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鼻咽癌普查了解广西苍梧县高发区鼻咽癌流行状况,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模式。方法:于2007年6 月~2008年12月在广西苍梧县石桥镇鼻咽癌现场进行鼻咽癌普查。在鼻咽癌现场建立人口档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参加普查者均进行头颈部检查及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癌EB病毒壳抗原IgA 抗体(IgA/VCA )和早期抗原IgA 抗体(IgA/EA)血清学检测;检查结果可疑和血清学结果阳性者均进行鼻内镜检查;鼻咽部可疑病变者行活组织病理检查;鼻咽癌普查结果均输入电脑,应用EpiData3.1 建立数据库。结果:鼻咽癌现场筛查人群8 458 人,其中EB病毒IgA/VCA 阳性522 例,EB病毒IgA/EA阳性28例,进行鼻内镜检查410 例,鼻咽部活组织检查45例,检出鼻咽癌12例,其中早期鼻咽癌6 例,接受治疗11例。鼻咽癌人群检出率141.87/10 5,早诊率50% ,治疗率91.6% 。结论:广西苍梧县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方案是鼻咽癌防治的重要策略之一,而鼻咽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应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rAd-p53)治疗鼻咽癌后对原发灶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CD34-MVD)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3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因组32例给予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组31例仅给予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组织中CD34-MVD水平,并检测PLT。结果治疗后基因组鼻咽癌原发灶CD34-MVD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CD34-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LT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且基因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3年,基因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CD34-MVD表达增加组远处转移率(38.5%)明显高于表达下降组(13.5%)(P<0.05),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低于表达下降组(P<0.05);PLT增加组与PLT下降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基因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使CD34-MVD、PLT计数明显下降。 CD34-MVD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 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行单纯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集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D240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2-40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 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抗体基因芯片检测鼻咽癌组织特异性蛋白质表达谱的新技术方案。方法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抗鼻咽癌的特异性抗体库,以扩增抗体基因V-D-J片段作为标识分子用于制备抗体基因芯片;通过特异性抗体库与鼻咽癌肿瘤组织结合后,使标记引物扩增的V-D-J序列与抗体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后显示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从而选择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其中关键性蛋白质原位表达状况。结果肿瘤组织结合的抗体滴度可达到106~108数量级,标记的DNA分子效价约为10-6~10-8,以该文一次检测20个抗体为例,基因芯片检出有10~14个阳性蛋白质表达谱;免疫组织化学可显示阳性抗体在细胞中的结合部位。结论以抗体基因芯片为核心的技术方案,能在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含多个蛋白质表达谱,可以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同步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4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仅行同步放化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以及0.5、1、2年的生存率,2年的原发灶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主要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d-p53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发热。两组骨髓抑制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行更长时间的进一步观察。rAd-p53瘤内注射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放化疗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方法 61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于rAd-p53瘤内注射前及放疗至20Gy(第三次rAd-p53治疗后)时取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凋亡细胞的原位检测(TUNEL法).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AI分别为(4.455±1.670)%、(8.252±4.076)%,治疗组治疗前后的AI分别为(4.453±1.670)%、(13.370±6.957)%,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I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Ad-p53瘤内注射联合放化疗鼻咽癌原发灶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NPC)组织中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咽癌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鼻咽慢性炎组织和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组织的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63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2组:p53治疗组(32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治疗组(31例):同步放化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放疗至20 Gy时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NPC组织中p53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1%和46.03%,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织中p53和p21WAF1蛋白表达有相关性(rs=0.556,P=0.000)。放疗前及放疗至20 Gy时,鼻咽癌p53治疗组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与1年无瘤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 rAd-p53瘤内注射后p53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可能在抑制鼻咽癌复发或转移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预示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