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一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家系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以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位DC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抽提DNA,对该家系5名成员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家系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LMNA基因6号外显子上存在的杂合突变 c.961 C>T (p.Arg321Ter)为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突变。LMNA c.961 C>T无义突变导致LMNA编码蛋白质过程提前终止,相应蛋白质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该家系中此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出现心功能异常。结论 本研究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从一DCM家系中发现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LMNA c.961 C>T (p.Arg321Ter),突变导致该家系相关成员心功能异常。此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低钾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KPP)是一种由于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中筛查HoKPP家系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为产前基因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报告1个具有4代18例患者的HoKPP中国家系。提取HoKPP患者、家系中健康人以及100例无血缘正常对照血样中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PCR和DNA测序进行候选基因突变分析,包括骨骼肌二氢嘧啶敏感性钙通道α1亚单位(CACNA1S)基因和骨骼肌钠通道α亚单位基因(SCN4A)。结果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该HoKPP家系所有患者CACNA1S基因外显子30上均存在杂合突变(G3716A),推测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R1239H),家系中健康人以及无血缘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患者所携带的杂合突变位点(G3716A)。结论 CACNA1S基因的R1239H突变是该HoKPP家系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行产前基因诊断预防患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Even though mutations in LMNA have been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typic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previousl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lose this novel genetic abnormality in one Chinese family with the atypical phenotype of progressive AVB followed by DCM with normal QRS interval.Genome-wide linkage analysis mapped the AVB gene in this family to a marker at chromosome 1q21.2,where the LMNA gene was located.Direct DNA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a heterozygous G t...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基因突变分析一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产物直接DNA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检测家系中7例患者和6例表型正常成员的K3、K12和BIGH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该家系患者成员在K3与K12基因的编码序列区没有发现突变,而BIGH3基因外显子12存在CGG>TGG(R555W)突变杂合子,家系表现正常成员及正常对照均无BIGH3基因突变;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与疾病表现型呈完全共分离.结论 利用基因突变分析确诊我国首例报道的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属于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且为BIGH3 R555W杂合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湖北地区一个扩张型心肌病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候选基因筛查,寻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探讨基因型和表型关系.方法 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来自湖北省大冶市,先证者于2017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已有家族成员死亡.详细询问先证者及其家属成员病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检查结果分析.与先证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子诊断中心对先证者候选致病基因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获得可疑突变后,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家系成员是否存在可疑突变.结果 家系先证者(Ⅲ3)和妹妹(Ⅲ2)携带肌联蛋白(TTN)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先证者目前心功能下降并伴有恶性心律失常,而其妹妹无明显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结论 本研究发现湖北地区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存在TTN基因c.100126A>G(p.Thr33376Ala)错义突变,TTN与扩张型心肌病密切相关,是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重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研究MEN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6例患者及其各自家系成员(共13例)外周血DNA,对MEN1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中2例患者和2例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378C>T,家系2中1例患者MEN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80C>G,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ME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225T>C,其余人员均未发现突变?其中MEN1基因突变c.80C>G和c.1225T>C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378C>T为已知突变类型?结论:MEN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MEN 1患者早期诊断及其亲属的筛查?本研究发现2种新的MEN1突变类型能增加研究者对于MEN1遗传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徐东  万峰  王京生 《北京医学》2001,23(1):34-36
目的 研究微纤维元基因(FBN1)突变引起的以心血管及眼部症状为主的家族性马凡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的特点。方法 首先对4代(共计50例)家庭成员进行体检,筛选出有症状的个体及无症状的个体。采用单链构象分析(SSCA)方法对50例个体FBN1基因外显子进行筛选。在FBN1基因的65个外显子中,共计筛选了21个外显子。在确定外显子18SSCA异常后,对外显子18的扩增标本进行直接突变检测。结果 按照最新诊断标准26例被诊断患有MFS。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这个家族中FBN1基因外显子18有SSCA异常。结果显示所有临床上受累的个体都有同样形式的SSCA异常,然而临床上无症状的个体及外性配偶无一检出SSCA异常。在检测出SSCA异常后,对先症者(第一个发现患者MFS的人)及其患病的堂史的外显子18扩增片段,行直接突变检测,发现外显子754号密码上半胱氨酸替代了酪氨酸(Y754C)。结论 MF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这个MFS家族携带FBN1突变,该突变导致以心血管及眼部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临床拟表型各异,说明基因突变的表达受许多因素干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人群中是否存在Desmin基因外显子8上的一个错意突变(Ile451Met)及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PAF-AH)基因G^99s→T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以及它们与DCM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结合DNA测序分析89例DCM患者和110例对照组Desmin基因及PAFAH基因可能突变位点(11e451Met,Va1279Phe)。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后未能发现两组中存在Desmin基因(Ile451Met)突变,PAF—AH基因突变(Val279Phe)发生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样本中国成都地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未发现Desmin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Ile451Met突变,并且与PAF-AH基因突变(Val279Phe)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120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12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823E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2号外显子并使823位的甘氨酸(G)转换为谷氨酸(E),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其导致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 MYH7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G823E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性表型.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Multiple epiphysis dysplasia (MED) is a common skeletal dysplasia with a significant locus heterogeneity.In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ly defined.cases,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gen...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Multiple epiphysis dysplasia (MED) is a common skeletal dysplasia with a significant locus heterogeneity. In the majority of clinically defined cases,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gene encoding cartilage algometric matrix protein (COMP). Methods 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Linkage analysis and 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COMP gene were conducted in the patients and there family members. Results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mutation in axon 14 of COMP gene in the family. Conclusion This mutation produced a severe MED phenotype with marked short stature, early onset osteoarthritis and remarkable radiographic changes. Our results extend the range of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in COMP gene and contributed more information abort relationship between mutations and phenotyp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  方法  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工具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突变。  结果  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JA8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导致其第198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取代了原有的脯氨酸。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影响的氨基酸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家系全部受检者中进行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可以认定该突变是该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系谱分析显示该突变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结论  位于GJA8基因的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是导致该家系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病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and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 are X-linked recessive, allelic disorde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look into the spectrum of DMD gene mutations in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Duchenne or 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DMD/BMD), and to study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收集海南省各地市医院门诊及眼科收治的不同类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及基因突变检测等一系列研究,并分析海南地区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分型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基因(TGFBI)基因突变的相关性,以期了解海南地区角膜营养不良患者TGFBI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突变热点。 方法 2012年8月—2019年2月收集海南省各地市医院门诊及眼科收治的不同类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32例并进行临床分析,调查其家系情况,检测家系人群的血液TGFBI基因突变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32例患者中,上皮细胞层状角膜营养不良6例,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22例,后部角膜营养不良4例。共追溯调查家系成员88人,TGFBI基因突变40例,突变率为45.5%;其中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TGFBI基因突变24例,突变率为75.0%。在32例患者中,上皮细胞层状角膜营养不良、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后部角膜营养不良的TGFBI基因突变分别为83.3%、68.2%和1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地区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分型多为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TGFBI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比较高,多发生于第4位外显子,两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Xu E  Jia J  Sun W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2):1518-1520
目的:探讨早老素-1基因突变在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变性高效液相(DHPLC)及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技术,对130人的阿尔茨海默病(AD)家系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早老素-1(PS-1)基因第4、5外显子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早老素基因的第5外显子上发现除5例AD患者外,还有4例家系内正常人(Ⅳ-30、37、41、43)PCR-SSCP出现泳动异常。DHPLC检测进一步验证以上9例均表现双峰,提示可能有突变存在。DNA序列分析表明,这9例的早老素-1基因第5外显子的136号密码子发生了GCT→GGT错义突变,使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甘氨酸(Ala136Gly);第4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家系内其他人及正常对照组的PS1基因第4、5外显子经以上检测均未发现异常。结论:PS1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点可能为中国FAD患者早老素基因突变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Mao Y  Zhao Y  Zhou LF  Huang CX  Shou XF  Gong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72-1575
目的探讨汉族家族性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FCCM)的遗传学特征和相关基因新突变.方法对临床收治的1例FCCM家族成员进行磁共振(MRI)影像学和神经系统检查,同时利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血标本中的CCM1基因突变.结果该家族成员共21人,已死亡3例,在存活者中有16人(89%)参加了调查.MRI检查发现患者共11例,外显率为69%.其中多发病灶7例、单发病灶4例,发病最小年龄为4岁,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未患病者5人.先证者及其他患病者CC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第38<A>和39<T>位点(即在起始密码子以后的第671<A>和672<T>)发生缺失移码突变-671del AT,导致该基因编码KRIT1蛋白时出现错误,而在家系内未患病者和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671del AT为一新发现的可以遗传的CCM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7.
TheCharcot Marie Tooth(CMT)disease,alsoknownasthehereditarymotorandsensoryneuropathy(HMSN),isagroupofinheritedneuropathies.Itisacommondiseasebothaffectingchildrenandadultswithanestimatedprevalenceof1in2500.CMTischarac terizedclinicallybydistalmusclewastin…  相似文献   

18.
Zhang G  Yi Y  Xu M  Li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918-920
目的:鉴定一个May-Hegglin异常(MHA)家系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H9)突变的类型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先证者及其父亲的非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H9)的25、31-32、38、40号外显子,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确定突变位点后,分别扩增正常对照、后天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对应基因区域并行核苷酸序列分析以资对照。进而进行PCR扩增片段的CpoI(RsrII)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本家系中May-Hegglin异常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粒细胞包涵体”三连征。先证者及其父亲在MYH9的38号外显子上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突变(GAG→AAG),并导致特征性的CpoI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改变。结论:中国人的May-Hegglin异常存在MYH9基因突变。本家系中,其突变位点位于38号外显子(G5521A),MYH9基因突变的传递规律与家系中临床表型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肌浆网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N)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该基因与中国DCM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并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对89例DCM患者及110例对照组的PLN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存在异常构象,通过DNA测序未发现存在PLN基因第25核苷酸位点的C→T错义突变及116核苷酸位点的T→G突变。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中国成都地区DCM患者PLN基因第25和116核苷酸位点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确定我国北方一马凡氏综合征(MFS)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马凡氏综合征一家系进行临床研究和系谱分析。采集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健康成员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马凡氏综合征致病基因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结果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FBN1基因外显子6发生了错义突变,cDNA 640位的鸟嘌呤被腺嘌呤取代(G640A);对应的甘氨酸改变为丝氨酸。突变后EagⅠ内切酶位点消失。该突变在家系中表现为与疾病共分离。结论 FBN1基因突变G640A是该马凡氏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