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成人霍奇金淋巴瘤(HL)研究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单核细胞绝对值的比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bsolute monocyte count ratio,LMR)具有预后意义。而在儿童HL中鲜有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讨LMR在儿童H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199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7例初诊年龄18岁儿童青少年HL的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患者初诊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ALC)、淋巴细胞百分比(1ymphocyte percentage,LYM%)和单核细胞绝对值(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等数据,通过SPSS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ROC)获得淋巴细胞绝对值与单核细胞绝对值比值LMR、LYM%、AMC与及ALC的最佳临界值,在该临界值上敏感度与精确度都达到最大值。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07例儿童HL纳入分析,男80例,女27例,中位年龄10(2~18)岁。Ⅰ期5例,Ⅱ期50例,Ⅲ期33例,Ⅳ期19例。所有患者采用ABVD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放疗。107例患者LMR的最佳临界值是2.15(P=0.006),LMR/≥2.15患者66例,LMR2.15患者41例。中位随访时间51.2(7~204)个月。全组5年EFS和OS分别为82.3%和96.7%。LMR≥2.15组和LMR2.15组患者5年EFS分别为87.9%和70.7%(P=0.041)。两组5年OS分别为97.0%和95.1%;P=0.815)。单因素分析LMR、LYM%和Ⅳ期是儿童HL的EFS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LMR为非独立预后因素,仅Ⅳ期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儿童HL患者初诊外周血LMR是影响EFS的预后因素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胎龄与新生儿贫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龄因素对生儿贫血的影响,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把研究对象分3组:A组:胎龄<32周;B组:32周≤胎龄<37周;C组:台龄≥37周;比较各组中贫血的比例及出现时间的早晚,以及分析外周血血红蛋白水平以比较各组贫血的严重程度。结果:3组贫血的比例A组>B组>C组,生后出现贫血的时间的长短以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均为A组<B组<C组。结论:胎龄越小,新生儿贫血的比例越高,贫程度越生,出现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的治疗结果。方法 对14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同期住院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并对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14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8岁,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证实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其中Ⅰ期1例,Ⅲ期2例,Ⅳ期11例。以侵犯淋巴结和皮肤和骨髓最多见,分别占71%,50%和64%。除1例早期患者采用CHOP+HD-MTX化疗,其余13例均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化疗,其中12例患者(92.3%)获得完全缓解,1例患者(7.7%)获得部分缓解。中位随访19.5(2~44)个月,1例部分缓解患者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13例患者目前仍存活。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仍须要继续随访。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均可耐受。结论 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侵犯部位多为淋巴结、骨髓和皮肤,采用改良BFM-90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方案治疗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HSCT)治疗复发难治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AHSCT治疗后长期随访的TLBL16例,预处理方案主要为BEAM和BEAC。结果 1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例失访。中位随访37个月(12~13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34.5个月。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49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53%、32%。初治患者一线治疗有效者,接受AHSCT者预计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0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63%;复发患者挽救治疗后接受AHSCT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2.8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3%、22%。初始治疗未达CR/PR的难治患者,中位生存仅21个月,5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和29%。结论 AHSCT常规化疗治疗TLBL安全、有效,可提高复发难治的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远期生存,延长初治TLB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复发率仍偏高,值得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mTOR、p-4EBP1在横纹肌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横纹肌肉瘤组织p-mTOR、p-4EBP1的表达,分析其与横纹肌肉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横纹肌肉瘤组织中p-mTOR、p-4EB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和65.7%,均呈正相关(P<0.05).p-mTOR蛋白表达与其病理亚型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mTOR蛋白阴性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优于阳性组患者(P=0.001,P=0.014).p-4EBP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p-4EBP1蛋白阴性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均优于阳性组患者(P=0.017,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p-mTOR、p-4EBP1、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是不良预后因素(P<0.05),而淋巴结转移情况、性别、年龄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存在p-mTOR、p-4EBP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特点有关,p-mTOR、p-4EBP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mTOR和p-4EBP1表达是横纹肌肉瘤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以突眼起病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点及其疗效和预后.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2004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1例以突眼起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1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单眼眼球突出或双眼眼球突出,有或无其他伴随症状.11例患儿病变部位病理活检均符合淋巴瘤改变.经化疗、手术及放疗等综合治疗,81.8%(9/11)的患儿完全缓解并生存至今.中位随访82个月,死亡2例,均死于肿瘤进展,1例左眼失明,2例右眼失明.1例原发颅内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的患儿出现颅脑迟发性反射性损伤.结论 眼球突出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殊临床表现,疾病早期容易误诊,怀疑本病应尽早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如及早确诊并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童刚领  孙晓非  甄子俊  林琳 《肿瘤》2012,32(8):634-63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RMS组织HIF-1α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RM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RMS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5.7%(53/70),VEGF阳性表达率为72.9%(51/70).统计结果显示,HIF-1α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4,P=0.000).HIF-1α蛋白表达与RMS患者的性别(P=0.035)、肿瘤大小(P=0.016)、分期(P=0.008)有相关性,但与患者的年龄(P=0.555)、病理亚型(P=0.625)及淋巴结转移(P=0.750)无相关性;HIF-1α蛋白表达阴性组与表达阳性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及38.0% (P=0.045).VEGF蛋白表达与RMS患者的分期有相关性(P=0.026),但与患者的年龄(P=0.478)、性别(P=0.944)、肿瘤大小(P=0.535)、病理亚型(P=0.399)及淋巴结转移(P=0.356)无相关性;VEGF蛋白表达阴性组与表达阳性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1%及31.1% (P=0.011).COX 回归分析显示,VEGF表达、肿瘤分期和肿瘤大小是RM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分别为0.005、0.004和0.000),而HIF-1α尚不能作为RM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845).结论:RMS组织中存在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分期有关;HIF-1α和VEGF的表达存在相关性;VEGF的表达是RM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中心合作开展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的可能性和提高ALL治愈率的新策略。方法协作组由广州市7家大型医院组成,各单位指定负责人1人,并设立专职资料管理员1人。协作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为顾问单位。各单位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新诊断标准危险型(SR)和中度危险型(IR)ALL患儿均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所有病例按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根据发病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第8天的泼尼松反应、t(9:22)或t(4;11)、BCR/ABL和MLL/AF4融合基因,以及化疗第33天是否完全缓解确定临床类型。GZ-2002方案以BFM2002方案为基础,总疗程共104周,由诱导期、巩固期、再诱导期和维持期组成。结果 2002年10月~2009年6月,协作组共收治ALL患儿617例,随访至2009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44.5个月(范围:4~84个月)。按协作组诊断标准,把儿童ALL分为SR、IR和高危型(HR)。入组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SR和IR患儿共446例,男227例,女169例;年龄1~14岁(中位年龄6岁)。诱导期的总完全缓解率为99.8%(445/446)。SR组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90.5±5.0)%和(82.0±4.0)%。IR组3年和5年EFS分别为(88.0±6.0)%和(78.0±5.0)%,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随访终止日,共随访到回复病例413例,占总例数的92.6%。可随访例数中无事件生存者339例(82.1%),其中停药无病生存者267例(78.8%),进入维持阶段72例(21.2%)。有"事件"者78例(18.9%),其中复发47例(11.4%),非复发死亡20例(4.8%)。远期毒副作用8例(1.9%),第2肿瘤3例(0.7%);复发者已死亡24例(含6例复发后放弃),带病存活23例。死亡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7.9个月(1.5~23个月)。失访33例,其中停药后失访5例,维持期间因出国、搬家、原联络地址变更和回原籍(广东省以外)等共28例。结论 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疗效满意,广州地区多中心协作的模式是成功的,这种协作模式对推动我国开展更大规模的协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背景和目的:尤文氏肉瘤家族肿瘤(Ewing’ssarcomafamilyoftumor,ESFF)恶性度高、进展快,其最佳治疗方法目前仍在探讨中。本研究旨在分析ESFF的临床特点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92例初治ESFF。结果:骨尤文氏肉瘤(Ewing’ssarcomaofbone,ETB)23例,骨外尤文氏肉瘤(extraosseousEwing’Ssarcoma,EOE)21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eripheralprimitiveBeuroectodermaltumor,PNET)43例,Askin瘤5例。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10~137个月)。局限期综合治疗38例,单一治疗19例,两组3年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分别为63%、20%,3年无事件生存(events.freesurvival,EFS)率分别为46%、18%,两组问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局限期综合治疗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加或不加放疗组远期生存均优于化疗+放疗组(x2=7.591、9.212,P=0.006、0.002)。CAV/IE交替方案对局限期接受综合治疗患者延长了无事件生存期,但其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50、3.530,P=0.008、0.06)。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模式以及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局限期ESFT患者疗效和生存.手术加化疗加或不加放疗的治疗模式在疗效和生存方面优于化疗加放疗治疗模式。治疗模式和近期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可行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39个疗程L ASP的使用 ,比较曾使用预防某种毒副作用措施的疗程及未使用预防该毒副作用措施的疗程的毒副作用发生率 ,分析防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139个疗程中 4 4个疗程产生如下毒副作用 :凝血障碍、过敏、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反应、糖尿病、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5例患儿因L ASP毒副作用死亡。给予预防措施疗程和无预防措施疗程毒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积极预防可减少L ASP毒副作用 ,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及时诊断和处理L ASP毒副作用可减少严重合并症的发生 ,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