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血浆病毒灭活的临床应用与安全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黎  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65-165
目的:推广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的方法,减少经血液传播感染疾病的发生。方法:用亚甲蓝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过滤器和医用病毒灭活箱灭活血浆中病毒。结果: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可以灭活血浆中大多脂质包膜病毒,杀灭效果理想。病毒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阴性。结论: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可将血浆中病毒灭活,大大提高了临床输注血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张艳华  李广庆  杨丹  李红丽 《河北医药》2012,34(7):1079-1080
对全血及其成分血进行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新鲜冰冻血浆得到广泛应用,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还未得到广泛推广,我站自2010年2月以来临床用血浆全部病毒灭活,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新鲜病毒血浆,而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后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凝血因子(FⅧ:C)含量是病毒灭活血浆的关键指标,本文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总蛋白回收率、白细胞残留量、FⅧ:C回收率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和去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总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和FⅧ:C含量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对于血浆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随机抽取新鲜血浆,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并检测其在灭活前后质量的变化,包括凝血因子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结果在进行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灭活后,将其各项质量指标的数据与灭活之前相比较,并使用统计学处理,P>0.05,实施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对血浆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与新鲜血浆的临床效果无异,该灭活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凝血因子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景霞  刘鑫  孙绍秋  李玉梅  房辉 《河北医药》2010,32(15):2108-2109
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成为目前国内外预防输注血浆制品传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法灭活血浆中病毒的效果已被证实,我国部分地区血站已广泛推广应用。亚甲蓝是一种染料,属于吩噻嗪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6.
蒋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30-2832
目的 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凝仪对血浆进行Ⅷ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 新鲜冰冻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后血浆Ⅷ因子活性为(0.66±0.06)IU/ml,比灭活前(0.75±0.07)IU/ml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31±0.1)mg/ml,比灭活前(2.19±0.2)mg/ml减少,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总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制备冷沉淀时,可考虑先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后再将血浆进行病毒灭活.灭活后血浆对于临床需要补充血浆蛋白的患者影响不大 对于需要输注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的患者则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过病毒灭活的新鲜冰冻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采集50袋新鲜血浆,分成A、B两组,分别对其进行检测,内容包括PT,TT,APTT,Fg,TP、ALB及凝血因子FⅧ、FⅤ.结果 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中的TP、凝血因子FⅧ、FⅤ和Fg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大都在30%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 采用MB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不影响临床应用,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分析亚甲蓝灭活后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同源血浆亚甲蓝病毒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FⅧ和Fbg含量的比较得出结论.结果 用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和Fbg的含量均有明显降低.结论 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血浆不易进行亚甲蓝病毒灭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SPE-HPLC法检测病毒灭活血浆中亚甲蓝浓度的方法并对病毒灭活血浆中的残留亚甲蓝进行质控检测。方法血浆样品经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柱提取,采用迪马Diamonsia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1%乙酸(45∶55,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651nm。结果亚甲蓝在0.05~5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mol·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结论SPE-HPLC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用此法检测的病毒灭活血浆样品中的残留亚甲蓝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前后Ⅷ因子含量及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探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在增城地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300袋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对照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将病毒灭活后上述300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实验组,进行Ⅷ因子含量检测,计算病毒灭活后Ⅷ因子含量。将5袋确诊HBV和5袋确诊HCV的新鲜冰冻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Ⅷ因子含量为(1.097±0.047)IU/m L(0.824±0.027)IU/m 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凝血因子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均达到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 L。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在广州增城地区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L-1•h、(3.68±0.33) h、(4.49±0.53) L•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L-1•h、(5.06±0.57) h、(2.95±0.37) L•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头孢唑林对阿米卡星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 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蛋白结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甲硝唑对孢噻肟钠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游离药物浓度,比较未加和加入甲从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头孢噻肟钠的超滤回收率为99.1%,未加及加入甲硝唑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2%和30.8%。结论: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半胱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升温法研究半院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紫外检测波长为243.5 nm。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能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在 20℃,PH 2.0的条件下,含有 2%和 3%的半胱氨酸的抗坏血酸溶液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 84.814 kJ/mol和 102.834 kj/mol,有效期分别为1. 015 a和 3.154 a。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16):1224-1225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摄取碳水化合物后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摄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e(4·00±0·84)、(3·98±1·10)h,tmax(2·29±1·08)、(3·45±2·00)h,Cmax(6·06±0·87)、(4·46±2·10)μg·mL-1,AUC(0~t)(56·74±10·80)、(45·99±6·47)μg·h·mL-1(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卡波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捷  单伟光 《中国药业》2010,19(4):32-33
目的筛选各种助悬剂,以提高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沉降体积比法、絮凝度法、重新振摇分散法、黏度法比较各种助悬剂的助悬效果。结果F值和B值的大小顺序为海藻酸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MC—Na+枸橼酸钠。沉降后,重新摇散次数为卡波姆〈CMC—Na+枸橼酸钠〈CMC—Na〈海藻酸钠。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评估中,卡渡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优于其他助悬剂。结论0.003%(g/g)卡波姆作为助悬剂,可以提高炉甘石洗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绒毛钩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绒毛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其镇静作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观察其催眠作用;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其抗惊厥作用。结果自主活动试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0.16g·kg^-1)灌胃给药后,小鼠60min时的自主活动计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中,绒毛钩藤低(0.16g·kg^-1),中(0.32g·kg^-1)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个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灌胃给药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0.32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0.64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绒毛钩藤在低剂量和中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AMK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健康者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MTT分析法检测沙立度胺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沙立度胺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置溶剂对照及沙立度胺不同浓度组、时间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和生长情况,分析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结果①在10—200μg/ml浓度范围,沙立度胺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在药物作用48h后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均达到高峰,48h时又以100μg/ml浓度组抑制率最高。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沙立度胺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