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当归、赤芍、红花、木瓜、川芎、莶草、桑枝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Vasomotoricity of Ischemic Stro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和悬钟穴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合适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和悬钟穴.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以评价患者脑血管的舒缩反应能力.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加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起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永富 《陕西中医》2013,34(7):884-885
目的:探究艾灸颈夹脊与悬钟配合常规针刺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500例颈椎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260例)与对照组(240例),其中治疗组行艾灸颈夹脊与悬钟配合常规针刺推拿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推拿治疗。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及Borden氏颈椎生理曲度变化进行观察总结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病患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患的Borden氏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治疗前后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颈夹脊与悬钟配合常规针刺推拿治疗颈椎病有着良好的疗效,除了可以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还能消除病患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愈显率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愈显率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尚书 《中医杂志》2002,43(8):595-596,608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综合评价中药活脑方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采用中药活脑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1.7%,西药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6%,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调降血脂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八段锦序贯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中风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八段锦序贯训练。通过临床疗效评价、改良的Rankin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价两组患者治疗28d后的临床康复疗效。结果治疗28后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出现降低,实验组治疗后评分明显地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治疗前后NIHSS积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八段锦序贯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参与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水平和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对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不同干预方案确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案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郭毅坚  吴成翰 《光明中医》2012,27(7):1385-1389
目的运用血海穴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传统针灸结合促进和加快肢体功能康复,并运用现代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穴为主,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穴位注射血海穴为空白对照,两组同时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量表及神经功能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运用Fugl-Meyer肢体综合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值及血液流变学主要检测指标对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血海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对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改善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可降低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脑病针灸研究中的新思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喆  赖新生 《中国针灸》2004,24(1):69-72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回顾近年国外大量有关神经干细胞(NSC)的研究成果,系统复习了大量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结果,从临床疗效与作用机理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能促进了内源性NSC参与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结构与功能的修复与重塑.开展针灸与NSC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脑缺血后内源性NSC激活作用的研究;针灸对内源性NSC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类工作尤其是重点研究针灸对脑缺血后NSC的分化、增殖和迁徙的影响规律等,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Du Y  Zhao LH  Wu HB  Wang JS 《针刺研究》2010,35(4):250-4, 276
目的:探讨艾炷灸治疗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造模组、艾灸1组、艾灸2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2只。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艾灸1、2组分别选取小鼠"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行艾柱灸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16)、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蛋白(pRb)及c-fos的表达。结果:造模组小鼠大脑皮质P16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增高(P0.01),艾灸1、2组及尼莫地平组较造模组降低(P0.01)。造模组小鼠pRb、c-fos蛋白表达的神经元密度较生理盐水组、艾炷灸、尼莫地平组降低(P0.01,P0.05)。其余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关元""百会"可调控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P16、pRb、c-fo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张玉杰 《中医杂志》2004,45(11):826-828
目的:观察择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择时治疗组(观察组)和不择时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选择每日辰时(上午7~9时)应用艾条灸足三里穴,配以神阙穴,每日灸1次,每次每穴20分钟,配合中药通络汤,每日1剂,辰时一次性温服.对照组除辰时以外随意选择时间治疗,其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两组均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以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除血浆比粘度、血沉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选择适当的治疗时间,符合现代时间治疗学观点,同样的治疗方法下,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PET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2例,随机分为2组,醒脑开窍组(7例)选取内关、水沟、风池、三阴交、阴陵泉、太冲;常规针刺组(5例)选取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和悬钟。针刺前后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结果:醒脑开窍组激活的脑区有梗死中心区、颞上回、丘脑、颞下回、直回、岛叶、枕外侧、顶叶、小脑;常规针刺组激活海马、额下回、尾状核、扣带回、楔前叶、顶叶。结论:不同穴位组合激活不同的脑区,说明了穴位与脑功能区存在特异联系。  相似文献   

15.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0%(P<0·05)。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艾灸对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利华  文建军  杨柯  李爱媛 《针刺研究》2008,33(4):255-7, 261
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33只3月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艾灸组,另选16月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组(实验结束为18月龄)。模型组、艾灸组小鼠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连续42d颈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12d后艾灸组选取"足三里"悬钟"两穴进行米粒大艾柱灸治疗,每穴每次3炷,隔日1次,共15次。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小鼠大、小脑皮层一氧化氮(NO)含量,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大、小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和18月龄自然衰老小鼠其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力都呈增高的趋势,艾灸组小鼠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力水平较模型组和自然衰老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可以降低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皮层中NO含量和NOS活力,从而抑制了增高的NO产生的细胞毒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和常规针刺,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7%和20.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足三里PET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PE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用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前后的^18FDG-PET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处理脑内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尾状核头部,小脑,颞叶,中央后回,脑千的葡萄糖代谢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与内脏功能有关的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葡萄糖代谢增加,PET是研究针灸中枢机制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