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结果评估Utstein模式自1991年制定以来不断完善与提高,从而形成了国际共识的CPR结果评估Utstein模式.然而CPR结果评估Utstein模式在推广及应用方面远不及国际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为准确评估CPR实施效果,规范CPR操作程序,有必要加强临床医生对CPR结果评估Utstein模式的认识并积极推广应用,以改善心脏骤停患者复苏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30例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4月在该院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 020例(1487耳)的临床资料,患儿术后取出通气管后随访1年,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复发组,统计整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吸烟环境、通气管保留时间、有无慢性鼻-鼻窦炎、有无乳突气化不良、有无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有无鼻腔结构异常、既往有无置管病史、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及病程等。分析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1 020例(1 487耳)在该院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资料,术后复发330例(473耳),复发率为32. 35%;治愈690例(1 014耳),治愈率为67. 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愈组患儿在性别、有无吸烟环境、有无鼻腔结构异常、既往有无置管病史及病程等方面与复发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愈组患儿在年龄、通气管保留时间、有无慢性鼻-鼻窦炎、有无乳突气化不良、有无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及有无反复呼吸道感染方面与复发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岁、通气管置留时间≤6个月、有慢性鼻-鼻窦炎、有乳突气化不良、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以听力减退、中耳积液为主要表现;声导抗测试显示声导抗图以B型为主,鼓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内可有积液和气泡;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年龄≤6岁儿童,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年龄≤6岁儿童,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中耳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经手术治疗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出现复发,其中年龄≤6岁、通气管置留时间≤6个月、有慢性鼻-鼻窦炎、有乳突气化不良、有腺样体肥大/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合并上述因素患儿需行对症干预,以期降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降钙素原(PCT)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成人CAP患者409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201例,非脓毒症组208例,检测各组NLR和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NLR和PCT对成人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NLR和PCT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组(U=4 136.000、2 757.000,P均=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CT预测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93,最佳截断值为7.25、0.22 ng/ml,敏感度为82.1%、87.1%,特异度为86.1%、88.9%,阳性预测值为85.5%、88.7%性预测值为82.8%、87.3%,约登指数为0.68、0.76。结论 NLR和PCT对成人CAP患者进展为脓毒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PCT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早期行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0例心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进行分析,比较CBP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脏器功能受累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浓度、PR-MODS发生率.结果 CBP组24、48及72 h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R-MODS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BP能稳定内环境,降低炎症因子及脏器功能受累水平差异,降低心肺复苏(CPR)后综合征患者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急诊病历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国外发达国家急诊急救医疗临床资料收集、保存、统计、分析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完整的管理方法 ,同时实行电脑管理。国内相当数量医院急诊科急诊病历、急诊医疗资料保存、收集、分析、统计缺乏规范化管理方法 ,日常急诊医疗信息项目不完整且资料保存困难因而大量流失。为此 ,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期间,血浆及心肌中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对心肌β受体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心脏手术病人体外循环前后心肌β受体密度、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以及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腺苷酸环化酶最大活性(ISO-AC),所得数据经配对t检验方法处理。结果:心肌β受体密度变化不大,63.73±15.94fmol/mg蛋白(CPB前)和59.68±12.38fmol/mg蛋白(CPB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亦无明显变化,5.26±1.85pmol环磷酸腺苷(cAMP)·mg蛋白-1/min(CPB前)和5.34±1.76pmolcAMP·mg蛋白-1/min(CPB后)。但腺苷酸环化酶最大活性从24.78±6.67pmolcAMP·mg蛋白-1/min(CPB前)明显降低到15.01±4.97pmolcAMP·mg蛋白-1/min(CPB后)(P<0.01)。结论:体外循环后心肌β受体系统失敏可能是体外循环后病人出现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知识教育对预防脑卒中病人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同时给予健康知识教育及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脑卒中复发人数与对照组脑卒中复发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初次住院病人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做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病人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ACS院前急救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自制的ACS院前救治效果调查表收集了13个单位的272份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对4种急救模式院前ACS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指挥型出车距离短于依托型,指挥型呼救反应时间短于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的呼救到达时间长于独立型、依托型.现场初步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硝酸酯、心电图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院前急救的总有效率为48.0%,而独立型有效率最高达70.0%.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院前型(OR=24.097)、指挥型(OR=25.158)、使用硝酸酯类药(OR=23.045)和口服给药(OR=28.215).结论 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在ACS的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最好,院前型的现场初步处置做得最好;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和口服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心肺复苏Utstein评价模式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心肺复苏评价研究.本文以心肺复苏结果Utstein评价模式设计心肺复苏注册登记表,以评价中国海南海南省人民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注册登记表,对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511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评价本组患者心搏骤停流行病学特征及心肺复苏结果.结果 注册登记的511例心肺复苏患者纳入研究.本研究患者以40 ~ 70岁等年龄段心搏骤停发生率较高.既往史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90例,37.2%)、脑血管疾病(48例,9.4%)及呼吸系统疾病(39例,7.6%)等慢性疾病较为常见.173例(33.9%)为心源性心搏骤停,其中109例(21.3%)为急性心肌梗死.80例(15.7%)患者首次监测心律为心室纤颤.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47.0%和13.5%,院外心搏骤停患者为16.7%和4.7%.结论 本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慢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及创伤为最常见心搏骤停病因.院内心搏骤停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均高于院外心搏骤停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中毒诊疗是急诊医学经常面临的课题,与其他临床疾病相比,急性中毒往往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快速性和高度致命性等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的改变,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引发中毒的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因此,科学和严谨的诊断与治疗急性中毒,是提高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