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伴发2型糖尿病的比例,比较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普通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比率,了解糖尿病是否为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做好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86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的血糖情况,计算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计算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与普通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比率。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04%,标准化患病率为3.97%,与全国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率为69.6%(16/23),高于无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42.2%,111/263)。结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增加了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性。预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糖尿病的防治将对预防结直肠癌患病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近9年经病理证实的31例PCNSL,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为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甲氨喋呤+阿糖胞苷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30Gy。结果 PCNSL患病率明显上升(增加了2.6倍)。全组患者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7岁(14~83岁),PBL≥60岁占48.2%。脑多发病变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11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d至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35.0%。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 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患者,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为57例患者于三孔法LC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均造影成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总结并改进LC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材料方便,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耗时少,费用低,确诊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背景维生素 B12缺乏会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的代谢,补充维生素 B12对预防及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AD)的发展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 AD与血清维生素 B12,叶酸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导致痴呆的机制.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地点和对象 2002-10/2003-05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 AD患者 30例( AD组),均符合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 NINCDS- ADRDA)的很可能 AD标准.对照组为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正常人 30例. 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维生素 B12及叶酸水平,荧光偏振免疫法(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 FPIA)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 ① AD组及对照组之间维生素 B12水平差异.② AD组及对照组之间 Hcy的水平差异.③ MMSE得分与维生素 B12及 Hcy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D组维生素 B12水平( 217.3± 134.2) 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 313.6± 184.7) pmol/L,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t=3.93,P< 0.001). A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18.9± 6.8) μ mol/L高于对照组 (9.4± 4.1) μ 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t=7.66,P< 0.001). AD组叶酸水平( 29.2 ± 12.7) nmol/L低于对照组( 37.2± 21.2) nmol/L,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AD患者维生素 B12水平与 MMSE得分呈正相关( r=0.87).结论 AD患者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与智能障碍及其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5.
小檗碱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中药小檗碱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兔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小檗碱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予小檗碱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兔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学大体观察显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小檗碱组主动脉壁脂质斑块面积占整条主动脉内壁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0%、(59.6±13.7)%和(36.3±16.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参数分析显示,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平均厚度、管腔狭窄度和斑块所占周径比值4个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予小檗碱干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分别比高脂模型组降低了28.88%和40.94%,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檗碱能够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应用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MS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为脊髓型14例和脑/脑脊髓型16例,与同期15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MS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流改变。结果脑/脑脊髓型MS组和脊髓型MS组认知障碍发生率62.5%(10/16)和42.9%(6/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1/15),MS病例组在多处放射性比值低于对照组,以右丘脑和左顶叶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早期诊断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7.
采用SWOT(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法综合分析某院的现状,探讨建设区县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对综合性公立医院发展的战略意义,指出应充分发挥内部优势,注重利用外部机会,着力规避外部威胁,努力克服内部劣势,构筑持续发展型战略,并提出该院建设“闵行区脑卒中临床防治中心”持续发展型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8.
游离胆固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胆固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以及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分别以普通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加胆固醇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和乙酰低密度脂蛋白、普通培养基加胆固醇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和乙酰低密度脂蛋白再加胆固醇移动抑制剂分组孵育,Annexin-V和碘化丙锭双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olt检测下游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表达。结果普通培养基孵育的巨噬细胞无C/EBP同源蛋白表达,只有少量细胞凋亡;而普通培养基加胆固醇乙酰转移酶抑制剂和乙酰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的巨噬细胞C/EBP同源蛋白表达明显,细胞凋亡也达到21.83%±2.47%;同时使用胆固醇移动抑制剂干预后,C/EBP同源蛋白无表达,而细胞凋亡比单纯促进游离胆固醇聚集状态孵育组显著减少。结论过多的游离胆固醇聚集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未折叠蛋白反应参与这一过程,而特异性胆固醇移动抑制剂U18666A可以有效阻止游离胆固醇进入内质网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分析单核苷酸多态在布依族、苗族和汉族个体preproEGF基因第20、21外显子及其内含子中的分布状况。方法 设计合成11条引物分别以布依族、苗族和汉族各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大片段PCR扩增;DNA测序各PCR扩增产物;以GenBank资料库相应的核酸序列为参照分析比较布依族、苗族、汉族个体和外国人种的单核苷酸多态分布。结果布依、苗和汉族个体基因组样本的PCR扩增均得到一条长约4.5kb的DNA片段,其长度复盖preproEGF基因的第20、21外显子及第20内含子;与汉族个体相比较,布依族个体DNA测序结果显示有两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存在,一个位于preproEGF基因序列的第84329bp(T/C),另一个位于第83634bp(T/-);而苗族个体则仅存在一段长约20bp的套峰区,其中可见两个明确的套峰,分别位于第84583bp(N)和84597bp(N);与GenBank的DNA序列对比分析发现布依族个体的(T/C)多态位点在资料库中虽已报道见于其它民族群体,但在布依民族则未见报道。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在布依族个体第20内含子区段存在一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84329bp(T/C);另一个多...  相似文献   
40.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及胃癌,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1].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给疾病早期诊断带来较大困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肿瘤已广泛扩散或远处转移,预后多不良[2].笔者对95例老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以期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