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19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用RAPD方法对扇贝科中的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筛选了43个随机引物,有13个引物获得了片段长度在250~2000 bp之间且重复性良好的谱带,每个引物分别获得了4~17个大小不等的片段,共获得了170个扩增片段,其中12个引物得到特异性片段58个,可以将两种或者3种扇贝区别开来。通过Popgene 3.2分析软件包统计表明,虾夷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481;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2161;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距离最小,其值为0.2133。根据遗传距离指数,用MEGA3统计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  相似文献   
43.
Vc对栉孔扇贝体内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44.
低温对栉孔扇贝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摄食、呼吸代谢、排泄及能量分配情况 ,为栉孔扇贝的反季节养殖提供生物学依据。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法 ,测定 3、5和 8℃时栉孔扇贝的能量收支。结果显示 ,在 3~ 8℃时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及生长率 (净生长率、毛生长率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时 ,栉孔扇贝虽然能摄食 ,但是生长率却很低 ;温度对能量分配影响较大 ,生长、排泄分配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呼吸、排粪的分配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生长能所占比例变化较大 ,为 17.61%~ 5 3 .2 7% ,代谢能为 2 1.4 8%~3 5 .91% ,排粪能为 2 2 .5 2 %~ 4 5 .99% ,排泄能所占的比例最小 ,低于 3 %。  相似文献   
45.
栉孔扇贝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B PAS染色法显微观察和分析人工养殖 3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壳长 4 0~ 5 0mm)外套膜和鳃粘液细胞类型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粘液细胞分为 4种类型 ,Ⅰ型呈红色 ,Ⅱ型呈蓝色 ,Ⅲ型呈紫红色 ,Ⅳ型呈蓝紫色。不同部位 ,粘液细胞类型、密度及形态不同 ,这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外套膜边缘膜及生壳突起内、外表皮粘液细胞均以Ⅱ型为主 ,密度较小 ,形态主要为梨形、杯形、圆形 ,并多为大型细胞 ;中央膜内表皮以Ⅰ型和Ⅲ型较多 ,形态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表皮只有Ⅱ型细胞分布 ;鳃轴表皮粘液细胞以Ⅰ型和Ⅲ型为多 ,形态为圆形、杯形或不规则形 ;鳃丝表皮粘液细胞多为Ⅱ型和Ⅳ型 ,形态多为圆形 ,少量为杯形 ;外套膜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的表皮中无明显着色的粘液细胞 ,而是被大量棕色颗粒充满  相似文献   
46.
以栉孔扇贝闭壳肌为例的几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为试验材料,采用浓盐法、酚抽提法、LiCl法及改进的浓盐法和酚抽提法等提取其DNA,通过紫外吸收值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提取的DNA质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5种方法都能提到DNA,但改进的浓盐法和酚抽提法可将其中的蛋白质及RNA较为有效地除去,得到比较纯净的DNA。  相似文献   
47.
氨氮对栉孔扇贝血淋巴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胞内胞外活性氧自由基(ROI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氨氮胁迫下,胞内胞外活性氧含量都随氨氮浓度升高而增加,当浓度继续增加到20~40mg/L时,胞内外活性氧含量都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不同氨氮浓度下两种酶活性也不同,当氨氮浓度为1.25~20mg/L时,CAT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大到40mg/L时,CAT活性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当氨氮浓度为1.25~5mg/L时,SOD活性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当浓度为10~40mg/L时,酶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结果说明,适当的氨氮刺激可增加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增强扇贝的两种抗氧化酶活性,但较高浓度氨氮则使胞内外活性氧的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48.
邢婧 《水产学报》2005,29(2):145-149
采用石蜡切片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研究栉孔扇贝稚贝血细胞的分布和造血组织的定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在稚贝的外套膜、鳃、消化盲囊、闭壳肌、肾等处观察到大量血细胞,心脏位于消化腺与闭壳肌之间,闭壳肌、消化盲囊、肾等附近有血窦,血管分布于消化腺、胃、肾、直肠等处,有三个血窦,闭壳肌附近有一膨大突出的囊状组织,外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薄膜,其内壁血细胞密布层叠,分裂增生,形态多样,腔内充满了基质,靠近闭壳肌一侧有管道相通,并向闭壳肌等器官不断输送成熟的血细胞,该组织结构特点类似血细胞生发中心,并随着扇贝的生长发育逐渐膨大增生,据其结构特点及内部血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免疫特性可初步定为栉孔扇贝稚贝的造血组织。  相似文献   
49.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早期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它们的发生过程滞后。在第1卵裂中期,雄核发育卵子中雌性原核并不像雄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50.
三倍体栉孔扇贝的生殖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繁殖季节,对人工诱导的三倍体栉孔扇贝的生殖腺进行了外观,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三本栉孔扇贝的生殖腺外观呈透明状,分不出雌雄,组织切片观察,三倍体雌性的生殖腺滤泡细胞数量少,为一大的空腔,沿滤泡壁排列着单层不连续的卵原细胞,呈不规则形态,另外有许多三倍体的生殖腺组织内含有大量的不定性细胞,可能是尚未分化的生殖细胞,分布在稀少的滤泡内及及其周围,未发现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无法根据滤泡的组织学牧场生区分雌雄,在检查的样品中未发现雄性个体,电镜下观察到了三倍体的精母细胞,细胞结构呈梭形,核开始收缩,细胞质内线粒体较发达,但与二倍体相比细胞及线粒体数量稀少,说明三倍体栉孔扇贝存在着雄性个体,生殖细胞增殖分化出精原细胞和少数初级精母细胞后即停止了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