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物权平等保护原则与所有权类型化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立物权平等保护原则的意义在于确认所有权类型之间的平等。物权平等保护原则与所有权类型化规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物权立法确立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作出类型化规定,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是有宪法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的。  相似文献   

2.
韩冰 《河北法学》2011,29(1):99-103
所有权绝对原则是近代三大民法原则之一,其在近代中国民法中最早确立于《大清民律草案》。虽然所有权绝对原则在晚清没有发挥实际效用,但其后的《民国民律草案》和《民国民法典》继受了此项民法原则。重新审视该原则在我国近代民法中无论是立法上抑或理论上的传承、发展与继受经验,仍可为我国现今民法理论的发展提供历史的镜鉴。  相似文献   

3.
曹可亮  金霞 《法学杂志》2013,34(1):108-115
我国现行立法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确立为唯一的水资源所有权形式,理论界普遍认为这符合国外理论通说和立法通例.国外理论通说和立法通例是:根据水资源的流动性自然特性、土地所有权归属、水资源与土地的关系,依据法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将水资源所有权配置给国家、各类地方结构体和私人.我国应借鉴国外理论成果和立法经验,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水资源所有权主体资格,并明确界定水资源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4.
论私人所有权自由与所有权社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俊驹  江海波 《法学》2004,(5):83-91
所有权社会化的立法政策是应时代变化而对私人所有权绝对性所进行的修正 ,但其客体主要限于私人土地 ,在特定时期还会涉及到私有性质的生产资料。根据客体所负载的社会功能的不同 ,法律对私人所有权的限制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所有权社会化并非否定私人所有权 ,而是在充分尊重私人所有权的前提下使私人所有权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范雪飞 《现代法学》2007,29(5):168-174
自罗马法始,私人所有权虽历沧桑之巨变,却一直是人类财产权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其对于个人有尊严的进行市民生活乃至政治国家之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之价值。而在当下之我国,《宪法》及《物权法》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物权法》并对作为所谓公有制在法律上之体现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似乎抛弃了大陆法系以私人所有权为所有权制度之基准的传统,但事实上,私人所有权仍然是也应当是我国所有权制度的支点,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正确理解我国《物权法》的所有权制度,特别是正确认识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所有权基础理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分配及利用的前提是水资源所有权的证成.当今绝大多数立法例都将水资源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作为独立的所有权客体归于国家、州或全民所有,而非私人所有.水资源负载价值的多重性使其与私人所有物不同,属于公共用物的范围.作为公共用物的水资源理应属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所有,即全民所有.水资源全民所有与民法上的共有及合...  相似文献   

7.
李凤章 《法律科学》2009,27(6):131-142
民法所有权制度是法律移植的产物。大陆法系的土地所有权乃是国家在涤除土地上的公共权力因素,使土地成为单纯的财产之后建立的私人对于土地的终极支配权。所有权将土地在立法规制之外甚至人类认识之外的潜在价值归属于个人,确立了所有权享有的无条件性,从而建立起所有权人相对于国家的终极地位,所有权因此构成了国家权力的边界。而《物权法》未能正确理解其本质,导致了概念错位。《物权法》的完善应该放弃概念的同一,而力求精神的追随。  相似文献   

8.
论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权保留,是与分期付款买卖结合紧密的担保制度。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之下,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也存有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坚持我国原有民事立法的作法,以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为原则。但就动产标的物如何基于合同行为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我国原有民事立法以补充性任意性规范的方式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略作调整,以强制性规范的方式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在此背景下,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构成体现为: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除与动产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相关的合同条款附有生效条件外,其他条款自依法成立时生效。在与动产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相关的合同条款所附生效条件成就前,出卖人向买受人进行的标的物交付行为,系服务于买受人提前享用的需要,而非履行其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的合同义务;一旦该生效条件成就,买受人即可基于简易交付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集体所有权在欧洲近代私法中被排除,因为它的功能目的和制度结构与大陆法系所有权制度的原型——私人所有权——彼此对立。相对于作为主观权利的私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主要体现为一种功能性概念,它以财产的目的为中心建立,旨在将特定财产保留在一定范围的共同体内部,使其服务于团体共同利益。这决定了集体所有权制度在价值层面上是客体优先于主体,集体优先于个体。围绕集体所有权的法律建构,欧洲学者的尝试主要依循两条路径:日耳曼法路径与罗马法路径。最终为大陆法系国家立法采用的方案是将其改造为法人所有权模式。基于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功能,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设计在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如何推动和促进土地社会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经验中并不存在廓除制度社会背景影响的,对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的平等保护.将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私人所有权规则"平等"适用于国家所有权,将有害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功能区分,有害于国家保障民生之责的实现.平等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在非经营性视角下,以法律上的公产制度为核心,国家所有权面向满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实现国有财产利益社会公平分享进行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1.
职工持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新红 《时代法学》2003,1(2):80-102
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创造了剩余价值 ,职工也应当和股东一起共享剩余索取权 ,职工持股是实现职工剩余索取权的手段。西方国家职工持股的实践证明 ,职工持股制度可以缓解劳资矛盾、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国企改革中推行内部职工股制度 ,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借鉴日本的职工持股会持股制度 ,应是中国职工持股制度的恰当选择。制定统一的有关职工持股会持股的法律是规范和推进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强制采样与人权保障之冲突与平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强制采样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身体权和隐私权等之间存在紧张的冲突关系。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法治国家关于强制采样的立法经验,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将强制采样作为一种独立的侦查行为,并对强制采样的适用对象、程序、被采样人的权利保障及救济机制等做出规定,以实现强制采样与人权保障之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分时度假法律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健雄 《中国法学》2006,(6):135-150
在不同的分时度假法律模式中,买受人拥有的对标的物的权利可能不同,它可以是各种所有权、各种他物权或债权等。在遵循一物之上有且只有一个无期物权即所有权的国家或地区,针对某模式的分时度假,若创设一种有期限限制的所有权,可能造成该所有权与他物权没有实质区别;若创设一种新的他物权,则可既达到相同的效果,又可以避免该问题。基于不同模式下分时度假所共同具有的特征,许多规则是可以普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侵犯财产罪客体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承斌 《河北法学》2004,22(1):21-25
就侵犯财产罪的客体而言,国内通说都认为是"公共财产所有权",无疑存在着以偏概全之缺陷。西方就财产罪的保护法益也是学说林立。但其理论和判例则是由单纯保护本权(所有权)转向考虑对占有的保护。为此我国的侵犯财产罪的客体应坚持占有制度,以弥补通说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为介绍建造中船舶所有权意义、归属、登记、抵押、保险及贷款等之法律问题,两岸虽然对建造中船舶之意义相同,但因其所有权之归属、立法例不同,文章系以台湾"民法"之观点加以比较分析,对船舶完成后所有权之移转方式予以剖析,以及特别介绍台湾"海商法"定造人之继续建造权及建造中船舶之登记,并就各国之抵押制度加以比较说明,最后就建造中船舶之保险与贷款予以介绍说明,以供业界实务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理 《北方法学》2013,7(1):152-16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治理重点因股权结构而异,英美等少数股权分散国家为管理层,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股权集中国家则为控制股东。鉴于控制股东所主导的关联交易具有利益冲突与经营效率的双重属性,欧陆国家的法律对其采取兴利除弊的治理策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批机制确保决策效率,依靠司法任命特别检查人和派生诉讼机制维护少数股东权益,在公司集团中引入特别规则以提升公司价值,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在当今社会逐渐受到重视的司法新模式,在世界许多国家尤其在西方国家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这种司法方式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正式司法模式的地位,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传统所直接决定的,西方人本主义思想以自然法思想、功利主义和自力观为价值基础,而在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制度框架下引入恢复性司法则缺乏这些人文理念的支持,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客观差异,不盲目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作法。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offers an explanation for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rights in franchising networks which emphasize the role of intangible assets. By applying the incomplete contracting theory of the firm we argue that 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rights depend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between the franchisor and the franchisee. The higher the franchisor's (franchisee's) intangible assets relative to the franchisee (franchisor), the more ownership rights should be transferred to him.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using data from the Austrian franchise sector.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supportive of the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19.
In the OECD countries,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cross-country cor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y's degree of employment protection and its degre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dispersion. One explanation is that employees’ political rights influe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employees’ rights tend to be balanced by strong and concentrated owners. In this approach, the separation between ownership and control is only possible when unions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ies are sufficiently weak.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causation runs also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strong concentrated ownership to strong employees’ protection) and leads to multiple equilibria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ve co-evolution paths of polit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o empirically assess our theoretical arguments we estimate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for workers rights’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by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in a sample of 21 OECD countries. We conclude by arguing that the relative relevance of each flow of causation has important economic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Justice Quarterly》2012,29(2):263-282

Data from the 1982 ABC News Poll of Public Opinion on Crime are used to examine household gun availability and willingness to shoot a burglar. Findings show some support for similarity between protective and sport ownership, and “fear and loathing” hypothesis, and the impact of region (southern residence) and gender on ownership. The findings also support some of the recent contentions of Hill, Howell, and Driver (1985), although we note two clarifications in their discussion of previous research. Support for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hypothesis, however, was limited; this finding raises a concern for proponents of further restrictions on gun owner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