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 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同步放化疗组.分别收集临床资料及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podoplanin蛋白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podoplanin蛋白表达较治疗前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将63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治疗前后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CD34标记的MVD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癌原发灶中淋巴管的表达情况。方法63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1例行单纯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采集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中淋巴管I)2-40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1)2-40蛋白表达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2-40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d—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抑制鼻咽癌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癌原发灶瘤体内注射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 51例患者采用配对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用同步放化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_1、G_2、s及G_1/G_2期增高比例分别为:(12/26)46.15%、(19/26)73.08%、(13/26)50%、(18/26)69.23%和(7/25)28%、(9/25)36%、(12/25)48%、(13/25)52%。两组G_2期细胞增高比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ad-p53鼻咽癌原发灶瘤体内注射后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出现G_2期阻滞。  相似文献   

5.
李惠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83-1484
目的:通过对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分析,探讨其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将27例确诊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因治疗联合放化疗组(治疗组,14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13例)。治疗组放疗前2~3d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两组放化疗方案一致。治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CT以观察肿瘤变化。结果:治疗组缓解率较对照组高(85.7%VS76.9%,P=0.047)。治疗组有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热,未见其他毒副反应。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在中晚期鼻咽癌的同步放化疗中具有增效作用,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扩大样本量行更长时间的进一步观察。rAd-p53瘤内注射并未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51例中晚期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对照组24例同步放化疗。分别收集临床资料及rAd—p53瘤内注射前后鼻咽部瘤体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鼻咽癌原发灶组织标本中p53蛋白、p21WA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0%和33.3%、62.96%和77.77%,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治疗后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和37.5%、51.58%和50.0%,两者治疗后也有所增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后,鼻咽癌原发灶p53蛋白表达增加进而导致p21WAF1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其治疗鼻咽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nm p53,rAd-p53)联合放疗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荷瘤裸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1只瘤内注射rAd-p53,另1只注射PBS,注射后48 h处死动物取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P53蛋白表达;其余16只分为4组:对照组、单独放疗(IR)组、重组人pS3腺病毒(rAd-p53)治疗组和重组人p53腺病毒+放疗(rAd-p53+IR)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6天处死动物,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光镜下观察肿瘤治疗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rAd-p53成功感染了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并增强肝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rAd-p53+IR联合治疗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49%、30.74%和33.67%,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抑制最强(P<0.01).光镜下观察各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均出现坏死,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坏死较多;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表达Ki-67明显低于对照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P<0.01),而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 rAd-p53+IR联合治疗较单独放疗能显著抑制肝癌的生长,rAd-p53能增强肝癌对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6例鼻咽癌随机分为基因治疗联合放疗组(治疗组,8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8例).治疗组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6周.两组放疗方案一致.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CT以观察肿瘤变化.结果 治疗组缓解率较对照组高(87.5%vs37.5%,P=0.019).治疗组有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热,未见其他毒副反应.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重组p53腺病毒(rAd-p53)感染含突变型p53基因胃癌BGC-823细胞(mBGC-823)对顺铂(C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d-p53(5×1010vp/L)感染mBGC-823细胞48 h后P53蛋白的表达;MTT法测定rAd-p53单药组(5×109、5×1010、5×1011vp/L)、CDDP单药组(3.125、6.25、12.50 mg/L)及联合用药组(5×109/3.125、5×1010/6.25、5×1011/12.5vp,mg/L)作用后m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结果:rAd-p53感染mBGC-823细胞48 h,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74±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0±5.32)%(t=-13.039,P<0.001);rAd-p53、CDDP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可抑制细胞生长,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均<0.001).rAd-p53单药产生以G2/M期为主的阻滞,凋亡率为(11.76±2.33)%;CDDP单药产生以G1期为主的阻滞,凋亡率为(24.70±2.42)%;联合用药组产生G2/M期为主阻滞,凋亡率为(51.88±2.03)%;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620.595,P均<0.00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mBGC-823细胞改变了细胞内在突变的p53状态,诱导凋亡并增加对CDDP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rAd-p53)治疗鼻咽癌后对原发灶中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CD34-MVD)及血小板( PLT)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3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因组32例给予rAd-p53瘤内注射+同步放化疗;常规组31例仅给予同步放化疗。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患者癌组织中CD34-MVD水平,并检测PLT。结果治疗后基因组鼻咽癌原发灶CD34-MVD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而常规组治疗前后CD34-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PLT均显著下降(P均<0.05),并且基因组下降更明显(P<0.05)。随访3年,基因组和常规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CD34-MVD表达增加组远处转移率(38.5%)明显高于表达下降组(13.5%)(P<0.05),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低于表达下降组(P<0.05);PLT增加组与PLT下降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放化疗联合基因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可使CD34-MVD、PLT计数明显下降。 CD34-MVD过度表达可作为评估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p53腺病毒(rAd-p53)对不同p53基因型的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用rAd-p53、Ad-EGFP(构建方式及载体的结构与rAd-p53完全相同,仅目的 基因不同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p53野生型)和人肝癌细胞PLC/PRF/5(p53突变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克隆形成率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5MOI rAd-p53感染48 h后,2种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0±1.78)%、(11.51±1.53)%,并且随着病毒滴度或感染时间的增加,生长抑制效应亦逐渐增强(P<0.01); HepG2和PLC/PRF/5细胞放射增敏比(SER值)分别为1.24和1.5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9±1.04)%、(30.36±2.74)%;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Ad-EGFP组(P<0.01).结论 rAd-p5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提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并且对PLC/PRF/5细胞(p53突变型)作用强于HepG2(p53野生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42例,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组在顺铂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以塞来昔布联合治疗.结果 42例患者全部可评价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rAd-p53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分析69例采用rAd-p53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过程,调查统计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并与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后,出院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提高;平均住院日下降.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鼻咽癌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及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保肛的影响.方法 60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疗.A组放疗前先行新辅助化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其保肛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按计划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33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43.33%和76.67%,B组分别为46.67%和6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分别为(8.90±1.10)‰和(55.83±1.01)‰,B组分别为(8.82±1.12)‰和(28.56±1.06)‰,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p33 ING1阳性表达、AI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 .A组全部保肛成功,B组保肛2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以增高p33ING1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将70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按92年福州分期Ⅲ、ⅣA期的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复方苦参组(复方苦参联合同步放化疗)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各35例.两组同步放化疗均采用相同的常规分割根治性二维放疗和单药顺铂同步化疗(顺铂 20mg/m2,静脉应用,每周一次,共用5周).复方苦参组中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15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d1~d14.治疗期间每周观察口咽黏膜反应、面颈部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副反应.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周后对患者进行体力状况评分.放疗后3个月,12个月评价有效率(CR+PR).结果 复方苦参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口咽黏膜反应、面颈部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在复方苦参组均较对照组轻(P<0.05).复方苦参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71% vs 71.4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7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能减轻同步放化疗的副反应,并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p53腺病毒(rAd-p53)对不同p53基因型的肝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差异。方法用rAd-p53、Ad-EGFP(构建方式及载体的结构与rAd-p53完全相同,仅目的基因不同的腺病毒),分别感染人肝癌细胞HepG2(p53野生型)和人肝癌细胞PLC/PRF/5(p53突变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克隆形成率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15MOIrAd-p53感染48 h后,2种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0±1.78)%、(11.51±1.53)%,并且随着病毒滴度或感染时间的增加,生长抑制效应亦逐渐增强(P<0.01);HepG2和PLC/PRF/5细胞放射增敏比(SER值)分别为1.24和1.5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9±1.04)%、(30.36±2.74)%;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Ad-EGFP组(P<0.01)。结论 rAd-p53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和提高细胞放射敏感性,并且对PLC/PRF/5细胞(p53突变型)作用强于HepG2(p53野生型)。  相似文献   

17.
林顺欢  郭友  陈曌  谭志斌  唐承富 《吉林医学》2011,32(15):3059-3060
目的:评价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瘤内注射联合I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肝癌残余灶的近期疗效。方法:38例经TACE及物理消融治疗后的肝癌患者,发现肝癌残余灶69个。17例患者行rAd-p53瘤内注射联合I125粒子植入;21例行单独I125粒子植入。结果:两组治疗后1、2和6个月有效率(CR+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Karuafsk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p53瘤内注射联合I125粒子植入对肝癌残余灶的疗效优于单独的I125粒子植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毒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同期放化疗组(对照组)30例和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期放化疗组(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毒性反应、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放化疗毒性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增强同期放化疗晚期局部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瘤内注射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兔VX2瘤疗效.方法 12只荷瘤兔(24瘤灶)随机分3组,行瘤内注射碘油(碘油组)、化疗药物(化疗药组)和CALE(CALE组)2 ml,对照组2只4瘤灶.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计算瘤体坏死率.取材行镜下观察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碘油组、化疗药组、CALE组坏死率分别为(2.22±0.56)%、(7.25±0.82)%和(27.02±3.46)%,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PCNA和VEGF:对照组分别为(76.50±1.67)%和(66.63±1.05)%;碘油组分别为(75.80±0.65)%和(65.3li-O.52)%;化疗药组分别为(51.28±2.11)%和(44.56±1.80)%;CALE组分别为(27.81±0.69)%和(25.85±1.19)%.治疗各组间PCNA和VEGF均有显著差异(P<0.01),CALE组抑制最显著.病理:CAL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呈大片凝固坏死,瘤细胞碎裂;电镜见均质化无结构.结论 经皮瘤内注射CALE可引起肿瘤明显坏死并可抑制PCNA和VEGF的表达,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与大肠癌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对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细胞凋亡及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人大肠癌模型,将成瘤后的裸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对照组、脂质体SODN对照组和脂质体ASODN组.测定瘤质量并计算移植瘤抑制率,瘤组织进行HE染色,用S-P法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MVD),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ASODN实验组在第8天后测定最终瘤质量,与各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病理观察ASODN实验组可见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制,肿瘤组织可见片状坏死区,而且这些区域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脂质体SODN对照组MVD分别为(19.57±3.37)、(21.94±4.41)、(20.49±3.91),ASODN实验组MVD为(11.30±2.79),差异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脂质体SODN对照组AI分别为(3.53 ±1.89)、(3.86±2.14)、(4.47±2.30),ASODN实验组AI为(28.45±2.76),差异显著(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导致内皮细胞凋亡和毛细血管迅速退化,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