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总计48例.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用金属钛夹置放器对准出血部位的两端钳夹止血,同时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喷洒及冲洗,以保证止血完全.结果 48例患者使用金属钛夹共124枚,平均每人258枚,即时止血成功率100%,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一种疗效高、创伤低、止血效果明显、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生物反馈、心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治疗的效果均并不理想。本次研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在性囊性胃炎临床表现、CT、胃镜、超声内镜检查,以及治疗方式,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例深在性囊性胃炎的临床表现、CT、胃镜、超声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CT提示3例为胃癌,3例考虑胃部肿块。胃镜均提示隆起病变。超声内镜均诊断为深在性囊性胃炎。6例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病理均符合深在性囊性胃炎。结论超声内镜结合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ESD可以提高诊断率,对于不伴随恶性肿瘤的深在性囊性胃炎,可行ESD治疗。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理变化常集中于结肠至直肠间的消化道黏膜,以非特异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主。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UC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和自身异常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1,2]。根据急性发作期UC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及重度,氨基水杨酸制剂是轻中度UC患者的主要药物,重度或控制不良的轻中度患者可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给药方式多为口服和/或保留灌肠[3,4]。  相似文献   
5.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一些以往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的方案疗效逐渐下降.本次研究以质子泵抑制剂三联7 d标准疗法作为对照,评价两种10 d序贯疗法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一线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使用复方消化酶或联合使用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9例65岁以上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与复方消化酶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共4周.观察2组患者用药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4.7%,其显著高于对照组(69.0%).观察组在治疗后2个月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FD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使用外显子测序定位分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GJA8基因致病错义突变。  方法  对2020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全体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眼科检查及全身查体。采集先证者及6个亲属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可疑致病基因,使用生物信息工具对可疑基因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家系全部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候选致病突变。  结果  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JA8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导致其第198位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取代了原有的脯氨酸。氨基酸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影响的氨基酸在物种间高度保守。在家系全部受检者中进行的Sanger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可以认定该突变是该突变为该家系的致病性突变,系谱分析显示该突变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结论  位于GJA8基因的错义突变c.593G > A,p.R198Q是导致该家系出现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病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8.
目的莫沙必利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肠镜检查前治疗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莫沙必利5mg,对照组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效果。结果对照组36例纳入最终统计,其中肠道清洁效果优10例,良15例,中8例,差3例。治疗组35例纳入最终统计,其中优18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两组肠道清洁数及清洁为优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应用清洁肠道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且推荐常规剂量5mg即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大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富阳市人民医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大肠腺瘤的82例患者(腺瘤组),及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病变的80例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并根据腺瘤的部位、大小、数量、组织成分、组织分化程度等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测定值.结果 对照组TC、TG、LDL-C、Apo-B分别为(4.00±0.20) mmol/L、(0.68 ±0.17)mmol/L、(2.14±0.22) mmol/L、(0.86±0.26)g/L,腺瘤组为(6.20±0.24) mmol/L、(2.45±0.12) mmol/L,(4.58±0.20)mmol/L、(1.25±0.15)g/L,腺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DL-C、Apo-A1分别为(1.99±0.21)mmol/L、(1.36±0.20)g/L,腺瘤组为(0.90±0.11) mmol/L、(1.20±0.22)g/L,腺瘤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腺瘤组血清TG显著高于右半结肠腺瘤组[(3.25±0.30) mmol/L vs.(1.66±0.29) mmol/L,P<0.05],而血清TC、HDL-C,LDL-C、Apo-A1、Apo-B则与右半结肠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小≥2 cm组血清TC显著高于<2cm组[(6.50±0.15)mmol/L vs.(4.65±0.21)mmol/L,P<0.05],而血清TG,HDL-C、LDL-C、Apo-A1、Apo-B则与<2 c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瘤多发组血清TC、TG、HDL-C、LDL-C、Apo-A1、Apo-B与单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绒毛状腺瘤组血清TC显著高于混合+管状腺瘤组[(7.05±0.15)mmol/L vs.(5.30±0.12)mmol/L,P< 0.05],而血清TG、HDL-C、LDL-C、Apo-A1、Apo-B则与混合+管状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血清TG高于单纯腺瘤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血清TG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血清HDL-C、Apo-A1低于单纯腺瘤组,Apo-B高于单纯腺瘤组与低级别内瘤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G、LDL-C、Apo-B异常升高,HDL-C、Apo-A1的异常下降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何志刚  孙文辉  江建华  马敏俊  韩飞 《浙江医学》2013,(22):2035-2035,2040
患者男,60岁;退休。因“反复呕血、黑便4年,再发半天”于2012—05-16入院。该患者曾多次在本院及外院住院治疗,均能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