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业科学   19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91.
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10,34(10):1566-1571
为了探明养殖海区浮游生物与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实验自2009年5月至11月,分别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两个扇贝养殖海区定期采取50和300 cm两个水层水样,经25、3和0.22 μm 3个孔径的滤膜分级过滤收集3个粒径的浮游生物组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海区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检测的AVNV数量也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沙子口海区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4.11×106拷贝的AVNV,桑沟湾海区浮游生物携带1.49×105拷贝的AVNV。两个海区3个粒径浮游生物组分携带AVNV的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0.22~3 μm组分、3~ 25 μm组分和大于25 μm组分,但两个水层(50和300 cm)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数量则没有显著差异。结合养殖期间扇贝摄食浮游生物的特点,研究认为,扇贝在养殖期间可能会通过滤食携带病毒的浮游饵料而感染AVNV,海区浮游生物可能是导致AVNV流行的重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92.
栉孔扇贝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元庆  张秀珍  孙玉增  靳洋  刘义豪  孙珊  魏潇 《水产学报》2010,34(10):1572-1578
2009年6-12月在烟台四十里湾某栉孔扇贝养殖区进行现场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重金属的富集有明显的选择性,对Cd的富集系数高达25 495,对铜富集系数为1 453,对铅的富集系数为258。对镉的富集与其生长周期呈显著正相关,而Cu、Pb随其生长时间的增加在体内的增加趋势并不明显。栉孔扇贝各组织中重金属Cd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闭壳肌中Cd含量仅为内脏团中的1/5。研究发现,栉孔扇贝的主要饵料浮游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效率远大于Pb、Cu,滤食浮游植物是栉孔扇贝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途径。文中还对栉孔扇贝的人体消费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人体消费参考量。  相似文献   
193.
主要浮游微藻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婧宇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水产学报》2010,34(8):1254-1259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 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携带AVNV的微藻具有显著的致病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通过摄食携带AVNV的微藻而感染发病是可能的,浮游微藻可能是AVNV水平传播的重要传递体。  相似文献   
194.
通过暴露实验研究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对铜离子(Cu2+)的耐受性,试验暴露35d之后将栉孔扇贝移入自然海水排出30 d,观察其体内铜含量变化规律。耐受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对Cu2+较为敏感;富集实验结果表明,栉孔扇贝体内的铜含量与暴露溶液里的Cu2+浓度呈正相关;排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排出实验初期,其体内的铜含量明显减少,其体内铜的排出与排出时间正相关。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栉孔扇贝富集Cu2+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栉孔扇贝体内铜含量(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双箱动力学模型可用于栉孔扇贝对Cu2+的生物富集与排出实验。另外,栉孔扇贝可潜在的作为监测重金属Cu2+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95.
根据2002和2003年对山东荣成桑沟湾栉孔扇贝养殖海区的水温、盐度、pH、氨氮浓度、亚硝氮浓度等环境因子和扇贝血清中的蛋白浓度、酸性磷酸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等免疫学指标及栉孔扇贝养殖密度和死亡率的监测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的原理和误差反相传播(BP)网络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初步建立养殖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的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过300次的学习训练,误差平方和由67.46下降至0.0091。该预测模型对未参与模型构建的样本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的符合率达到87.5%。本研究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水产动物病害死亡的预测相结合,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对数据适应能力强,可适时学习,预测结果准确等突出优点,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死亡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6.
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6-DMAP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在11对栉孔扇贝和10对长牡蛎微卫星引物中共筛选出3对引物,可以同时在长牡蛎和栉孔扇贝基因组中获得稳定性,多态性较好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其中2对引物为栉孔扇贝引物。利用筛选出的3对通用微卫星引物对雌核发育后代进行检验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个体基因完全来自于母本,后代中没有父本基因的表达;部分雌核发育后代在3个座位上发生了纯合,部分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基因重组,3个座位上的重组率分别为40%、55%和35%。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证实,利用遗传失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是可行的,只进行一次第二极体抑制型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只能获得部分后代个体的基因纯合,但后代与母本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相似文献   
197.
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同化率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青岛近海扇贝养殖区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暂养2周,壳长达25.01~73.92 mm.实验前停食24 h,实验温度梯度为8、13、18、23、28℃,其间投喂不同密度的小球藻(Chlorella spp.),静态实验.结果显示,栉孔扇贝的滤食率与温度和体重成正比,且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滤食率为1.07~11.66 mg/(ind  相似文献   
198.
SOX9是SOX家族的SOXE亚族成员,在脊椎动物骨骼发育、胰腺发育、性别决定与分化以及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ox9在不同种类脊椎动物性腺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无脊椎动物性腺中的表达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sox9(Cf-sox9)全长的c DNA序列,其长度为2835 bp,开放阅读框为1413 bp,编码470个氨基酸。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具有SOX家族的HMG-box和SOXE亚族的高保守区域,但没有脊椎动物羧基端的Pro-Gln-Ser rich区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定Cf-sox9 m RNA和Cf-SOX9蛋白均定位在栉孔扇贝精巢和卵巢的所有生殖细胞中,并且在不同发育时期性腺中呈现了类似的表达规律,即在精巢中,阳性信号在精母细胞中最强,在精子中最弱;在卵巢中,阳性信号在卵原细胞、卵母细胞以及成熟卵中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一表达特征与脊椎动物性腺中多样的性别差异表达特征不同,提示sox9在贝类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中的作用可能与大多数脊椎动物不同。  相似文献   
199.
为进一步研究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可行性,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作为亲本,建立了两种扇贝的正交组MH、反交组HM、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对各实验组的胚胎发育速度、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和幼虫生长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盐度和精子浓度对各实验组配子亲和力及合子育性的影响,并尝试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杂交组浮游幼虫的生长趋势。结果表明,两种扇贝的正反杂交均可获得早期杂交子代(F_1)。从胚胎发育情况看,正反杂交组幼虫发育到D形幼虫的时间均少于两个自交对照组;其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也低于两个自交对照组;即使在不同温度、盐度和不同精子浓度下正反交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也均低于两个自交组。从浮游幼虫生长情况看,正反交组D形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高于两个自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正反交组的浮游幼虫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率均小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