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大孔径(最小直径>400 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68例,其中40例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传统术式组),28例联合玻璃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改良术式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裂孔闭合率。结果 传统术式组术后6个月视力(0.842±0.340)logMAR较术前(1.160±0.310)logMAR明显改善(P<0.05),改良术式组术后6个月视力(0.825±0.288)logMAR较术前(1.204±0.334)logMAR也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组术后裂孔闭合率(100.00%)高于传统术式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裂孔直径的增大,传统术式组术后裂孔闭合率逐渐降低。超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裂孔直径>700 μm)分组中,传统术式组和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裂孔闭合率分别为61.53%、100.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改善大孔径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力,还可大幅提高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率,尤其是超大孔径黄斑裂孔的闭合率。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理性新生血管增殖并伴纤维化改变的早产儿眼底疾病,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儿童可预防性失明的重要原因,其研究进展一直是眼科和儿科的临床关注热点。随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更清晰的认知,其基础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较为成熟,同时多种治疗药物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化生长因子-β、多不饱和脂肪酸、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也取得一定进展,现就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MH)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 并与单纯内界膜剥离术相比较,分析2 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2016 年 12 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 例MH 合并RD 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5G plus 玻璃体切除术。 其中,23 例联合行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填塞组),19 例联合行单纯内界膜剥离术(未填塞组)。两 组术中均填充硅油,术后均行俯卧位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3 和6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黄斑区)、MH 闭合、视网膜复位及 RD 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P >0.05)。术后3 个月填塞组与未填塞组MH 闭合率 分别为95.7% 和63.2%(P <0.05)。两组术后6 个月MH 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 后3 和6 个月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 MH 合并RD 较单纯内界膜剥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促进黄斑区及脱离视网膜的解剖复位与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是指肌无力症状仅局限于眼外肌,以单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复视、易疲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学机制复杂,由多种致病性抗体、细胞因子参与及不同补体激活途径共同发挥作用。文章就近年来o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同时性肝转移癌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科1994年至2010年共32例大肠癌并同时性肝转移癌行外科手术治疗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同时性肝转移癌中24例行原发灶加肝转移灶同期切除,2例行延期切除肝病灶,6例未处理肝脏转移灶;其中肝转移癌局灶切除12例,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1例,右肝前、后叶切除共5例,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6%、40.6%、18.7%.结论 对大肠癌并肝转移癌,行原发病灶加肝转移灶切除可以提高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人乙酰胆碱受体(H-AChR) γ亚单位免疫HLA-DQ8转基因小鼠眼肌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oEAMG)模型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其与oEAMG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 HLA-DQ8转基因小鼠用乳化于完全弗氏佐剂(CFA)的重组H-AChR γ亚单位,或E. Coli提取物,或纯CFA分别免疫,分别于第0天、第30天和第60天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28 d,处死小鼠后取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6和IL-10水平。结果 H-AChR γ组小鼠淋巴结及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IL-2(F=42.835,P<0.001;F=38.030,P<0.001)和INF-γ水平(F=76.332,P<0.001;F=34.865,P<0.001)均明显高于E. coli组和CFA免疫组;IL-6(F=1.325,P=0.284;F=1.935,P=0.166)和IL-10水平(F=0.908,P=0.417;F=1.189,P=0.322)与E. coli 组和CF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细胞因子在重组H-AChR γ亚单位诱导HLA-DQ8转基因小鼠所建立oEAMG模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作用尚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PR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类型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按ER、PR和Her-2检测结果,将152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ER、PR和Her-2表达阴性,54例)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98例),分析2组患者p53和上皮性钙粘蛋白状态(E-Cadherin)以及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AJCC分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成期之间的差异,总结ER、PR和Her-2与这些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的p53和E—Cadherin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比Her-2过表达乳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转移(P〈0.05),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中组织学分级为三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的无瘤生成期(59.8个月)明显短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75.7个月)(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比Her-2过表达乳腺癌具有更强的侵袭性,患者无瘤生成期更短,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广泛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尤其在ROP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成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沈燕燕  黄亮  晏立  吴晓蓉  邵毅  梅锋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848-1852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不同途径给药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房水药物浓度和血糖的影响。

方法: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根据给药途径不同随机分为球旁注射组、球后注射组、结膜下注射组三个亚组。注射0~24h采集大鼠尾静脉血经试纸法测定血糖浓度,注射0.5~24h,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大鼠双眼房水内地塞米松浓度。

结果:不同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或生理盐水对T2DM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后0.5~24h,实验组大鼠双眼房水地塞米松浓度峰值:结膜下注射组(957.34±3.60ng/mL)>球后注射组(859.60±3.56ng/mL)>球旁注射组(732.38±4.56ng/mL)。

结论:球旁、球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对T2DM大鼠血糖影响无明显差异,而结膜下注射操作简单,较球旁和球后注射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