和MGC-803,并检测细胞中miR-325-3p和CLDN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25-3p和CLDN1的靶向关系,干预胃癌细胞中miR-325-3p和CLDN1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和MMP2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侵袭和凋亡能力。结果 相对于GES-1细胞,MGC-803细胞中miR-325-3p表达降低而CLDN1表达增高(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LDN1为miR-325-3p的靶基因。过表达miR-325-3p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抑制miR-325-3p则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胃癌细胞凋亡(均P<0.05)。而过表达CLDN1则能够逆转miR-325-3p过表达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论 miR-325-3p能够靶向抑制CLDN1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miR-325-3p有望成为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中盆腔植物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 总结210例直肠癌手术中解剖,研究直肠癌术中保留植物神经操作方法.结果 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沿腹主动脉分又处至骶骨岬周围1-2cm的范围内分出左右腹下神经.盆丛位于直肠两侧直肠膀胱陷凹上外侧的腹膜壁层深面.结论 当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时,肠系膜下动脉根部、骶骨岬水平和双侧侧韧带是植物神经最容易损伤的三个部位.通过贯彻TME手术操作要点,熟悉植物神经易损伤部位,通过明视下仔细操作可有效避免误伤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其对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3月,423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和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吻合口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腹部CT。生存率计算及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法。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年龄62岁,随访中位时间为56.7个月。有4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其中3例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而在无吻合口瘘的382例患者中,有6例在手术后30天内死亡(P<0.001)。5年生存率在有吻合口瘘的患者为52.6%,而在无吻合口瘘的患者则为63.5%(P<0.01),除外30d内死亡率,则分别为55.3%和66.7%(P=0.02)。结论虽然吻合失败发生率低,但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期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也减少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当前除临床病理分期被广泛应用外,分子分期可以使结直肠癌的分期更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个或某一类转移相关标志物过表达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1998年95例结直肠癌的石蜡标本,用组织阵列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黏附分子(Hom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 variant-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atalloproteinase-2,MMP-2)、COX-2(cyclooxygenase-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derm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和多个肿瘤标志物过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Dukes’A、B期患者中,CD44v6、EGF和EGFR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0.9%、38.1%和27.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8.3%、8.8%和11.8%(P=0.045、0.022和0.047);Dukes’C期患者中,MMP-2、COX-2和VEGF蛋白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为73.3%、69.2%和62.5%.显著高于阴性组的复发转移率37.5%、25.0%和25.0%(P=0.045、0.017和0.049)。Dukes’A/B期中4~6个以上指标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高于1—3指标阳性组,而5年生存率低于1—3指标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和0.030):而Dukes’C期中两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EGF和EGFR蛋白过表达与Dukes’A/B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MMP-2、COX-2和VEGF蛋白过表达与Dukes’C期患者高复发转移相关。对于DukesA/B期患者,肿瘤转移标志物高表达越多,复发转移的概率越高,5年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4(MicroRNA-204,miR-204)、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或胃镜确诊的初诊胃癌患者96例作为胃癌组、胃炎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miR-204、HSP-70及IL-2与Hp感染水平,并按照Hp感染结果、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结果将胃癌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胃癌组的血清HSP-70为(2.33±0.76)pg/ml高于对照组(1.16±0.40)pg/ml(P<0.05);胃癌组的血清miR-204(0.462±0.117)、IL-2(2.26±0.78)ng/ml低于对照组miR-204(1.330±0.205)、IL-2(3.95±0.92)ng/ml(P<0.05);Ⅰ期和Ⅱ期胃癌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低于Ⅲ期和Ⅳ期,血清miR-204、IL-2水平高于Ⅲ期和Ⅳ期(P<0.05);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血清miR-204、IL-2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SP-70、miR-204、IL-2水平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