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22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个复杂多步骤的主动过程 ,包括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局部浸润、进入宿主血液循环、出血管进入靶器官间质、在靶器官内增殖等步骤。其本质是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基底膜成份的破坏及肿瘤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异常是肿瘤浸润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6 0例结肠癌患者Ⅳ型胶原及CD44v6的表达 ,以探讨它们对结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6 0例大肠癌选自本院 1997年 4月至 1998…  相似文献   
2.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后于瘤内多点注射FuGENETM6/反义hTR表达质粒复合物,设FuGENETM6稀释液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治疗1个月瘤体较对照组小23%,瘤组织中的瘤细胞排列较稀疏并形成较多的腺样结构,显示有分化倾向。结论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仍不甚明了,为了明确H—ras点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胃癌组织H—ras点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88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H—ras第12位和61位密码子点突变作了检测,并对点突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ras总突变率为14.8%(13/88),点突变的发生与肿瘤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H—ras基因点突变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bcl-2、NF-κ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normal mucosa,NM)、肠化(intestinal metaplasia,IM)、异型增生(dysplasia,DYS)、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和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中的表达水平、相互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1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NM20例、IM30例、DYS15例、EGC24例、AGC4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其hTERT、c-myc、bcl-2、NF-κB的表达水平,并对各指标阳性表达率、相关性及临床病理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除bcl-2外,hTERT、c-myc、NF-κB的表达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hTERT与c-myc在IN、DYS、AGC等3组中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hTERT与bcl-2、NF-κB在IM、DYS、EGC、AGC等各组中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临床病理分析表明,hTERT在低分化及未分化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高、中等程度分化(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结论hTERT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hTERT可能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胃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c-myc过表达可能是激活hTERT过表达的重要调节因素;hTERT不仅可以作为胃黏膜癌变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有可能成为胃癌或其他肿瘤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良好靶位。  相似文献   
7.
Barrett食管粘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arrett食管中粘蛋白的表达,探讨粘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rrett食管上皮中MUC1、MUC2、MUC3、MUC5AC及MUC6粘蛋白的表达,分析粘蛋白表达与Barrett食管组织病理学分型及放大内镜下小凹分型间的关系。结果Barrett食管胃型化生上皮以及肠化上皮均可见MUC1的弱阳性表达;肠化上皮中见MUC2的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杯状细胞胞浆中;MUC3不仅在Barrett食管肠化上皮表层的柱状细胞及杯状细胞浆表达,而且在肠化上皮的无肠化区的柱状细胞内也可见阳性表达;MUC5AC不仅在Barrett食管胃、肠上皮化生的表层柱状上皮胞浆内强阳性表达,而且在杯状细胞亦见阳性表达;在Barrett食管胃、肠两型上皮化生的深层腺体均可见MUC6的阳性表达,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杯状和柱状细胞均有阳性反应物质;在不同分型小凹中,绒毛状及不规则型小凹上皮MUC2、MUC3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点状和棒状(P〈0.01);MUC2、MUC3仅在肠化上皮中表达,在胃底及交界型上皮中无表达;MUC1、MUCSAC及MUC6在胃型及肠型化生上皮中均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各组织病理分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肠化生上皮中特异表达MUC2与MUC3;MUC3的表达可能是肠化形成的早期事件;绒毛状及不规则型小凹中MUC2与MUC3高表达提示两型小凹的肠型分化特点,检测其表达有助于Barrett食管特殊肠上皮化生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了解其对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肝癌细胞KAI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亚克隆技术构建KAI1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法将其分别转入高转移潜能的MHCC97-H肝癌细胞系,通过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KAI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两个重组子的结构均与KAI1正、反义基因表达质粒的预期结构一致。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显示,转入正义KAI1基因后的肝癌细胞KAI1蛋白染色加深,(细胞积分光密度 integra oculus dehter,IOD20.127 ± 5.099 vs 12.675±1.921,P<0.01);而转入反义KAI1基因的肝癌细胞则KAI1蛋白染色变浅,(IOD 8.681±2.472 vs 12.675 ± 1.921,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KAIl基因正、反义真核表达质粒.KAI1正义基因能上调肝癌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相反,KAI1反义基因则能下调肝癌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10.
胃癌微卫星不稳及其相关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卫星不稳(MSI)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关[1]。最近发现MSI的发生系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缺陷和某些基因的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所致[2,3]。为揭示MSI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对胃癌MSI及其相关突变进行了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组织标本:4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为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月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4~71岁,平均514岁。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和化疗。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80℃冻存。冰冻切片证实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数占50%以上,癌旁组织无肿瘤细胞和癌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