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寻求检测循环血中肝癌细胞的灵敏方法。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人甲胎蛋白mRNA(AFPmRNA)进行检测。结果31例原发性肝癌中有15例检出AFPmRNA,阳性率为48.4%。良性肝病、肝转移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AFPmRNA的存在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细胞AFP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无血行播散的重要标志,RT-PCR技术是检测循环血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仍不甚明了,为了明确H—ras点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胃癌组织H—ras点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88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H—ras第12位和61位密码子点突变作了检测,并对点突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ras总突变率为14.8%(13/88),点突变的发生与肿瘤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H—ras基因点突变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在致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计算机采集并分析正常和模型大鼠胃电信号;肌间神经丛铺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显示正常及模型组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并经图象分析定量;放免法测定正常及模型组胃平滑肌组织 cGMP含量.结果模型组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分布面密度(15.02±4.46%)、cGMP含(17 .58±4.58FM/mg)及胃慢波异常节律指数(ARI,20.2468.73%)、频率变异系数(CV,34. 7266.30%)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9.08±2.52%,11.78±2.07FM/mg,5.10±1.77%, 20.99±4.17%,P<0.01),且氮能神经及cGMP含量与ARI和CV呈显著正相关(r=0.86 ,P<0.01).结论模型组大鼠胃电节律失常与NO,cGMP升高有关,NO通过NO/cGMP信号转导系统调控胃电节律.  相似文献   
5.
胃粘膜肠化生组织中p53、APC、K-ras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53,APC及K-ras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肠化生癌变中的作用。方法;用PCR-SSC冢PCR-RFLP技术检测了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及APC基因15-6外显子,K-ras基因第12位点估变。结果:47例肠化生组织中p53突变14例,占29.8%,APC及K-ras基因突变各3例,分别占6.8%。肠化生中Ⅰ,Ⅱ型肠化33例,Ⅲ型肠化14例,Ⅲ型肠化中p53突变率为5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MCC(mutationincolorectalcancer)和DCC(deletedincolorectalcancr)基因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法检测了46例食管癌组织中APC、MCC和DCC基因的杂合缺失。结果APC、MCC和DCC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9.0%(9/31)、33.3%(8/24)和32.4%(12/37)。然而,这些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与肿瘤病理学类型、肿瘤的大小、浸润性及转移性无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PC、MCC和DCC基因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在一定程度上是食管癌基因改变的普遍现象,并可能在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后于瘤内多点注射FuGENETM6/反义hTR表达质粒复合物,设FuGENETM6稀释液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治疗1个月瘤体较对照组小23%,瘤组织中的瘤细胞排列较稀疏并形成较多的腺样结构,显示有分化倾向。结论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32P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检测胃癌组织中MUC5AC 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MUC5AC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32P标记寡聚核苷酸探针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MUC5ACmRNA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中的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基因的mRNA,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15.4%和25%。胃癌组织中MUC5AC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部分和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的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与体外实验发现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细胞恶性转化[1],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亦证实Hp感染与某些癌相关基因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2]。为从分子水平揭示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本文采用PCR技术对胃癌组织Hp进行检测,并对Hp感染与APC、MCC、DCC基因和YNZ22位点杂合缺失(LOH)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收集和DNA提取:51例胃癌组织均为我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下肿瘤后立即收集癌组织和手术切缘处的正常粘膜组织,剔除出血、坏死部分后,-80℃冻存。采用酚/氯仿方法提取DNA,冰冻切片染色证实所检测癌组织肿瘤细胞数均在50%以上。 2.引物:参照文献合成ras、APC、MCC、DCC、YNZ22位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A(HPA)和B(HPA)基因的引物[3-6]。引物序列见表1。  相似文献   
10.
HCV核心基因cD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具有明显的慢性化倾向,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关系密切,是肝癌的病因之一[1-21].近年来HCV核心蛋白的作用受到重视,被认为具有基因调节功能[22-24].我们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CV核心基因cDNA真核表达质粒,导入HepG2细胞株,以期获得永久性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为进一步探讨HCV核心蛋白的致癌机制提供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