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朝阳  张涛  高辉  张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0):1019-10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预后情况,为颈部淋巴结分区及鼻咽癌N分期的进一步修订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成都军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406例,分析伴有颈部及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406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是75.0%、63.4%、87.2%和81.8%。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51.5%、22.7%、90.0%和41.3%。N3期患者伴或不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的3年OS、PFS、LRFS、DMFS分别是43.9%和84.7%(P=0.002)、12.9%和55.4%(P=0.006)、88.9%和80.3%(P=0.649)、33.0%和85.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是影响OS、PFS、DMF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鼻咽癌患者伴有Ⅴ区后缘间隙淋巴结转移预后差,且该区淋巴结转移预示患者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建议将Ⅴ区后缘间隙作为头颈部肿瘤一个新的颈部分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局部T晚期与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鼻咽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局部T晚期患者102例、局部N晚期患者16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局部T晚期与N晚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8%与75.8%(P=0.27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3.7%与62.8%(P=0.04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分别为87.6%与91.6%(P=0.64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7.7%与79.5%(P=0.066),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DMFS、OS、PFS均有下降趋势,临床上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应更强调系统性治疗以及分层治疗的意义,以争取更高的OS并降低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跳跃转移与肺叶特异性转移对Ⅲa-N2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意义。  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完全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的218例pN2期NSCLC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有无N1区淋巴结转移将分为连续转移与跳跃性转移;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范围是否超出肺叶特异性区域分为纵隔广泛转移与肺叶特异性转移。对各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了比较。  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OS为21.6%,5年DFS为16.8%。跳跃性转移及连续转移病例的5年OS分别为37.6%和22.0%(P =0.008);DFS分别为29.1%和15.0%(P =0.022)。肺叶特异性转移和广泛转移的5年OS分别为38.3%和20.4%(P =0.005);DFS分别为28.4%和15.1%(P =0.009)。根据两者的组合将所有患者进一步分为3组:仅有跳跃性转移和肺叶特异性转移(A组),发生连续转移或者纵隔广泛转移中的一项(B组);既有连续转移又有纵隔广泛转移(C组)。3组的5年OS分别为47.1%,28.1%和16.6%(P =0.001);5年DFS分别为35.2%,20.8%和11.2%(P =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这种综合转移模式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淋巴结转移的综合模式是Ⅲa-N2的一种独立的预后因素,在评价患者预后及筛选术后治疗患者时应该将这种综合模式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治疗ALK融合重排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34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的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38.2%)患者接受阿来替尼单药一线治疗。男性7例(53.8%),女性6例(46.2%),中位年龄51(35~72)岁。应用Kaplan-Meier分析其生存情况。  结果  阿来替尼治疗ALK基因融合重排肺癌脑转移瘤,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24.5个月。药物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在颅内可测量病灶得到局部治疗的基础上,阿来替尼作为ALK基因融合重排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WHOⅡ级脑胶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1997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46例经病理诊断为WHOⅡ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96例,少枝胶质细胞瘤30例,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20例;手术全切90例,部分切除56例。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8个月;5、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5.7%、57.4%和60.0%、37.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程度、残留大小、性别、年龄、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SVZ)受侵、瘤周水肿、病灶大小、是否单发为OS的影响因素(均P < 0.05);切除程度、残留大小、性别、SVZ受侵、是否单发为PFS的影响因素(均P < 0.05),手术全切患者术后放疗延长了PFS(P=0.038);与星形细胞瘤相比,少枝胶质细胞瘤在OS及PFS上均有优势(P=0.040,P=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切除程度、瘤周水肿、SVZ受侵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切除程度、病灶是否单发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全组共有60例复发,其中单纯瘤床复发53例,远隔部位复发7例(3例同时伴瘤床复发)。  结论  手术切除程度、瘤周水肿、SVZ受侵为影响WHOⅡ级脑胶质瘤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全切患者术后放疗能改善PFS;瘤床复发是主要复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接受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recurrent/metastatic, R/M)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患者的临床相关营养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R/M HNSCC患者,对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和危险因素评估。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1.6(3.0~25.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1.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8.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不足(OS:P=0.016;PFS:P=0.003)、年龄≥60岁(OS:P=0.009;PFS:P=0.014)、低白蛋白(OS:P=0.013;PFS:P=0.010)、体力状态(PS)评分≥2分(OS:P<0.001;PFS:P=0.005)、联合阳性评分(CPS)<1(OS:P=0.009;PFS:P=0.006)及临床分期rⅣ期(OS:P=0.011;PFS:P=0.003)是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风险因素。超重是减少死亡风险的指标(OS:P=0.001;PFS:P=0.0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BMI及血清白蛋白与OS及PFS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BMI、年龄、血清白蛋白、PS评分、CPS评分、临床分期与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R/M HNSCC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R/M HNSCC患者抗PD-1治疗的独立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4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stoma,NB)原发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不同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6例4期N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灶手术切除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未手术或仅活检或手术切除 < 50%的原发肿瘤;B组:手术切除50%~90%的原发肿瘤;C组:手术切除 > 90%的原发肿瘤;D组:手术肉眼完全切除原发肿瘤。  结果  96例4期NB患者,3年PFS和OS分别为32.8%和36.7%。A组24例,B组10例,C组23例,D组39例。A组和B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组和D组间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但C组+D组生存率高于A组+B组,3年PFS分别为42.2%和17.8%(P < 0.001)。  结论  4期NB原发肿瘤90%以上完全切除联合化疗和(或)放疗可提高生存率,少量肉眼残留或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在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全文网中国内外相关文献,收集检测外周血肿瘤细胞在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1.4中的方差倒数法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3篇英文文献,总计5 39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CTC阳性组较CTC阴性组在PFS [HR=2.09(95%CI:1.72~2.55),n=23,I2=57%]和OS[HR=2.49(95%CI:2.18~2.85),n=24,I2=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根据UICC(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肿瘤分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TC对不同期别肿瘤的PFS和OS也均有预测价值(P < 0.01)。  结论  外周血CTC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CTC阴性患者相比预后较差,CTC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6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确诊为PNETs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功能性、根治性切除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求证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5~1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46.6个月。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和84.1%。在63例患者中,无功能型占65.1%(41/63),功能型占34.9%(22/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血管侵犯、TNM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与预后相关(P <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并未显示其中存在影响PNETs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PNETs是一类低度恶性的异质性罕见肿瘤,TNM分期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能积极指导预后,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血管侵犯情况对预后有影响。患者经积极手术,尤其是根治性手术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评估肿瘤浸润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阳性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对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PD-1和Treg在mR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26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m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RCC患者组织中PD-1和Treg的表达,分析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mRCC患者组织中PD-1表达的阳性率为31.60%(85/269),表达水平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Treg表达的阳性率为36.80%(99/269),表达水平亦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呈负相关。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为OS和PFS的独立预后指标,二者联合可起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结论  PD-1阳性或高Treg浸润数量可作为mRCC的预后指标,二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mRCC患者组织中PD-1阳性淋巴细胞或Treg浸润数量的评估可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纳米炭示踪侧颈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地入组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前超声或CT提示侧颈部淋巴结可疑转移,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  结果  共67例患者接受了70例/侧颈部淋巴结示踪手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57例(81.4%)。炭阳性淋巴结的中位检出数量为6枚。Ⅳ区炭染淋巴结无论在送检例数、送检淋巴结枚数以及转移淋巴结比例均为最高。Ⅲ~Ⅳ区淋巴结中炭阳性淋巴结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炭阴性淋巴结(P < 0.001)。将最终颈清扫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敏感度为86.0%。  结论  纳米炭是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示踪的潜在方法。联合侧颈部Ⅲ~Ⅳ区炭阳性淋巴结活检,可以达到较高的敏感度,是较为合理的前哨淋巴结活检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无远处转移的3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索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36例无远处转移的3型胃NE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构建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纳入36例无远处转移的3型患者,8例(22.2%)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具有较大的肿瘤直径和较高的Ki-67指数,内镜下溃疡型病灶也更多见(50%),肿瘤T分期以T4为主(50%)。单因素结果显示,肿瘤≥2 cm、溃疡型病灶、病理分级G2/3、T2/4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肿瘤直径≥2 cm(OR=8.54,95%CI:1.16~62.96)和溃疡型病灶(OR=10.97,95%CI:1.16~103.52)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子。  结论   具备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3型胃NET需要在术前全面评估区域淋巴结状态,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指导制定下咽癌的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0例经手术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40例患者中,颈淋巴结总转移率为68.6%,cN0期患者隐匿性转移率为25.0%,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5.0%;淋巴结转移最常见区域Ⅱ、Ⅲ、Ⅳ区转移率分别为44.6%、45.2%、18.2%;Ⅰ、Ⅴ、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7%、10.4%、7.9%。66.7%转移淋巴结伴有结外侵犯。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P=0.012),与性别、年龄、原发病灶部位、肿瘤T分期均无关(均P > 0.05)。本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0%、49.1%。Cox回归分析表明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12)、数量(P=0.039)、结外侵犯(P=0.010)与下咽癌患者生存率明显相关。当转移淋巴结直径≥2.8 cm、数量≥2枚、伴有结外侵犯时预后较差。  结论  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提高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晚期原发十二指肠癌的化疗疗效,探索十二指肠癌的有效化疗方案。  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十二指肠癌患者56例,分析化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对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19.04%,疾病控制率71.42%,其中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方案(FOLFOX)有效率高于其他方案(35.29% vs. 7.69%,P=0.011);同未化疗患者相比,化疗延长晚期原发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13.35个月vs. 5.65个月,HR=0.20,95%CI:0.083~0.497,P=0.000 5);以氟尿嘧啶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化疗方案,可延长无进展生存(5.08个月vs. 1.08个月,HR=0.004,95%CI:0.000~0.315,P=0.013 2)。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检测存在黏液腺癌组织是十二指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姑息性化疗可能提高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 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变4例、单侧病变44例、共计52处病灶),进行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术。  结果  所有52处病灶中恶性病变13例(均单侧),其中0期占46.15%(6/13),Ⅰ期占38.46%(5/13),Ⅱ期占15.39%(2/13);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5.0%。钼靶BI-RADS Ⅳ级患者中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0例;BI-RADS Ⅴ级患者中良性病变0例,恶性病变3例。Ⅳ、Ⅴ级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和100%。  结论  钼靶辅助下钩丝定位活检可以精确切除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准确、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值得国内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受侵对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75例经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WHOⅡ级59例, Ⅲ级59例, Ⅳ级57例; 根据术前MRI检查病灶与SVZ的位置关系, 分为SVZ受侵组(SVZ+)及SVZ未受侵组(SVZ-), 其中SVZ (+)组75例, SVZ (-)组100例, 比较两组的生存时间及复发模式。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 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及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42.2%、37.5%;SVZ (+)组5年OS为20.9%, SVZ (-)组为57.1%(P< 0.001);而5年PFS分别为15.3%、44.1%(P< 0.001)。SVZ (+)组手术全切率更低(P< 0.001), 有更多大病灶(最大径≥ 5.0 cm)及Ⅳ级病例(P < 0.001, P=0.018)。全组共89例复发, SVZ (+)组总复发率为62.7%, SVZ (-)组为42.0%(P=0.007), 而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1.3%、7.0%(P=0.004)。  结论  SVZ受侵是影响脑胶质瘤OS、PFS的不良预后因素, 且与低的全切率、大病灶及Ⅳ级病变呈正相关; SVZ受侵增加了总复发及远处复发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鳞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MESC)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6例SMES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各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研究不同癌灶浸润深度、长度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56例SMESC患者中34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60.7%,颈部、上、下纵隔和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34.7%、32.7%和38.2%。不同癌灶部位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但在上、下纵隔及腹部均有广泛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癌灶长度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癌灶浸润深度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癌McKeown术式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目前治疗SMESC的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在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59例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FIGO分期(2009年)ⅡB~ⅣA期宫颈癌合并盆腔淋巴结伴或不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行适形调强放疗+三维后装放疗±同步顺铂化疗(30~40 mg/m2、1次/周),治疗组在放化疗期间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并行免疫维持。观察两组放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率、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ORR(96.6%vs.70.0%)和DCR(96.6%vs.73.3%)均高于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PD率低于对照组(3.4%vs.2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初治合理手术术式。  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甲状腺髓样癌初治病例资料, 研究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  多灶性甲状腺髓样癌占26.0%(19/73)。全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8.9%(43/73), 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2.1%(38/73), 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率53.4%(39/73), 双侧侧颈转移率11.O%(8/73), 临床NO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18.9%(7/3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该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灶T4是对侧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局部区域复发率28.8%(21/73)。全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86.4%。多因素分析表明远处转移、年龄≥45岁和原发灶T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建议甲状腺髓样癌手术应常规行患侧中央区清扫, 并包含上纵隔区域; 术中证实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建议行该侧侧颈清扫术; T4病例建议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