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19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栉孔扇贝类立克次体自然感染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从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对导致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大规模死亡的可疑病原进行了系统调查 ,在栉孔扇贝体内发现 1种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根据该原核生物超微形态结构及所形成的包涵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质分析 ,初步确定为类立克次体 (Rickettsia likeorganisms ,RLO)。该RLO大小为 (3.6 2 3± 1.4 35 ) μm× (1.343± 0 .32 6 ) μm (n =4 5 ) ,主要寄生在栉孔扇贝的鳃、消化腺的上皮组织中。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水温及栉孔扇贝死亡率呈负相关关系。人工感染试验证明 ,RLO可引起栉孔扇贝感染 ,但不形成大面积明显的组织病理变化。本研究表明 ,RLO对栉孔扇贝不具明显的致病性 ,不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华贵栉孔扇贝不同壳色后代早期发育阶段性状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华贵栉孔扇贝的产量以及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利用同一养殖群体中的橙色、褐色、橙褐色个体为亲本,采用个体间随即交配的方法,于2008年10月14日、16日和18日分批建立了橙色、褐色、橙褐色三个不同群体。为了减少环境效应,自受精卵孵化开始,三个群体一直被培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结果发现,三个群体在受精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及稚贝生长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就孵化率而言,橙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褐色的最低,分别为97.5%、92.6%和91.3%;就幼虫存活率而言,橙褐色的最高、褐色的次之、橙色的最低,10日龄时分别为67.0%、43.8%和16.0%;就幼虫期生长而言,褐色生长最快、橙褐色次之、橙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9.49μm、8.30μm和7.73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8.18μm、7.17μm和6.61μm,且壳长比壳高生长得快;就稚贝期生长而言,橙褐色生长最快、橙色次之、褐色生长最慢,壳长的日增量分别为64.6μm、58.6μm和49.0μm,壳高的日增量分别为78.6μm、70.5μm和59.5μm,但壳高比壳常生长得快。很明显,华贵栉孔扇贝的壳色与其生长、存活有密切的联系,这为其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注射不同密度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于注射后6,12,18,48,72h测定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结果表明: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血淋巴中CAT活性均有升高趋势,其中5×108cell.mL-1组在18h极显著增加(P≤0.01),24h显著增加(P≤0.05)。5×108cell.mL-1组SOD活性最初表现为抑制,在12h和18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后明显升高,5×107cell.mL-1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肝脏中ALP活性在18h与对照组相比,5×108cell.mL-1组极显著升高(P≤0.01),5×107cell.mL-1组显著升高(P≤0.05)。注射后ACP活性有明显升高的趋势,5×108cell.mL-1组在12h和18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注射后24h5×107cell.mL-1,5×108cell.mL-1组活性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4.
养殖栉孔扇贝对桑沟湾碳循环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实验、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通过呼吸、钙化等活动对湾内碳循环的影响,并与生物沉积碳相比较发现,养殖扇贝每年通过呼吸和钙化分别放出碳1.22×104t和7.57×102t;但通过生物沉积作用每年有8.71×104t碳被沉降到沉积物界面,这些碳绝大部分被埋藏从而脱离了地球化学循环。尽管养殖扇贝通过呼吸和钙化释放出部分碳,但有更多的碳通过生物沉积作用被埋置因此,从整体上看,养殖栉孔扇贝在湾内碳循环中参与了碳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运用ELISA分析技术,对湛江地区不同时期的华贵栉孔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体内感染的病毒粒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华贵栉孔扇贝体内病毒粒子的含量在11月份最高,其P/N值和OD值分别为0.8558和2.51,相比华贵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提前10-20d。1龄墨西哥湾扇贝的OD值在10、11月份的检测中大于1,即表示墨西哥湾扇贝中可能存在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其他月份的检测结果均为完全阴性,即没有检测到华贵栉孔扇贝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36.
海水中铜在扇贝组织的蓄积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Cu2+)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肌肉、内脏团组织铜蓄积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体中铜浓度升高,扇贝各组织的铜蓄积量明显上升,依次为内脏>鳃>肌肉。Cu2+浓度对栉孔扇贝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明显影响,酶活性随Cu2+浓度升高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栉孔扇贝各组织SOD酶对水体中Cu污染反应敏感,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对海洋铜污染具有指示作用。能灵敏指示海洋铜污染的扇贝优选组织是鳃,其次是内脏。  相似文献   
37.
以精子活力和受精率为参数,就收集精子的方法、抗冻剂的种类和浓度及冷冻程序和平衡时间对虾夷扇贝精子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冻存精子与栉孔扇贝卵子的杂交实验.结果表明,肾管处收集到的精液与海水配的16%DMSO 1∶3(v/v)混合,在4 ℃冰箱内平衡5~10 min,在液氮面上方20cm、3 cm处分别停留3 min、10 min后浸入液氮保存,冻精活力在40%以上.在液氮中保存1 d、8 d、30 d、90 d后解冻,冷冻精子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新鲜精子的精子活力.虾夷扇贝的冻精可以使栉孔扇贝卵子受精,受精率在20%以上,并能得到正常的D型幼虫.  相似文献   
38.
用ISSR—PC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PCR)技术对栉孔扇贝Cldamys farreri♀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4个引物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及其单对杂交子一代担轮幼虫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53个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母本栉孔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8个,父本虾夷扇贝的特异位点有32个。对ISSR扩增图谱的分析结果证实,所研究的杂交子代是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杂交种。杂交子代与母本栉孔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086,与父本虾夷扇贝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402,表明杂交子代在遗传上偏向于母本栉孔扇贝。  相似文献   
39.
交联壳聚糖树脂对扇贝裙边酶解液中镉的脱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原料,分别添加不同量的茶多糖、硝酸铈铵及氯化锌,制备壳聚糖(CTS)、壳聚糖铈(CTS-Ce)、壳聚糖茶多糖铈(CTS-TPS-Ce)、壳聚糖茶多糖(CTS-TPS)和壳聚糖锌(CTS-Zn)等5种不同类型的树脂。研究这些树脂对扇贝裙边酶解液中重金属Cd的脱除作用,并分析其对蛋白质、氨基酸、锌(Zn)、铁(Fe)、钙(Ca)及镁(Mg)等有益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CTS-Zn树脂对扇贝裙边酶解液中的Cd的脱除率达80%以上,对蛋白质、氨基酸及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Fe、Zn、Ca和Mg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