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仍不甚明了,为了明确H—ras点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胃癌组织H—ras点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88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H—ras第12位和61位密码子点突变作了检测,并对点突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ras总突变率为14.8%(13/88),点突变的发生与肿瘤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H—ras基因点突变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甲种胎儿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虽具有重要意义,但阳性率约为70%。而且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出现AFP升高。因此,促使人们去寻求其它的肿瘤标志物。众所周知,患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甲胎蛋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我院自1976年5月至1985年7月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共825例的甲胎蛋白(AFP)检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及方法病例选择:共计825例。其中各型肝炎585例,肝硬化240例。113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其余主要为临床诊断。男性患者654例,女性171例,年龄最小2月,最大76岁,20~59岁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粘膜癌前病变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象为83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15例,慢性胃炎伴萎缩者22例,伴肠化生者30例,伴异型增生者16例。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尿素酶试验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两种方法均阳性者判为Hp感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用以检测Fas抗原。Hp阳性者56例,阴性者27例。Fas抗原阳性反应物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主要位于腺上皮细胞浆内,偶可伴胞核着色。Fas抗原在肠化生中的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20-0%)、军队医药卫生“九五”重点课题资助项目(No.96…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s配体(Fasligand,FasL)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膜蛋白,属TNF家族成员。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则是它的受体,当FasL与Fas结合时,Fas可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触发Fas所在靶细胞凋亡〔1〕。过去认为人类只有激活...  相似文献   
6.
利用AFP在高危人群中普查肝癌尽管切实可行,但AFP阴性肝癌可有漏检。作者等采用AFP及B型超声两种方法在重点人群中普查肝癌,受检人数2109人,均行AFP、HBsAg、GPT、ZnT测定,其中1170人同时做B超检查。共检出肝癌6例,检出率284.49/10万。其中4例AFP阳性,2例阴性,B超检查有5例显示肝占位病变,1例为肝硬化表现。本文资料显示AFP血凝法阳性、有肝炎病史、及男性的受检者HBsAg阳性率均显著增高(P分别<0.01,0.05),由于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以上情况应为普查的重点。对11例AFP升高者进行AFP变异体检测,结果肝癌之LCA结合型AFP均>30%,良性肝病与妊娠之LCA结合型均<30%。184名受检者进行了乙肝5项标志物检查,对其表现类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常用玫瑰花结试验来测定循环中的T、B淋巴细胞数,做为判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测手段。但该方法较繁杂,未能普遍推广应用。1975年Mueller提出酸性α-醋酸萘酯酸染色(ANAE染色)可识别T淋巴细胞,国内于1980年有该染色法的详细介绍。本文对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进行外周血ANAE染色以了解其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 ̄(53)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为36.5%,肿瘤大于5cm组、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Ⅲ、Ⅳ期胃癌组织P ̄(53)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显著高干肿瘤小于5cm、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及Ⅰ、Ⅱ期胃癌组(P<0.01)。P ̄(53)染色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21.1%,染色阴性者为50.0%,两组5年存活率差非常显著(P<0.01)。以上结果提示检测胃癌组织P ̄(53)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9/43),其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37.2%(16/43),C-Ki-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6.9%(3/43),C-Ki-ras第13位、C-Ha-ras第12和61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为20.9%(9/43),第248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结果提示N-ras第12密码子和P(53)第249密码子突变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自发性细胞凋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自发性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UNEL技术对53例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自发性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57.6%。胃癌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高、中分化腺癌凋亡指数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P<0.01),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Ⅰ、Ⅱ期胃癌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胃癌(P<0.05)。结论:提示胃癌组织自发性细胞凋亡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凋亡异常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