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随着麻疹疫苗(MV)的问世和使用,尤其是计划免疫的实施,MV免疫覆盖率逐步提高,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近10余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4/10万左右,但局部地区暴发或流行时有发生。为了解山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现对山西省1991-2004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强化免疫对成人麻疹控制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东莞市石碣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成人麻疹的控制效果,为加速控制成人麻疹,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东莞石碣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干预措施前后,成人麻疹发病率的变化,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结果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4年成人麻疹发病率为49.09/10万,发病高峰为5—8月,外来员工聚集的工厂麻疹暴发屡屡发生。强化免疫后,2006年成人麻疹发病率下降为17.89/10万(P〈0.0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17.89/10万、8.66/10万、3.95/10万(P〈0.01),发病高峰被削平。结论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消除麻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东莞市石碣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成人麻疹的控制效果,为加速控制成人麻疹,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比较东莞石碣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干预措施前后,成人麻疹发病率的变化,评价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结果 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2004年成人麻疹发病率为49.09/10万,发病高峰为5~8月,外来员工聚集的工厂麻疹暴发屡屡发生.强化免疫后,2006年成人麻疹发病率下降为17.89/10万(P<0.0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17.89/10万、8.66/10万、3.95/10万(P<0.01),发病高峰被削平.结论 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明显,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消除麻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在麻疹疫苗 (MV)使用前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顺位一直居我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三位。自 1 966年大面积使用 MV以来 ,尤其是1 982年开展计划免疫后和创计免 3个 85%阶段以来 ,随着冷链装备和免疫程序的逐步完善 ,全县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自然流行的规律得到了有效控制 ,预防效果显著。现将我县不同历史阶段麻疹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分析。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和麻疹资料来源于我站疫情室 ,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公布资料。2 结 果2 .1 流行情况 从不同阶段的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5.
董华生  张一 《江西医药》2002,37(5):387-390
麻疹曾经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麻疹疫苗前时代,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冬末春初,患者年龄大多在5岁以下,且临床症状典型.60年代初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问世,扩大免疫规化的开展,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地下降.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发现,从自然界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基因有变异.尽管麻疹病毒(MV)被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且Tamin等[1]报道,ED疫苗株对现流行株均有免疫保护力,但免疫血清中和野生株滴度低于中和疫苗株.同时人们发现,MV能在体内持续性感染引起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与非SSPE相关性疾病.因而,MV可能存在着基因变异(Genetic Diversity)与抗原漂移(Antigentic Drlft).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二七区1999年麻疹哨点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麻疹流行趋势,建立完善麻疹疫情专报系统。方法 对郑州市二七区1999年麻疹哨点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 发病地区分布广泛,但主要流行区为城乡结合部,发病季节高峰期延长,5~6月病例数占67.52%,发病年龄以8个月-7岁儿童为主,占60.5l%,麻疹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麻疹疫苗(MV)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点较多引起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结论 我区麻疹的预防工作仍处于控制阶段,必须狠抓MV免疫接种工作,确保MV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才能使麻疹发病率快速下降。保证我区实现控制消灭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为中国消除麻疹作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流行。1960年,我同上海分离出麻疹流行病毒并研制成功“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1965年10月起,上海开始使用“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在疫苗使用前的1955—1964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2024.36/10万,其中大流行的1958年发病率为3510.5/10万。疫苗使用后的1967—1974年平均发病率为97.25/10万,发病率较使用疫苗前减少95.19%;1985年发病率降至1.07/10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鹰潭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鹰潭市1990~2005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鹰潭市1990~2005年共报告麻疹23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17/10万,每3~5年出现1次小高峰,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48岁。≤7岁和8~14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1.11%和43.01%。3~6个月为季节发病高峰,占全年病例的70.12%。结论抓好常规免疫,提高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接种成功率,及时安排复种、消除免疫空白人群,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6年根据市卫生局统一规划,市区医院设立计免常年接种门诊.我区共7万多人口,5个街道,设立3个计免接种门诊,划片包干,分段负责,对控制麻疹发病起着积极作用,近10年我区麻疹发病共17例,无死亡病例,本文对麻疹流行动态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的控制.1 流行动态分析1.1 流行强度 全面推广计划免疫后,麻疹疫情持续下降,近10年中区共报告17例麻疹,无死亡病例,病例呈散在发生,发病最高为1992年,发病率为10.04/10万.1988年、1989年、1996年无病例发生,见表1.1.2 发病年龄 近10年麻疹发病年龄均在4岁以上,小年龄组未见发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4~15岁,共14例,(占82.35%).成人发病3例,有向大年龄组后移现象,见表2.1.3 发病季节 发病集中在4~6月份,以冬季为主,共发病13例(占76,47%),见表3.1.4 发病率与接种的关系 随着接种率的提高,与疫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年鞍山地区麻疹流行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鞍山地区麻疹发病率为8.23/10万,发病以小年龄儿童0~14岁为主,高峰集中在4~7月,有免疫史者仅占28.32%,流动人口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3.99%,两起爆发中流动人口占54.17%。结论应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重点是流动人口;加强麻疹的常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鲁山县2010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经验,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鲁山县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和现场评估等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强化免疫目标儿童数193 669人,共接种189 198人,报告接种率97.69%,快速评估接种率(715/720)99.31%,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例,发生率为0.23/10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2010年10~12月无麻疹病例发生,2011年1~7月发病2例,发病数比强化免疫前明显减少。结论在政府主导,多部门的配合下,本次MV强化免疫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 ,为全县麻疹疫情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山县实施的首次MV强化免疫活动迅速降低了人群麻疹发病率,形成了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同时也促进了全县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2.
伍美芳 《河北医药》2005,27(11):827-827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婴儿上呼吸道传染病,之前病死率很高.我国从1965年开始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削平了流行高峰,阻断了隔几年一次周期性大流行的规律,但在近年来麻疹又有回升的趋势,现将我院2003年收住院的43例麻疹患者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适时接种麻疹疫苗(MV)是控制麻疹流行,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最有效措施。近十年来的疫情资料证实,8月龄以前的小麻疹和12周岁以后的大麻疹发病的比例,在许多地区普遍高于未普及接种MV的年代。为控制麻疹散发流行,我们对当前MV最适初免月龄进  相似文献   

14.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1965年我国广泛开展儿童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下降[1]。近年来,麻疹发病率较前呈现回升趋势,且呈现两个发病年龄高峰的现象[2]。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麻疹病人135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发病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疹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后高州市麻疹发病率从普种前的371.17/10万降到36.04/10万,降幅达90.29%,之后麻疹接种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麻疹发病率则呈持续下降趋势,且麻疹发病率下降幅度大于麻疹接种率上升幅度,降幅最高达90.3%,而接种率升幅只有2%左右.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0.9010,p<0.01).结论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由于免疫屏障的作用,麻疹疫苗接种率无需达到100%也可达到加速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风侠 《淮海医药》1999,17(9):38-38
自1982年麻疹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6年根据市卫生局统一规划,市区医院设立计免常年接种门诊。我区共7万多人口.5个街道,设立3个计免接种门诊.划片包干.分段负责.对控制麻疹发病起着积极作用,近10年我区麻疹发病共17例,无死亡病例,本对麻疹流行动态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赵地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264-265
2005年我市麻疹发病数为15例,发病率0.79/10万,06年麻疹发病数为41例,发病率2.14/10万,07年我市没有麻疹病例发生。06年麻疹发病率比05年上升了171%,07年麻疹病率比06年大幅度下降。06年麻疹疫情比05麻疹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1956~2012年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的,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时期实施的防控策略将西双版纳州59年来麻疹防控工作划分为5个阶段,对各阶段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59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96 066例,年均发病率为356.62/10万,1975年病例报告数最多为13 488例,1963年发病率最高为2760.43/10万,2002年无病例报告,2012年发病率为10.88/10万;Ⅰ阶段(1956~1966年)年均发病率高达1056.88/10万,Ⅱ阶段(1967~1981年)年均发病率为533.48/10万,Ⅲ阶段(1982~1988年)年均发病率为140.44/10万,Ⅶ阶段(1989~2005年)年均发病率为20.61/10万,Ⅴ阶段(2006~2012年)年均发病率为11.77/10万。结论西双版纳州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但与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做好境外输入病例的防控,以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扶沟县麻疹流行状况,为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扶沟县2004—2009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扶沟县麻疹报告病例2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0/10万。麻疹病例呈高度散发,3、4和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8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81.22%,1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97.65%;全部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8.3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的占51.64%。结论扶沟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麻疹是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的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率较疫苗前时代大幅度下降,但近几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麻疹疫情反弹,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婴儿麻疹发病高峰,且主要集中在未到MV初始月龄前.石家庄辖区2006、2007、2008、2009、2010年8月龄以下麻疹发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2.09%、25.34%、21.13%、15.34%、28.84%[1],由此可见,小月龄麻疹发病控制好坏直接影响到消除麻疹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石家庄地区母亲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探讨预防8月龄内婴儿发生麻疹对策,为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