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鞘内注射对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39例(45指)随机分为NGF组(19例21指)和对照组(20例24指)。两组均行断指再植术,NGF组于10倍显微镜下吻合伤指神经外膜后,在近端神经鞘膜内注射NGF 7.5μg;对照组不予注射。术后随访3、6个月,测试两组伤指指端两点分辨觉。结果 NGF组伤指感觉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GF神经鞘膜内注射有助于断指再植术后伤指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Garden Ⅲ、Ⅳ型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和充分术前准备后,1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加强基础护理,继续积极治疗内科疾病,预防感染及卧床并发症.结果:近期出现人工股骨头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泌尿系感染1例,均治愈.远期出现异位骨化2例,假体松动下沉2例,需拐扶行走.其余恢复伤前行走能力.结论:老年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因伤前伴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均未能耐受长期卧床,应积极手术治疗,全面分析病情,选择不同术式.术前要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做好相关术前准备,术中术后要注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基础护理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
颈椎脱位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脱位治疗方法选择。方法:颈椎脱位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74岁,平均为40岁。脱位节段:C1,215例,C3,41例,C4,59例,C5,69例,C6,75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8例,C级5例,D级8例,E级8例,仅有神经根症状1例。32例进行了早期、快速、重量递增的牵引治疗。17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牵引复位成功率90%,脊髓损伤平均改善0.63级。死亡6例,均为关节突交锁并严重脊髓损伤病例。结论:快速复位牵引治疗颈椎脱位,需密切观察病情,严防牵引过度。是否手术应根据复位情况、MRI表现、脊髓损伤及全身状况与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43例45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36例38髋,良6例,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出现下肢运动障碍,优良率98.6%。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切实可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以大转子为中心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21例22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1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9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7.6cm(6.0—9.0cm),手术时间平均76min(45-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0ml(190—580m1)。无严重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38周(22—53周),Hams评分优18例19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关节的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显露清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背景: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恢复及假体生存率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此组患者置换后对关节活动度的要求较老年患者的更高。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物型假体在中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是否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骨质疏松及磨损,延长假体寿命。 方法:选择以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中年患者,对该组患者分别于置换前、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以Harris髋关节评分及生存率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效果,以任何原因形成的松动或翻修时间为截尾时间。 结果与结论: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后6个月,1年,4年及7年的Harris评分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7年生存率也高于骨水泥型假体(P < 0.05)。结果证实非骨水泥型假体较骨水泥型假体更能促进中年患者置换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如何早期诊断关节软骨损伤成为目前OA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软骨的主要组成是Ⅱ型胶原,所以其合成和降解所产生的生物学标志物已成为研究重点.对关节滑液、血清、尿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早期诊断疾病、监测疾病的发展、了解机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常见,一直沿用的外固定或手术治疗易造成肩关节周围粘连,关节活动障碍。我院自1997年9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皮牵引悬垂摆臂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尽管记忆合金在现代医学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如骨科、牙科等),但不仅人的体液会对材料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且材料所释放的离子也对人体造成毒副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在临床更进一步使用这类记忆合金,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比较类金刚石镀膜形状记忆合金和非镀膜记忆合金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5-03/06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 材料:材料为规格为6 mm×7 mm×0.5 mm的类金刚石镀膜镍钛记忆合金和相同规格的非镀膜镍钛记忆合金各30片,由兰州大学材料学院提供。 方法: 将2种不同的镍钛合金分别加入12孔培养板中,将第3代成骨细胞悬液用DMEM培养基调节成10×108 L-1,等体积加入培养孔中,37 ℃、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的增殖情况;收集第1,2,3,4,5天的细胞培养液,测定其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镍离子的含量。 结果:类金刚石镀膜镍钛记忆合金组的细胞增殖率及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非镀膜组;培养液中镍离子含量明显低于非镀膜组(P < 0.05)。 结论:类金刚石镀膜记忆合金的组织相容性明显优于非镀膜记忆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