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2.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肠型急性放射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 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 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给予"环磷酰胺(CTX) ATG 氟达拉滨"预处理,7天行同胞间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CsA)/FK506 骁悉(MMF) CD25 间充质干细胞(MSC)"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7天白细胞开始上升,19天重建造血:白细胞数>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109/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多种检测证明稳定完全植入,未发生GVHD.19天发生肺部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放射损伤及肺部感染逐渐加重,3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 本例是国内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首次成功报告,延长了存活时间,对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山东济宁“10.21”^60Co源辐射事故病例B的诊治经过的回顾,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方法剂量估算采用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物理模拟、电子自旋共振(ESR)测量并结合尸检病理。临床诊断根据受照剂量、临床过程及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给予全环境保护,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洽疗,维护脏器功能。结果病例B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受照后7d进行了HLA完全相合的PBSCT,移植后9d三系造血逐步恢复,并获持续稳定的完全供者型植入,无移植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由于病人的放射损伤继续发展,并逐渐发生严重肺部混合感染,心功能不全,照后45d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5d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应尽早分类诊断及实施全环境保护,可经异基因PBSCT使造血重建,为延长存活奠定基础。需加强抗感染及多脏器维护;促进免疫重建及组织损伤修复是今后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损伤研究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一起192Ir源辐射事故中一例过量照射合并右手指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观察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同类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2016年11月15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一名放射损伤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受照者"任"的受照经过,并系统地观察其临床表现;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全身生物剂量;通过蒙特卡罗计算估算物理剂量;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结果 "任"在受照后3 d感右手食指皮肤发红,轻度疼痛不适。受照后21 d右手食指远端指节及第2指节掌面、桡侧面及背面均被水疱覆盖。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0.43 Gy (95%CI:0.31~0.58 Gy);物理剂量估算右手手指各部位剂量36~164 Gy。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均正常;肝功能指标值一过性升高,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及入院检查结果,考虑为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一过性药物性肝损伤,予停用相关抗生素及保肝治疗后好转。于受照射后22 d行右手指切开减压术,并取其大腹部脂肪,提取干细胞植入其右手食指损伤处。经过59 d住院治疗,"任"全身无明显不适,右手食指恢复状况良好,疼痛较前明显减轻,指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成功地处置了一名192Ir过量外照射合并Ⅲ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局部应用自体脂肪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1996年1月5日吉林市发生的一起辐射事故病人“文”的救治,对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性损伤诊断与救治提供新经验。方法通过物理模拟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率及局部组织ESR的检测,估算全身受照射剂量及局部不同部位受照射剂量,并通过临床症状、造血系统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确定了损伤程度。结果全身受照后吸收剂量(红骨髓干细胞存活计权等效剂量)为2.9±0.3Gy,右下肢最大吸收剂量达3737.8Gy。照后2小时50分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照后第1~2天淋巴细胞计数为0.9~0.4×109/L,为保全生命,于照后第8天行右大腿及左手腕截肢术。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于照后第17天降至最低值(分别为0.65×109/L及19×109/L)。照后4~23天应用rhG-CSF,极期仅持续5天便进入恢复期。结论本例为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后者又会加重全身急性放射病的病理改变,在治疗中不能忽视对局部损伤的及时处理,早期应用rhG-CSF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恢复,心肌酶的检测有助于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特大剂量照射后外周血和骨髓染色体培养方法,拟合6Gy以上大剂量照射染色体双着丝点+环剂量-效应曲线,对山东济宁“10.21”事故受照者进行准确生物剂量估算和DNA损伤检测。方法采集2例受照者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计数双(多)着丝点+环数目;用正常离体人血拟合6~22Gy双+环剂量效应曲线及数学方程;对2例事故受照者进行生物剂量估算。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受照者外周血DNA损伤。结果B的外周血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4.47个/细胞;A的外周血培养无分裂细胞,骨髓染色体双+环平均数为9.15个/细胞。用6—22Gy剂量效应方程估算全身平均受照剂量,B为9.4Gy,A为19.5Gy。单细胞凝胶电泳可见2例受照者的多数彗星细胞呈小头大尾形状。结论用新建立的6~22Gy染色体畸变剂量效应曲线估算2例受照者的生物剂量,已分别达到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上海“6 .2 5”事故两例中度骨髓放射病病人 8年后血型糖蛋白A(GPA)变异频率和估算物理剂量的相关性 ;同时测定正常人外周血在体外用γ线照射后红细胞GPA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人和事故患者外周血 ,分离红细胞并固定 ,在和荧光素标记的单抗结合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GPA分析 ,计算GPA变异频率 ;以两组正常人血样分批体外照射 1,2 ,5,10Gy ,在照射后放置 1,4 ,6d后进行检测。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两事故病例的GPA变异频率较高 ,其中变异频率较高者其估算受照剂量较高 ;体外照射外周血红细胞达 10Gy也未见GPA变化。 结论 :放射病病例变异红细胞频率与估算剂量间成正相关 ;外周血直接受照中度剂量不能导致GPA变化 ,提示GPA突变反映造血干细胞损伤 ,GPA分析法适合放射病远后效应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全身(全淋巴)照射后100例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过程中用全身照射(TBI)或全淋巴照射(TLI)预处理,研究受照不同剂量患者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造血恢复及相关合并症。方法100例患者(白血病91例,其他肿瘤9例)接受500~1000cGyTBI或TLI和超大剂量化疗作预处理。结果均发生医源性急性放射病,白细胞降至(0~0.15)×109/L,骨髓空虚,合并各种感染和出血。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抗感染,应用GM-CSF或G-CSF积极支持治疗及保护隔离措施,92例造血恢复,8例死于不同感染和出血。结论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起主要治疗作用,不同造血因子用于治疗急性放射病,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2名儿童意外受192Ir迁延照射数月的诊治经过。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生物、物理剂量估算及化验检查,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全面检查各项相关指标。结果经多单位估算,病例“A”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1.48~2.2Gy,病例“B”相当于一次受照剂量0.66—1.08Gy,均存在稳定性畸变和非稳定性畸变。经过综合治疗后病情平稳。结论 两例均明确诊断为亚急性放射病,各项指标均提示需密切关注其潜在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0年上海发生的“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5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系统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引起的远后效应及其性质程度和与剂量的关系等。方法 持续6年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造血功能、染色体畸变、免疫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生殖功能及眼晶体等检查和HPRT基因突变及其些癌基因检测。结果 发现患者在上述诸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辐射损伤,部分损伤程度与受照常剂量有关。结论 本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1例^192Ir极不均匀外照射局部极重度放射损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系统观察了病变的临床过程和应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测定了损伤部位的温度变化。结果 照射后2小时出现肢体麻木、抽搐,最早照后4小时出现红斑、肿胀,54小时出现水疱,第5天出现坏死和剧痛,最晚出现红斑、肿胀是照射后41天,47天出现水疱和糜烂创面。红外线热成像显示:损伤早期温度升高,水疱、坏死区和损伤后期温度降低,温度升高越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放射病患者中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例病人分别被诊断为极重度急性骨髓性放射病(病例B)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病例A).hs-CRP采用比浊法全自动定量测定.结果 hs-CRP升高贯穿于2例患者疾病的全过程,患者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时hs-CRP均快速、大幅度升高升高,但当有效治疗后sCRP会快速下降.病例A共有3个hs-CRP高峰期,其hs-CRP最高升至188.8mg/L.病例B有4个hs-CRP高峰期,hs-CRP最高达377.2mg/L.此外,病人合并脏器功能损伤和严重的皮肤组织损伤时hs-CRP也会轻度升高,但幅度较小较轻.结论 hs-CRP对判断急性放射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及判断其感染轻重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感染越重sCRP升高越明显,但放射损伤等也会有hs-CRP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经验,为今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方法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均合并不同菌种的感染,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病原体检测而给予不同强度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评价疗效.结果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多次反复的细菌感染,同时伴有持续的真菌感染,经强有力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后细菌感染得到暂时控制,真菌感染始终没有控制.病例A于受照后14天出现急性腹膜炎,照后19天出现肺部感染,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得到控制,于照后33天死于真菌感染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受照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于照后55天和照后71天出现G-杆菌败血症,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均控制,但真菌感染一直存在,于照后7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呈阶段性.全身性阶段性应用高强抗生素是防治细菌感染的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0Co源事故3种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经过和诊治方法的总结,以积累临床资料,方法:依据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治疗上经全环境保护隔离,在有指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了造血生长因子,结果:3例病人经过83d住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正确的早期分类诊断和初期的积极治疗有利于安全度过极期,女病人如正逢病程极期来月预雄性激素以改变经期,可避免大出血,适时足量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助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及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对人胶质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胶质瘤细胞株U251及荷人胶质瘤裸鼠移植瘤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低剂量辐射和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采用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计算抑瘤率来观察低剂量辐射联合大剂量辐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辐射后U251细胞计数、MT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假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辐射组及低剂量联合大剂量辐射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凋亡增多,细胞周期G2期阻滞,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辐射联合大剂量辐射组与单独大剂量辐射组均对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联合照射组抑瘤作用更强;联合照射组与单纯大剂量辐射组相比,血液系统损伤有所减轻。低剂量辐射组与假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辐射对人胶质瘤细胞无直接的抑制作用、兴奋效应,不诱导对大剂量辐射适应性反应,但能够在对正常造血系统产生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大剂量辐射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这种协同抗肿瘤作用在去除细胞免疫影响后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6 Gy组(28只)及10 Gy组(32只),60Co γ射线对小鼠腹部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后3、7、14和21 d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并取肠道组织做病理及一氧化氮(NO)检测。结果照射后3、7 d,6 Gy及10 Gy组WBC、PLT均较对照组降低;10 Gy组肝功能异常;10 Gy组照射后3 d肠道组织NO水平降低;照射后3、7 d,2个照射组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变浅、数目减少,隐窝腔变大,均出现放射性肠炎改变,10 Gy组死亡较多,6 Gy组更能模拟临床放射性肠炎,为研究提供模型。结论60Co 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6 Gy照射剂量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2004年10月24日收治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肠型放射病两例患者,行HIA相合及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并顺利恢复造血。病程中2例均反复并发严重的多部位、多种类真菌感染。结果采用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支持,病例A效果不好,病例B真菌明显控制,但2例最终死于急性放射病、严重感染及多脏器衰竭。结论真菌感染是放射病严重的合并症,多药联合抗真菌治疗放射病合并严重真菌感染,治疗有效,未见明显毒性增加,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