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陈红敏  王莉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33-137,143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研究uPA、uPAR与MMPs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30例相应的转移灶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uPA、uPAR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uPA、uPAR与MMP-2、MMP-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联合表达。结果:①uPA、uPAR在大多数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②uPA和uPAR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腹水及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后残留肿瘤无关(P>0.05)。③uPA、uPAR与MMPs在上皮性卵巢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中均联合表达。结论:uPA和uPAR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PA、uPAR与MMPs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肿瘤的生长与侵袭;uPA、uPAR可成为晚期、复发卵巢癌治疗的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监测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系统与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8例SCLC患者和37例健康者血浆uPA及其受体(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水平及血清肿瘤标记物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CLC患者血浆uPA、uPAR、PAI-1水平和血清NSE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患者uPA、uPAR、PAI-1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Ⅲ、Ⅳ期患者uPA、uPAR、PAI-1 和NSE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治疗前uPA、uPAR、PAI-1及NSE 水平高于治疗后;uPAR和NSE水平在各生存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uPA、uPAR、PAI-1水平之间及uPAR与NSE水平之间均呈直线相关(P<0.05).结论 同血清NSE一样,血浆uPA、uPAR和PAI-1水平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血浆uPAR水平和血清NSE 含量的联合检测对SCLC的预后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系统与肿瘤标记物检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48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血浆uPA及其受体(uPAR)、抑制因子(PAI-1)水平及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结果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uPA、uPAR和PAI-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清CEA、SCCAg的水平亦均显著升高,其中CEA在腺癌患者中明显增高,SCCAg在鳞癌患者中明显增高.血浆uPA、uPAR、PA I-1水平与TNM分期相关,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而血清CEA、SCCAg的水平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相关.血浆uPA、uPAR、PA I-1之间及uPAR与CEA、SCCAg之间均呈直线相关.结论 血浆uPA、uPAR和PA I-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老年NSCLC的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血清CEA、SCCAg含量的检测对老年NSCLC的诊断及病理类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 ,uPA)及其受体 (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方法 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 8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组织中uPA和uPAR的表达。结果 ①uPA、uPAR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 ,P <0 0 5。②uPA、uPAR在有浸润转移表达率高于无浸润转移 ,P <0 0 5。③uPA、uPAR表达与病人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病理分型、组织分化无相关性。结论 uPA、uPAR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浸润转移相关 ,是反映胰腺癌发展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在侵袭转移性和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采用ABC法检测uPA和uPAR在39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用McCarthy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uPA和uPAR主要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且uPA和uPAR在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转移性肺癌组织(P<0.05)。结论 uPA和uPAR的表达可能与肿瘤侵袭转移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浆uPA、uPAR水平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50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uPA、uPAR水平随原发肿瘤的增大、腋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分期而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增高,与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判定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uPA及uPAR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检测 30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uPA和uPAR mRNA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uPA和uPAR mRNA含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uPA和uPAR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1,P<0.05),uPA、uPAR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r=0.41 P<0.01,r=0.31 P<0.05),与T分期、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uPA和uPAR是促进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肿瘤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nti-uPAR单克隆抗体、顺铂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皮下瘤增殖影响以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受体(uPAR)在U251皮下瘤的表达特征,评估其在胶质瘤恶性生长方式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为材料,制作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应用Anti-uPAR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顺铂干预肿瘤生长进程,使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uPAR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以及抗肿瘤效果。结果Anti-uPAR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都成功地抑制了肿瘤的生长,顺铂只能够降低U251移植瘤的增殖,而不能象Anti-uPAR单克隆抗体一样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能使之缩小。顺铂抑制了uPAR蛋白在U251肿瘤细胞上的表达。结论uPAR与内源性uPA的结合是胶质瘤增殖及其生存的关键所在,针对uPA/uPAR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蛋白和uPAmRNA、uPAR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C)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25例的uPA、uPAR及其基因的表达,对比分析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uPA、uPAR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和uPAmRNA、uPAR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PTT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有肝外转移肝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无肝外转移者(P<0.05或P<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uPA、uPAR蛋白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病人血清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糖蛋白抗原125 (CA125)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 44例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组)、3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肿瘤组)和30例正常卵巢(对照组)病人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uPA、uPAR 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含量.结果 卵巢癌组uPA、uPAR和CA125的分泌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9.49~4 824.97,q=5.183~119.350,P<0.01);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uPA、uPAR和CA125的分泌水平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及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F=15.00~649.46,q=4.467~56.536,P<0.01).卵巢癌组有淋巴结和(或)大网膜转移者中uPA和uPAR含量较无转移者明显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8.445~18.608,P<0.01).卵巢癌病人血清uPA、uPAR和CA12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和敏感度较血清CA125单一检测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χ2=3.123,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uPA、uPAR和CA125的含量,对判断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的侵袭及转移需要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降解,涉及到很多蛋白水解酶类,其中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uPA)系统。uPA系统不仅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还参与癌细胞增殖与肿瘤血管形成。目前,一些研究已证明uPA系统对乳腺癌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本文对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lasminogen inhibitor 1,PAI 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E-cadherin和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压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21例大肠癌手术根治标本进行E-cadherin和uPA测定。结果 E-cadrefin和uP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和62%。E-cadherin低表达和uPA高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大肠癌中E-cadherin和uP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E-cadhefin和uPA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检测E-cadherin和uPA表达状况,可作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压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TGF-β1、uPA的表达及其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93例GIST标本中TGF-β1、uPA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TGF-β1、uPA mRNA及蛋白在GIST组织中呈现高表达,TGF-β1、uPA mRN...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结肠癌及正常结肠黏膜组织标本中maspin和uPA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二者与结肠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寻找结肠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2例结肠癌及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aspin以及uPA基因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高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Ⅱ~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无差异(P〉0.05)。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肠癌未侵及浆膜、淋巴结无转移及TNM分期0~Ⅰ期者中明显低于侵及浆膜、淋巴结有转移及TNM分期Ⅲ~Ⅳ期者(P均〈0.05),在结肠癌不同性别患者中亦无差异(P〉0.05)。maspin与uPA基因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rs=-0.416,P〈0.05)。结论 maspin和uPA基因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且与结肠癌的病理学特征相关,二者在结肠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也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结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1,PA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uPA、PAI-1蛋白在29例正常大肠黏膜、28例大肠腺瘤、51例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50例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1) uPA及PAI-1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负相关关系(P<0.05,rs'=-0.7408及P<0.05,rs'=-0.7807);与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在大肠癌中,uPA及PAI-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rs'=0.2043); (3)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uPA的表达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之一,PAI-1蛋白表达程度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结论 uPA及PAI-1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uPA、u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 PA)及其受体 (u PAreceptor,u PAR)在尿路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ic Ture 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 5 0例肾盂输尿管癌、4 0例膀胱癌组织中 u PA和 u PAR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高 ,u PA和 u PAR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P均 <0 .0 5 ) ;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癌组织中 u PA、u PAR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 (P<0 .0 5 ) ,且 u PA阳性表达与 u PAR阳性表达有高度正相关性 (r=0 .979,P<0 .0 1)。结论  u PA、u PAR的共同表达是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特征之一 ,与其浸润和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可作为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D44v6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CD44v6和uPA在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67例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34例(50.75%,uPA阳性表达35例(52.24%);(2)CD44v6、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3)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44v6、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5.00%、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PA的阴性表达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胃癌中CD44v6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D44v6、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Annexin II、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nnexinII、uPA蛋白在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1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7例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nnexin II、uPA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结节性甲状腺肿和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且2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nnexin II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uPA蛋白的表达只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Annexin II、uPA蛋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葛莉  朱艳 《医学综述》2007,13(13):982-984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仅存在于正常的乳腺组织中,同时还存在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的阐述,更多地了解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与癌细胞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徐昌隆  陈辉乐  薛战雄  黄智铭 《浙江医学》2010,32(10):1467-1469,1473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及其受体(wrod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蛋白表达量.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包括对照组(NC组)12例、肝细胞肝癌组(HCC组)34例和癌旁组织组(PTT-组)25例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分析蛋白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HCC组CB、uPA和uPAR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NC组和P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T组与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B与uPA(r=0.793),CB与uPAR(r=0.766),uPA与uPAR(r=0.892)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均P〈0.01).(3)CB、uPA、uPAR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或肝外转移者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均P〈0.05);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肝癌分化程度降低,3项指标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组织CB、uPA和uPAR蛋白均呈现高表达,它们之间可能相互诱导,协同促使肝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