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疹病毒流行株主要结构蛋白的基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54年Enders分离到第1株麻疹病毒(MV)以来,在麻疹流行过程中MV发生了基因改变,导致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通过对H、N、M、F、L、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可了解地区间流行毒株的基因差异和疫苗的预防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及消除麻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适时接种麻疹疫苗(MV)是控制麻疹流行,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最有效措施。近十年来的疫情资料证实,8月龄以前的小麻疹和12周岁以后的大麻疹发病的比例,在许多地区普遍高于未普及接种MV的年代。为控制麻疹散发流行,我们对当前MV最适初免月龄进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二七区1999年麻疹哨点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趋势,建立完善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方法 对郑州市二七区1999年麻疹哨点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 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主要流行区为城乡结合部,发病季节高峰期延长,5~6月病例数占67.52%,发病年龄以8个月-7岁儿童为主,占60.5l%,麻疹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麻疹疫苗(MV)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点较多引起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结论 我区麻疹的预防工作仍处于控制阶段,必须狠抓MV免疫接种工作,确保MV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才能使麻疹发病率快速下降。保证我区实现控制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董华生  张一 《江西医药》2002,37(5):387-390
麻疹曾经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麻疹疫苗前时代,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冬末春初,患者年龄大多在5岁以下,且临床症状典型.60年代初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问世,扩大免疫规化的开展,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地下降.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发现,从自然界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基因有变异.尽管麻疹病毒(MV)被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且Tamin等[1]报道,ED疫苗株对现流行株均有免疫保护力,但免疫血清中和野生株滴度低于中和疫苗株.同时人们发现,MV能在体内持续性感染引起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与非SSPE相关性疾病.因而,MV可能存在着基因变异(Genetic Diversity)与抗原漂移(Antigentic Drlf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002-2004年天津市流行的麻疹病毒株基因型别。方法:采用B95a细胞培养法分离麻疹病毒(MV),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分离出的MVN基因C端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确定我市流行的MV型别,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遗传距离、基因变异分析。结果:天津市2002-2004年分离到的16株MV经RT—PCR和序列分析后显示均为H1基因型,亚型分析1株为H1b亚型,15株为H1a亚型。结论:我市分离出的MV均为H1型,其中又以H1a占绝对优势,提示H1a型为我市的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6.
随着麻疹疫苗(MV)的问世和使用,尤其是计划免疫的实施,MV免疫覆盖率逐步提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近10余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4/10万左右,但局部地区暴发或流行时有发生。为了解山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现对山西省1991-2004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顺位一直居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自 1 966年大面积使用 MV以来 ,尤其是1 982年开展计划免疫后和创计免 3个 85%阶段以来 ,随着冷链装备和免疫程序的逐步完善 ,全县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自然流行的规律得到了有效控制 ,预防效果显著。现将我县不同历史阶段麻疹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和麻疹资料来源于我站疫情室 ,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公布资料。2 结 果2 .1 流行情况 从不同阶段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预示着麻疹流行模式将以局部爆发为主。因此,研究麻疹疫苗(MV)时代麻疹爆发流行规律,对控制麻疹爆发,降低发病率,进而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数据是很有意义的。材料和方法 1.本文对河北省1974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有代表性的11起麻疹爆发流行进行分析,每起爆发流行均进行了麻疹血抑抗体(MHIAb)的检测和验证,其中9起发生在农村,2起发生在城市,发病955例,调查组深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9.
徐明霞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59-59,61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牟县2005年麻疹流行原因.方法 对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麻疹病例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gM抗体.结果 全县报告麻疹221例,全部进行麻疹血清IgM检测,阳性197例,阳性率89.14%,17个乡镇均有病例,中小学生占29.9%.结论 结果提示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提高接种质量和接种率,对育龄期妇女有选择地接种MV,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以确保MV复种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要搞好查漏补种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汪洋杰  李志忠  王薇  温祥  温海英 《河北医药》2003,25(10):765-766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广泛使用麻疹疫苗 (MV)前 ,每人一生均要患一次麻疹 ,因此平均每年麻疹的发病数应等于每年的人口出生数[1 ] 。1 麻疹疫苗使用后的流行病学特征由于MV的使用 ,麻疹的流行强度减弱 ,季节高峰明显降低并向后推移 ,削平了流行高峰。 1966年至 1977年为疫苗推广阶段[2 ] ,我国年平均发病率为 40 3 .90 0 10万 ,比自然感染阶段下降了 3 1.61%。发病率最高的 1973年也仅为 5 3 2 .0 5 10万 ,比 195 9年、1965年的两次大流行分别下降了 62 .86T和 5 9.97%。1978年全面开始计划免疫工作后[3] ,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了解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查漏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8个月~7岁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调查儿童4000余人的计划免疫接种史及计划免疫接种证记录.结果 调查本地常住儿童8个月~7岁2574人,MV接种程序完成>98%,在册流动儿童408人,MV接种程序完成>90%.不在册流动儿童、外地接种证、无接种证儿童和接种证丢失,MV接种史不详的儿童356人.查漏补种MV儿童458人,在册儿童102人,超出MV接种年龄2人.流动儿童356人,超出MV接种年龄326人.MV初种儿童78人,MV复种380人.结论 流动儿童MV计划免疫接种明显低于本地常住儿童,存在有免疫空白,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流动儿童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的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较疫苗前时代大幅度下降,但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麻疹疫情反弹,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婴儿麻疹发病高峰,且主要集中在未到MV初始月龄前.石家庄辖区2006、2007、2008、2009、2010年8月龄以下麻疹发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2.09%、25.34%、21.13%、15.34%、28.84%[1],由此可见,小月龄麻疹发病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消除麻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石家庄地区母亲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探讨预防8月龄内婴儿发生麻疹对策,为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引起的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麻疹疫苗株与原型野毒株Edmonston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较发现,所有疫苗株的磷蛋白、V蛋白、C蛋白、基质蛋白和血凝素中都含有相同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可作为未来研究MV减毒分子机制的重要靶点,但目前尚不明确是否与MV的减毒表型相关,需要结合反向遗传学、动物模型等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研究麻疹发病率近几年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调整加速麻疹控制有关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古交市2000至2005年度麻疹疫情报告确诊的278例麻疹病例进行年发病率、季节分布、年龄别分布、年龄别发病率、职业分布等描述性研究,并进行麻疹发病与免疫接种关系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对我市278例麻疹确诊病例进行研究分析,麻疹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病例的构成只是年龄别有差异,从成人不同职业构成来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控制乃至消灭麻疹,必须加强儿童常规免疲;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证补漏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及流动人口密集区的免疫管理;加强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和爆发区内可以考虑对6月龄以上的幼儿实行提前接种.对策提高MV免疲覆盖率;调整免疫策略;加强小学及托幼机构的查证补漏工作和强化免疫工作;切实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对成人易感人群进行MV复种;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加强"冷链"建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鲁山县2010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经验,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鲁山县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和现场评估等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强化免疫目标儿童数193 669人,共接种189 198人,报告接种率97.69%,快速评估接种率(715/720)99.31%,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发生率为0.23/10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10年10~12月无麻疹病例发生,2011年1~7月发病2例,发病数比强化免疫前明显减少。结论在政府主导,多部门的配合下,本次MV强化免疫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全县麻疹疫情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山县实施的首次MV强化免疫活动迅速降低了人群麻疹发病率,形成了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同时也促进了全县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6.
最近麻疹在某些此病曾接近绝迹的国家又重新流行,引起了国际普遍关注。本文报导在发展中国家内,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单价麻疹疫苗(MV),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后的效果。本文还报导了合并使用乙型肝炎疫苗(HBV)的作用。何时适宜接种MV一直是有争议的课题。主要是1岁以内的接种失败率太高。据报导,美国7~10月龄儿童的失败率为25~35%;而发展中国家则为10~15%。有3种解释:(1)发展中国家母亲抗体水平较低;(2)通过胎盘传递的抗体不够有效或相当部份的婴儿非足月产;(3)发展中国家婴儿被动输入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南州2003年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接种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亦兵  朱青  宋群峰  张大勇  杜雯 《贵州医药》2004,28(11):1036-103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严重危害我省儿童健康的主要急性传染病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全国前列。2003年由卫生部负责,国家教育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我省合作,开展加速麻疹控制和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合作项目,对全省8月至12岁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MV)的补充免疫活动。现将我省黔南州大规模接种MV的副反应监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麻疹在发展中国家1岁以下儿童中引起很高的死亡率。在该年龄组儿童中。母体抗体限制了麻疹活疫苗病毒的复制。本文作者应用痘苗病毒(VV)重组体表达的麻疹病毒(MV)血凝素(VV-H)和融合蛋白(VV-F),以小鼠为模型,研究了在被动获得的抗MV抗体存在时对MV抗原的免疫应答情况。 对Balb/c小鼠注射不同剂量抗MV多克隆血清,1天后再用VV-H或VV-F免疫。  相似文献   

19.
王亮  孙建兰 《上海医药》2011,32(8):394-396
麻疹(measles)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推行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s,MV)免疫接种之前,98%患儿为6个月~5岁小儿。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麻疹疫苗以来,  相似文献   

20.
麻疹发病原因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麻疹发病原因,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近年发表的有关麻疹发病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出现了麻疹疫情回升,发病主要与免疫空白、免疫接种失败、初免月龄内发病、接种不及时、复种率低和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2剂次MV免疫接种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完善麻疹监测网络、防控麻疹暴发等是当前麻疹主要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