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1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的诊治经过.方法 2004年10月24日山东济宁发生1例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人,照后3天经造血干细胞移植获造血重建,但造血恢复后发生严重的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结果 该患者采用超强的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支持,静脉累积用两性霉素B 2 965mg、伊曲康唑静脉4 000mg、科赛斯3 020mg,感染暂时控制,但最终死于急性放射病及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此三联抗真菌治疗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感染,治疗有效,未见明显毒性增加.该病人的救治过程提示对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解决了造血问题之后,促进免疫重建及组织损伤修复,控制全身的放射损伤及感染是争取病人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极重度骨髓型与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极重度骨髓型与肠型急性放射病(ARS)一直是医学难以攻克的热点问题。本文从4个方面概括ARS治疗的新进展:①WR-2721作为细胞防护剂的机制和早期应用,可能阻断组织器官的不可逆性放射损伤;②细胞因子治疗放射病的新进展,提出重视造血恢复后患者的免疫重建;③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射病有重要治疗意义;④放射病的抗感染防护和治疗,临床真菌感染症状出现前,抗真菌用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细菌感染的防治经验,为今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方法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整个病程中均合并不同菌种的感染,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病原体检测而给予不同强度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测评价疗效.结果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多次反复的细菌感染,同时伴有持续的真菌感染,经强有力的抗细菌和真菌治疗后细菌感染得到暂时控制,真菌感染始终没有控制.病例A于受照后14天出现急性腹膜炎,照后19天出现肺部感染,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得到控制,于照后33天死于真菌感染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受照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且于照后55天和照后71天出现G-杆菌败血症,经泰能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感染均控制,但真菌感染一直存在,于照后7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患者的细菌感染呈阶段性.全身性阶段性应用高强抗生素是防治细菌感染的主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山东济宁“10.21”^60Co源辐射事故病例B的诊治经过的回顾,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方法剂量估算采用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物理模拟、电子自旋共振(ESR)测量并结合尸检病理。临床诊断根据受照剂量、临床过程及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给予全环境保护,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洽疗,维护脏器功能。结果病例B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受照后7d进行了HLA完全相合的PBSCT,移植后9d三系造血逐步恢复,并获持续稳定的完全供者型植入,无移植排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由于病人的放射损伤继续发展,并逐渐发生严重肺部混合感染,心功能不全,照后45d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75d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应尽早分类诊断及实施全环境保护,可经异基因PBSCT使造血重建,为延长存活奠定基础。需加强抗感染及多脏器维护;促进免疫重建及组织损伤修复是今后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损伤研究的难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7.
加强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不仅是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关键治疗手段,也是偏轻的肠型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HSCT在治疗急性放射病(ARS)方面的进展仍较缓慢,不但移植成功的病例不多,有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理念和观念等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8.
现有资料表明,重度和重度以下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应用对症综合支持疗法或伍用现有的抗放药物可使多数患者治愈。然而极重度骨髓型或轻度肠型放射病则只有在对症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移植造血干细胞,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这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放射病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胚胎时期的肝脏中和成年期的骨髓中。1962年Good-man等发现哺乳动物外周血中也存在着具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吸收剂量、不同存活时间对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肺组织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分别于病人死亡后从肺脏取材,每个尸检病例从不同部位取材数块,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病理组织切片,分别行HE和Gimsa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结果极重度骨髓型伴轻度肠型放射病尸检病例(107号)肺内主要病变为肺组织大面积坏死伴广泛性曲霉菌感染;另一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尸检病例(108号)肺内主要病变为广泛性卡氏肺孢子虫感染,虫体充满肺泡腔,肺泡间隔增宽,成纤维细胞活跃增生伴胶原纤维形成.结论放射病抢救治疗过程中肺内容易继发霉菌或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能与病人的呼吸衰竭和早期死亡有直接关系;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的存活时间超过2个月,早期肺纤维化过程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放射病患者中的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例病人分别被诊断为极重度急性骨髓性放射病(病例B)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病例A).hs-CRP采用比浊法全自动定量测定.结果 hs-CRP升高贯穿于2例患者疾病的全过程,患者出现严重细菌感染时hs-CRP均快速、大幅度升高升高,但当有效治疗后sCRP会快速下降.病例A共有3个hs-CRP高峰期,其hs-CRP最高升至188.8mg/L.病例B有4个hs-CRP高峰期,hs-CRP最高达377.2mg/L.此外,病人合并脏器功能损伤和严重的皮肤组织损伤时hs-CRP也会轻度升高,但幅度较小较轻.结论 hs-CRP对判断急性放射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及判断其感染轻重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感染越重sCRP升高越明显,但放射损伤等也会有hs-CRP轻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MODS的临床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山东"10·21"60Co辐射事故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后期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找出MODS的形成原因,积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该病例诊治过程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结合尸解病理,提出MODS诊断.治疗上予以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结果 患者经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后出现反复发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循环衰竭、肝功能损伤、少尿、胃肠道麻痹等表现的MODS,最终于照射后75天死于多器官衰竭(MOF).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全心扩大、心律失常,生化检查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持续增高.尸解结果为全身广泛性的真菌感染、放射性小肠及大肠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肝脏淤血、肾脏出血、脑实质出血.结论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人MODS原因主要与重要脏器的放射性损伤、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及全身感染有关,其表现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特殊性.需积极防治感染和多脏器维护.改善放射性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MODS发生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1990年发生在上海的“6.25”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骨髓型急性放射病重度2例,中度3例急性期救治获临床治愈,在事故后18个月进行了随访。方法按照“后效应临床随访研究组”的计划定期系统复查,观察迟发性的远后生物学效应。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18个月早期系统随访观察显示:①血象、骨髓象、造血祖细胞培养各种数值仍偏低;②红细胞酶和膜的蛋白组分仍有异常;③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仍不全;④染色体检查分析显示以稳定性畸变为主,早期表现的双着丝点加环改变已明显消退,且与病人辐射剂量相关;⑤双眼晶体后囊轻度混浊,眼底视网膜血管扩张;⑥甲皱与球结膜微循环仍显示舒-缩功能紊乱,与血清AT-1和AT-2水平未恢复正常相一致;⑦精液检查显示精子数量减少,活率和活力减退与病人辐照剂量相关;⑧部分内分泌功能仍未恢复正常。结论根据上述照后18个月早期观察结果,说明,虽然这些病人从急性期获得了临床治愈,但他们的组织器官仍然存在潜在迟发性后继损害。因此必须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整体观察水平,由多学科联合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作者提出了长期评价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随访研究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3例60Co源事故照射所致的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17年的医学随访,观察其辐射远期效应。 方法 按照医学随访计划观察3例患者(分别称为“明”、“军”、“磊” )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眼晶状体和细胞遗传学等随访项目的变化。 结果 3例患者均有易感冒、性功能障碍和神经衰弱症状主诉。双眼慢性结膜炎,视力下降,眼晶状体点片状浑浊。血常规、肝肾功能和性激素正常。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下降。染色体畸变率(双着丝粒体和断片)和微核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降低。“明”和“军”有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明”受照后第12年患甲状腺癌,“磊”受照后第14年患甲状腺结节。 结论 本次随访为急性放射病患者的远期效应规律积累了材料,为患者的后期医疗干预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发生的“4.26”60Co源辐射事故所致的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后12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核事故医学应急的救治和随访提供临床资料和积累经验.方法 采用“一对一”和“多对一”的方式采集病史,观察和记录“梅”、“旺”、“天”、“民”4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包括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体液免疫、性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及眼科检查、甲状腺彩超、腹部B超、心电图及胸部X片检查,评价其全身情况.辐射遗传学分析包括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的mRNA表达,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较.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名患者实施心理测评.结果 4名患者受照后12年造血免疫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天”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中,表面抗原(HBsAg)及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病毒复制转为慢性期,传染性弱.4人眼晶状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混浊性改变,“梅”受照后3年即发生放射性白内障.“梅”、“天”、“民”性激素水平仍有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可见少许断片和双着丝粒,但易位率仍较高.分子生物标志物外周血GADD45和nm23-H1基因mRNA定量分析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测评发现,“梅”重度抑郁、焦虑,其余3人存在紧张、焦虑、恐慌情绪.结论 对4名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医学随访观察和心理测评,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和随访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rhGM—CSF、shEPO在3例急性射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rhGM-SCF,rhEPO在3例急性放射病(ARS)救治中的疗效,方法:一例重度ARS患者使用了rhGM-CSF和rhEPO,另两种例中度ARS患者又仅用rhGM-CSF.3例患者均在照后10d,79d检测血清GM-CSF,EPO浓度,结果:使用rhGM-CSF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速度慢,低值持续时间短,回升速度快,骨髓恢复时间提前,使用rhEPO的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为0的持续时间明时间短,回升速度快,骨髓恢复时间提前,使用rhEPO的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为0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骨髓红系增殖池比例增加,3位患者照后10d血清GM-CSF,EPO浓度明显升高,并与受照剂量及骨髓损伤程度相关,结论:rhGM-CSF,rhEPO的应用促进了3例ARS患者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