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COPD模型大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影响,从黏膜免疫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放射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肺泡灌洗液、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增加(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肺泡灌洗液、肠黏膜组织SIgA含量有所增加(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能提高COPD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和肠黏膜中SIgA含量,改善COPD大鼠呼吸道和肠道黏膜防御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观察"从肠论治"对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结构变化,寻找中医"从肠论治"肺病理论的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采用常规光镜、电镜方法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具备COPD的病理特征。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肺组织病变有所减轻。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的病变减轻最明显。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减轻COPD肺组织损伤,"从肠论治"COPD存在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从肠论治"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调控机制,从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d。RT-PCR法检测支气管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及白介素-13(IL-13)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减少(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EGF-R mRNA、IL-13 mRNA表达减少(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降低EGF-R mRNA、IL-13 mRNA表达,从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信号传导通路,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从肠论治"对COPD模型大鼠AQPs mRNA表达的影响,从津液敷布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定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AQP3、AQP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AQP1、AQP3、AQP5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增强AQPs mRNA的表达,改善肺脏津液敷布及宣肺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从肠论治"对COPD模型大鼠AQPs mRNA表达的影响,从津液敷布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定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AQP3、AQP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AQP1、AQP3、AQP5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增强AQPs mRNA的表达,改善肺脏津液敷布及宣肺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从炎症调控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宣白承气汤及其拆方作为实验用药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肠组、治肺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d。流式细胞检测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细胞)百分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CD+3/CD+8升高,CD+4/CD+8水平降低(P0.01),CD+3/CD+4有降低的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CD+4/CD8+升高(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的T淋巴细胞总数增加,CD+4/CD8+升高(P0.05)。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影响COPD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亚群分布,减少CD3+CD+8细胞的百分比,调节T淋巴细胞总数和CD3+CD+4细胞与CD+3CD+8细胞比例,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表达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3mRNA,Smad7mRNA基因水平变化,从气道重构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用气管注射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肠组、治肺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10mL·kg-1纯净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治肠组、治肺组、肺肠同治组的药量分别为1.50,4.25,5.75g·kg-1),连续14d。用免疫组化法测量肺组织中MMP-9,TGF-β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比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组织Smad3和Smad7的mRNA水平。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GF-β表达增强,蛋白阳性面积比率值分别为1.231%和3.002%,Smad3mRNA水平升高至14.804,Smad7mRNA水平降低至0.2(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肺组织MMP-9,TGF-β分别为0.944%和1.989%,二者表达减少,Smad3mRNA水平降低,Smad7mRNA水平升高(P<0.05或P<0.01)。③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的肺组织TGF-β表达和Smad3mRNA水平减少,而Smad7mRNA水平升高至0.784(P<0.01),MMP-9的表达则有减少的趋势。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能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气道重构,从而减轻气道阻塞,改善通气障碍及肺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肠病(便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并便秘)模型大鼠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组织中CCK8、CGRP、SP、VIP表达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方法制备肠病和肺肠合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五脏组织中CCK8、CGRP、SP、VIP的表达。结果虽然CCK8、CGRP、SP、VIP染色在五脏中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经统计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肠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VIP有差异(P<0.01),CGRP、SP有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中CCK8、CGRP、SP、VIP均有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肺组织CCK8、CGRP、VIP均有差异(P<0.01),SP有差异(P<0.05);而心、肝、脾、肾各组之间比较CCK8、CGRP、SP、VIP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在肠病和肺肠合病情况下五脏中大肠与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其它四脏并无直接联系,说明肺与大肠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泻肺法、通腑法、通腑泻肺法对实验性大鼠ALI/ARDS炎性细胞因子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方法复制大鼠ALI/ARDS模型,分别采用泻肺方、通腑方、通腑泻肺方灌胃。结果第三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较模型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和治肠组较模型组IL-6含量降低(P0.05);第七天时,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大鼠血清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治肠组与肺肠同治组IL-1β明显降低(P0.01);治肺组IL-6含量降低(P0.05)。对肿瘤坏死因子三者都改善明显,且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IL-1β改善水平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明显优于治肺组;对IL-6改善水平治肺组要优于治肠组和肺肠同治组。结论泻肺法、通腑法和通腑泻肺法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动物的生存状态,通过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和全身的炎症损伤。三组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改善效果,但他们作用靶点不同,存在不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肠合治法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VIP、AQP3的影响,探寻肺肠合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皮下注射并雾化吸入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将雄性SD大鼠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肺肠合治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肺肠合治组给予FCHZF水煎剂灌胃,连续给药2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VIP、AQP3蛋白的表达,Q-PCR法检测肺组织VIP、AQP3mRNA的表达,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肺肠合治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IL-1含量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VIP蛋白表达显著增强,AQP3蛋白表达明显减弱;肺组织VIP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AQP3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肺肠合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VIP、AQP3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方对ALI/ARDS大鼠肺、肠功能的影响,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ALI/ARDS模型,治疗组给予通腑泻肺中药,于实验第7天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肺功能、肠屏障功能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显著降低、吸气和呼气阻力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肺顺应性、吸气阻力有所改善;2)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ocdudin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SIg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除肺通气功能障碍外,ALI/ARDS大鼠肠屏障功能同时受损。通腑泻肺中药能改善肺通气障碍,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肺消炎丸对COPD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和清肺消炎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烟熏及内窥镜下气管滴入内毒素方法制作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治疗7d,观察各组肺组织中MMP-9和TIMP-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增强(P〈0.05),中药治疗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水平比模型组减低(P〈0.05)。结论:清肺消炎丸具有抑制COPD大鼠肺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改善MMP-9/TIMP-1比例失衡,从而防治该病气道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观察ARDS"肺肠同病"的病理特征及通腑泻肺中药的作用机制,为"肺肠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油酸加内毒素方法造成ARDS模型,治疗组给予通腑泻肺中药,于实验第7天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肺功能、肺脏局部及全身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肺肠组织黏膜免疫等指标。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显著降低、吸气和呼气阻力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肺顺应性、吸气阻力有所改善。2)模型组大鼠血浆D-乳酸、DAO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二者含量显著降低(P0.01)。3)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TNF-α、IL-1β、IL-6、IL-10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BALF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4)模型组大鼠肺与肠组织SIg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1)肺通气功能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全身及肺脏局部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升高、肺肠组织黏膜免疫的同步反应是ARDS"肺肠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2)通腑泻肺中药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在于改善肺通气和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炎性因子表达及肺肠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外治方法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癌骨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穴位治疗组(A组)、西药治疗组(B组)、西药+中药穴位治疗组(C组)各40例。7 d后(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B组疗效比较,P0.05;C组与A组疗效比较,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C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A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穴位治疗肺癌骨痛具有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特点;中药穴位联合西药治疗癌痛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成瘾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至2013年9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Embase、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试验,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8项研究2 536例患者,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芪苈强心胶囊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1)降低NTpro-BNP及BNP:治疗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SMD=-1.57,95%CI(-1.79,-1.34),P0.000 01],治疗组BNP低于对照组[SMD=-0.60,95%CI(-0.77,-0.43),P0.000 01];2)治疗组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效果好于对照组[OR=3.48.95%CI(2.66,4.55),P0.000 01];3)治疗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远于对照组[SMD=1.03,95%CI(0.91,1.16),P0.000 01];4)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SMD=1.06,95%CI(0.96,1.16),P0.000 01];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23.95%CI(0.11,0.47),P0.00001]。结论: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芪苈强心胶囊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丹益肺胶囊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1)信号通路分子 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气管内滴入博来霉素(5mg/kg)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4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强的松组和贝丹益肺胶囊组。 HE 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 Smad4 mRNA 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RT -PCR 技术检测 TGF -β1mRNA 表达。结果:胶原纤维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肺内胶原纤维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贝丹益肺胶囊治疗组(P <0.05)。大鼠肺内 TGF -β1及 Smad4 mRNA 表达在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在贝丹益肺胶囊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贝丹益肺胶囊能有效地减轻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 TGF -β1及 Smad4 mRNA 表达上调,从而干扰 TGF -β1/Smad4信号通路对靶基因的激活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疏肝法预防性干预对哮喘小鼠NGF-Tr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10%OVA/AL(OH)3致敏、5%OVA激发复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于激发前开始给药,至激发结束取材。用ELISA法检测BALF中NGF、TrkA浓度,W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GF、TrkA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NGF、TrkA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NGF、Trk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各处理组NGF、TrkA浓度均较模型明显降低(P均〈0.01),两中药组NGF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地米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中药组TrkA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两中药组NGF、TrkA浓度下调不及地米组(P均〈0.01);PCF组NGF、TrkA蛋白表达与地米组相似(P均〉0.05),SG-PCF组显著优于地米组(P均〈0.05);两中药组NGF、TrkA浓度及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发作期干预方式下,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升高的NGF、TrkA浓度及上调的NGF、TrkA蛋白表达均有降低作用,上述作用总体与化痰祛瘀平喘法相似,优于地塞米松。提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神经源性炎症NGF-TrkA信号通路有较为确切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宣肺中药(加味桔梗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VIP、NKA的影响,从神经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Wister大鼠分为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及正常给药组;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各给药组于第2-13d、15-28d以加味桔梗汤(桔梗、生甘草、紫苑、浙贝)灌胃。第29d处死大鼠,测定其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β含量及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其肺组织中VIP、NK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ALF中TNF-α、IL-1β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高,同时伴有肺组织NKA含量明显升高,VIP含量有减少趋势;经加味桔梗汤干预后,BALF中TNF-α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IL-1β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且肺组织中NKA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虽有增高趋势;相关分析显示,肺组织中NKA、VIP含量变化与IL-1β含量及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显著相关。结论:加味桔梗汤对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肺内神经肽NKA、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