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O PET功能显像: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1碳-胆碱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1C-Choline PET/CT,CHO-PET)功能显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和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23例(其中WHO 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5例)脑胶质瘤患者的CHO-PET功能显像结果,与同期MRI结构影像结果相比较,依据CHO-PET显像肿瘤生物靶区(BTV)优化放化疗治疗方案.结果 ①CHO-PET功能显像的病变靶区与正常脑组织对比度良好,肿瘤边界更清晰;②CHO-PET功能显像改变了10例(43.5%)患者的诊断及靶区范围,包换术后放疗前患者5例(31.3%);放疗后患者5例(71.4%).其中1例(Ⅲ级)肿瘤靶区(GTV)范围增大而扩大GTV放疗;1例(Ⅱ级)肿瘤复发,改定期复查为化疗;4例(Ⅱ级)术后肿瘤残留,改临床肿瘤靶区(CTV)放疗为CTV+GTV放疗;4例(1例Ⅲ级;3例Ⅱ级)未见肿瘤复发,改化疗为定期复查;③ CHO-PET对WHO Ⅱ、Ⅲ、Ⅳ级患者治疗方案的改变率分别为88.9%(8/9)、22.2%(2/9)、0(0/5);④ MRI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WHO III、Ⅳ级)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结论 CHO-PET功能显像对脑胶质瘤病变显示清楚,肿瘤边界清晰;有利于WHO II、III级患者的诊断;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有利于疗效的判断以及肿瘤复发与坏死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藻酸钙-聚赖氨酸-海藻酸钙(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蛛网膜下腔后患者的免疫反应。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02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采用腰椎穿刺术,将APA-BCC注入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L3~4或L4~5蛛网膜下腔内。检测患者移植前后的血象、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脑脊液。结果:移植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后7d复查16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8例(50%)脑脊液中白细胞升高,范围在(15~700)×106L-1犤(198±248)×106L-1犦。但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结论:APA-BCCs微胶囊植入癌痛患者蛛网膜下腔,未引起宿主明显的免疫反应,表明APA微囊具有良好的免疫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脑干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36例明确诊断为脑干胶质瘤的患者,均给予局部病灶3DCRT,剂量50~54Gy,25~30次,5~6周。放疗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放疗不良反应,评价疗效,随访至诊断后3年,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儿童组(23例)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成年人组(13例)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儿童组及成年人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3.5%(10/23)与76.9%(10/13)、26.1%(6/23)与46.2%(6/13)、8.7%(2/23)与38.5%(5/13)。入院时Kamofsky评分(χ^2=20.059,P=0.000)、病变累及桥脑与否(χ^2=17.585,P=0.000)、影像学分型(χ^2=21.247,P=0.000)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论3DCRT是脑干胶质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儿童发病、病变侵袭桥脑、弥散型以及Kamofsky评分〈80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因右额顶矢状窦肿瘤切除术后10年余,肝脏多发占位伴反复发作性低血糖5个月,于2007年6月11日入院。1996年10月因左侧肢体阵发性抖动伴麻木,行头颅MRI诊断右额顶矢状窦脑膜瘤。行右顶过中线切口矢状窦内及窦旁肿瘤镜下全切术,术后病理报告:血管外膜细胞瘤。2005年左枕、后颅窝区复发,行左枕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同前。术后行放射治疗。而后定期复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可正常工作。2007年1月于家中突发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5.
放射免疫治疗是众多免疫靶向治疗的一种,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淋巴瘤以及部分实体瘤的治疗.关于前者的综述较多,而鲜见有关实体瘤的放射免疫治疗综述.现就实体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6.
放射免疫治疗是众多免疫靶向治疗的一种,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独到的优势,目前主要应用于淋巴瘤以及部分实体瘤的治疗.关于前者的综述较多,而鲜见有关实体瘤的放射免疫治疗综述.现就实体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7.
放射治疗作为儿童肾母细胞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在降低复发、提高生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辐射对幼儿的远期损伤,并非所有患儿都能从放疗中获益,如何筛选出适宜的人群接受放疗,两大机构观点并不统一.原则上COG(Children's Oncology Group)给予更多的患儿实施低剂量放疗从而尽可能提高局控率,而SIOP...  相似文献   
8.
  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 是一种较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 1986年首次由Monda等[1]报道。从WHO的肿瘤分类中可知, FDCS属于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类[2]。该细胞群还包括组织细胞恶性肿瘤、朗汉斯组织细胞肿瘤、指状树突型细胞肿瘤。此肿瘤罕见, 患者年龄14~80岁, 中位年龄约45岁, 通常发生于中青年, 无性别差异。大部分发生于淋巴结, 常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大, 约1/3病例发生于结外部位。1994年Chan等[3]首次报道2例发生于口腔的结外FDCS, 以后结外FDCS的报道逐渐增多, 有发生于扁桃体、咽部、胃、胰腺、腹膜、腹膜后、腭、小肠、肠系膜、脾、纵膈、肝脏、甲状腺、肺、乳腺、结肠等[4-19]。  相似文献   
9.
恶性脑胶质瘤TMZ联合同步放疗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产替莫唑胺(TMZ)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胶质瘤5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采用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RT-TMZ组)与同期单纯放疗(RT组)患者对照研究分析.RT-TMZ组:28例(Ⅲ级15例;Ⅳ级13例).采取局部放疗同时每天持续口服TMZ化疗(75mg/m2)以及TMZ化疗(150~200mg/m2)4~6个周期的辅助治疗.RT组:23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采取单纯放射治疗60~75Gy.结果:1)RT-TMZ组与RT组相比死亡率分别为46.4%和82.6%;生存率分别为53.6%和17.4%(P<0.05).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38.5%、38.5%和43.6%、23.9%、23.9%.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2.57和18个月±2.4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RT-TMZ组疗效好于RT组,而不良反应轻微,仅限于Ⅰ、Ⅱ级.结论:国产TMZ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局部单纯放疗,有明显提高患者2、3年生存率的趋势,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依从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以帮助临床合理的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判断。[方法]31例PCNSL经病理证实,其中27例为原发性脑淋巴瘤(PBL);4例原发性眼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在活检或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主。化疗以CHOP和MTX+Arac方案为主;全脑放疗40Gy~44Gy,局部肿瘤缩野放疗加量11Gv~25.4Gy。对眼部淋巴瘤放疗25.2Gy~30Gy。[结果]PCNSL发病率明显上升。全组病人均为免疫正常者。发病中位年龄56岁(14~83岁),≥60岁占48.2%。脑多发者22例(81.5%)。脑立体定向活检确诊20例(1次性成功率90%),手术确诊7例。B细胞淋巴瘤占93.6%,T细胞淋巴瘤占6.4%。有4例患者在外院曾误诊65天~7个月。全组PBL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2%、52.3%和29%。全组中位生存时间37个月。[结论]PCNSL常发生在中老年人,B细胞来源为主。PBL临床和影像学很难与其他CNS肿瘤相区别,易误诊。对PBL疑似病人,脑立体定向活检可提高诊断效率。化放疗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60岁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