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三焦竭部"的注解,考证"竭"的含义。"竭"在《吕氏春秋》等多种上古汉语文献中与"亡"相通,即有"离去"之意。结合宋版《伤寒论·平脉法第二》原文,认为"三焦竭部"即"三焦不归其部"之意,并非注家所谓之"衰竭""虚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纳药鼻中”之“药”所指的具体方药。[方法] 从历代注家注疏入手,对不同观点进行源流上的梳理。同时,通过文字学考证,对“药”字在古汉语中的含义展开探讨。[结果] 对于“纳药鼻中”之“药”,历代注家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即随文注解、认为“药”为具有某些特性的药物、认为“药”为瓜蒂散或其类方,其中认为“纳瓜蒂于鼻中”的观点流传较广。通过文字学考证,“药”在楚方言中有指代“白芷”之意,“纳药鼻中”即是“纳白芷于鼻中”,白芷治疗鼻病也为历代医家所习用。[结论] “纳瓜蒂于鼻中”与“纳白芷于鼻中”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证据支持,但从文献学角度和仲景书体例而言,“纳药鼻中”原意应为“纳白芷于鼻中”。  相似文献   
3.
李志鸣  徐爽  钟相根 《中医学报》2020,35(2):251-253
各医家对伤寒差后更发热原因的认识主要有:余热未尽、劳复、邪在少阳、重感于邪。对脉浮和脉沉实选用方剂的观点主要有:脉浮用枳实栀子豉汤,脉沉实者加大黄;脉浮用麻桂剂,脉沉实用承气剂;脉浮用柴胡桂枝汤,脉沉实用大柴胡汤。本文认为,伤寒差后更发热应为劳复使然,无明显表里症状者,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如脉浮,为病后正气尚虚,重感于寒,可用柴胡桂枝汤微发汗解之;如脉沉实,为饮食失节,里有宿食,可用大柴胡汤下之。  相似文献   
4.
仲景方用药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景方为经典之方,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但仲景方所用药物度量衡的量制为汉制,与现代有很大差异,影响了后世医家对方中剂量的把握。通过考查历史文献和相关文物等,对仲景方用药所涉及的东汉度、量、衡进行考证分析研究,拟定东汉度量衡古今折算标准。应用现代统计学的加权频数均数法对85支东汉尺统计分析,将东汉1尺长度值定为23.2 cm;对东汉的容器考证分析,将东汉1L定为200 mL;通过权衡器考证法、货币考证法、累黍考证法、水密度考证法、黄金密度考证法对东汉重量单位值进行考证分析,将东汉的重量单位值定为:1斤=240 g,1两=15 g。研究为仲景方用药剂量的古今折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利大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从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 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 d.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mRNA、黏蛋白5AC(MUCSAC)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AQP5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减少,MUC5AC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AQP5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增强,MUC5AC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AQP5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增强,MUC5AC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 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均能降低MUC5AC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增强AQ~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从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从肠论治"对COPD模型大鼠AQPs mRNA表达的影响,从津液敷布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定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AQP3、AQP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AQP1、AQP3、AQP5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增强AQPs mRNA的表达,改善肺脏津液敷布及宣肺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可加重气道阻塞,并导致下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已被认为是影响COPD病死率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结构基础主要是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的广泛化生,而黏蛋白基因表达的增强则直接导致黏液高分泌,后者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近年来,在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病理生理机制及中医药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COPD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过氧化氢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皮层神经元过氧化氢损伤模型研究黄芩苷的抗氧化作用,取不同浓度的黄芩苷溶液,采用DPPH法测定黄芩苷自由基清除能力,用试剂盒测定黄芩苷抗超氧阴离子,通过检测尿酸生成来测定黄芩苷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黄芩苷给药后,过氧化氢损伤后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的MTT值升高,上清液中LDH下降、SOD升高,且其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且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体系中尿酸生成逐渐减少。结论:黄芩苷对过氧化氢损伤的神经元有显著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上调SOD水平、清除氧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手足的多达50余处,手足乃阴经与阳经交接之处,为诸阳之本,为脾所主。探究手足辨证规律对深刻理解仲景思想,提高临床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对"手足温、手足厥冷、手足濈然汗出、手足不仁"进行归纳辨析,以找出手足辨证规律,发现手足异常多以脾胃功能异常为主,总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