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方法学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性肺鳞癌研究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动物模型。如何快速、准确地建立动物肺癌模型对深入研究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和途径.建立了多种肺癌模型。田鸿生等建立的肺癌模型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模型具有诱癌局限于右肺下叶及心后叶,只诱发肺鳞癌,无肺外癌的发生,诱癌时  相似文献   
2.
P7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手术切除小细胞肺癌 (smallcelllungcancer,SCLC)中P73蛋白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 ,S P)法检测人小细胞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远癌肺组织中P73蛋白表达。结果 :P7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肺癌组织中为 82 .9% (2 9 35 )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4 2 .9% (15 35 )和远癌肺组织 0 (0 35 ) (P <0 .0 0 5 ) ;P73蛋白表达与性别、吸烟、PTNM(pathologicaltumornodematasta sis ,PTNM)分期无关 (P >0 .0 5 ) ;与术后生存时间有关 :术后 2年内死亡组P73阳性率 91.7% (11 12 ) ,2年 <死亡组≤ 5年P73阳性率 6 2 .5 % (10 16 ) ,>5年死亡组P73阳性率 4 2 .9% (3 7) (P <0 .0 1)。结论 :P73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3.
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Rb肿瘤抑制途径失控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肺癌癌变过程中Rb肿瘤抑制途径的主要成员p16、CyclinD1和CDK4基因的动态表达和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 3 甲基胆蒽 (3 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diethylnitrosa mine,DEN)碘油溶液在 80只大鼠诱发大鼠肺癌 ,12只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肺癌癌变各阶段组织的p16、CyclinD1和CDK4基因的改变。结果 :随大鼠肺癌的发生发展 ,p16基因呈不同程度的缺失或低表达 ,其中p16蛋白在 6 0 .75 % (6 5 10 7)的大鼠肺癌中缺失表达 ;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对照组及癌前病变与肺癌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浸润癌与原位癌相比 ,p16蛋白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D1、CDK4的表达在对照组较弱或阴性 ,而在实验组有不同程度的过表达 ,阳性率范围分别为 10 .0 0 %~ 79.0 7%、15 .0 0 %~ 72 .0 9% ;在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原位癌与浸润癌之间 ,cyclinD1和CDK4表达的升高有显著性 (P <0 .0 5 )。大鼠肺癌癌变中p16与cyclinD1呈负相关 (P <0 .0 1) ,Pearson列联系数为 0 .5 30 7;CDK4与CyclinD1呈正相关(P <0 .0 1) ,Pearson列联系数为 0 .5 782 ;p16与CDK4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p16、CyclinD1、CDK4与大鼠肺癌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和血液供应 ,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 1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10 0只Wistar大鼠左肺下叶支气管灌注致癌质碘油 ,分批处死获取肺鳞癌癌变及进展期病变标本 ,使用油画颜料染成黄、绿两种颜色的液态硅橡胶分别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 ,免疫组化检测病变组织中VEGF、Flk 1的表达及vWF染色切片上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黄色液态硅橡胶显示 ,肿瘤病灶呈黄色的新生血管团与曲张的支气管动脉相连通 ,镜下见癌巢间质肿瘤微血管腔充盈硅橡胶颗粒 ;经肺动脉灌注绿色液态硅橡胶 ,肿瘤区绿色的血管呈不连续的枯树枝、断枝、残枝状 ,与肿瘤血管不连续 ,镜下肿瘤微血管腔无硅橡胶颗粒。原位癌的MVD计数 ( 3 9.5 0± 12 .60 )与不典型增生 ( 8.92± 3 .80 )及侵袭癌 ( 61.0 5± 19.92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从支气管粘膜上皮增生→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侵袭癌 ,VEGF和Flk 1阳性系数逐渐升高。MVD与VEGF和Flk 1表达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9798和 0 .90 78,P <0 .0 0 5 )。结论 肺癌新生血管形成是大鼠肺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现象 ,新生的肿瘤血管与支气管动脉相连通 ,与肺动脉不相连通 ,证明肺鳞癌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变化 ,用 3 -甲基胆蒽 ( 3 -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 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应用常规染色体制备方法结合 G显带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变化。结果显示 ,外周血染色体的变化是肺癌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非随机性染色体 /染色单体裂隙或断裂的出现提示 MCA和 DEN作为化学致癌物有其特定的攻击位点。  相似文献   
6.
检测梅毒的几种试验方法的对比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求目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最佳选择。方法用TRUST、TPHA、TP-ELISA、TP-PCR四种方法,对55例血清标本进行对比检测。结果TRUST法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5.0%;TPHA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TP-ELISA及TP-PC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低,属试剂盒质量问题。结论建议对初检患者,尤其是高危人群,宜选用TPHA法检测,以提高初检结果的检出率和可靠性,对其结果阳性者,再即查TRUST或RPR法,以随访对比观察疗效、复发及再感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在 13例子宫内膜增生期、42例增生过长及 38例内膜样腺癌组织中检测 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检测 p73蛋白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 p73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P73和Ki 6 7蛋白对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13例子宫内膜增生期 ,2 0例简单型增生过长、2 2例复杂型增生过长 (含 11例不典型增生 )及 38例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P73、Ki 6 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子宫内膜增生期、简单型增生过长、复杂型增生过长及内膜样腺癌中 ,P73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 .38% (4 / 13) ,2 5 .0 0 % (5 / 2 0 ) ,4 0 .91% (9/ 2 2 ) ,76 .32 % (2 9/ 38) ;Ki 6 7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2 3.0 8% (6 / 13) ,30 .0 0 % (6 / 2 0 ) ,4 5 .4 5 % (10 / 2 2 ) ,71.0 5 % (2 7/ 38)。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增生演进 ,P73和Ki 6 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上调且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earson列联系数为 0 .5 6 0 8。结论 :P73和Ki 6 7协同调控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增殖 ,并促进癌变。P73和Ki 6 7表达上调 ,有可能成为在子宫内膜癌癌前确定高危个体和选择重点预防个体的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学者们的注意。为了探讨CIC在不同肝病时的临床意义,我们对250例各种肝病患者(急性黄疸型肝炎25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9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40例、肝硬化22例、肝癌5例)作了CIC检测,采用Hasrova聚乙二醇法(PEG浓度为4.166%),以pH 8.4硼酸缓冲液稀释自家血清作空白对照校正“O”点,在450μm处测光密度(OD),OD×10~3为报告值,本室正常值<100,凡>100者即认为阳性。 1、不同肝脏病时CIC检测阳性率:慢性活动型肝炎占95%,急性黄疸型肝炎占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肺鳞癌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大鼠肺鳞癌癌变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其中 5 0只用化学致癌物 3 甲基胆蒽 (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DEN)碘油溶液于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10只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促凋亡基因caspase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3 4例大鼠肺鳞癌中 15例 (4 4 .12 % )有caspase 3的阳性表达 ,阳性系数为 1.3 8± 0 .95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P =0 .0 0 7,P <0 .0 1)和癌前病变 (P <0 .0 5 ,P <0 .0 5 )。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区、实验组大鼠癌前病变区与肺癌区PCNA的平均增殖指数 (PC NA LI)分别为 :14 .10± 5 .0 2、2 8.13± 8.72、41.88± 14 .2 4,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Caspase 3与PCNA LI呈显著负相关 (r =-0 .73 0 6,P <0 .0 1)。结论 Caspase 3失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可能在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caspase 3和PCNA蛋白可作为肺鳞癌癌变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