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自然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选取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Y的自然流产绒毛样本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为46,XY。(2)高通量测序技术:14例样本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有拷贝数变异(CNV)改变的占43%(6/14),能检测到250kb~16.5M染色体片段的改变。(3)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时间短,对染色体结构异常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更敏感、高效,具有更高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可作为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107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统计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与稽留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稽留流产孕妇行清宫术时,取胎儿绒毛组织,按常规技术方法制备绒毛细胞染色体,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检测分析流产胎儿绒毛共107例,核型异常64例,异常率为59.81%。其中数目异常58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对稽留胎儿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为病因诊断和再生育的优生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AZF微缺失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21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392例少精症或无精症患者,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同时制备外周血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392例不育男性中共检出27例(6.9%)不同程度AZF微缺失,其中AZ-...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 cffDNA)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NIPT的11 000例孕妇中, 回顾性纳入cffDNA浓度偏低(<6.00%), 或首次检测Z值灰区(3.00~4.00), 或产前介入性产前诊断确定假阳性或生后确定假阴性病例共31例。取首次常规NIPT留存的血浆标本, 使用改良磁珠筛选法富集cffDNA进行NIPT(改良富集法NIPT)。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改良富集法NIPT与常规NIPT测得的男胎cffDNA浓度变化。结果 31例孕妇中13例常规NIPT cffDNA浓度偏低, 11例常规NIPT 13/18/21-三体假阳性(3例13-三体, 4例18-三体, 4例21-三体, 均经介入性产前诊断证实), 6例首次常规NIPT Z值灰区(复测为低风险), 1例常规NIPT 21-三体假阴性(生后染色体检查证实)。使用改良富集法后, <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早期稽留流产病例中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方法对1389例稽留流产胚胎绒毛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培养成功的病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 1389例稽留流产胚胎绒毛,培养成功1294例,成功率为93.2%。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核型为596例,男女比为1:2.19(187/409);异常核型为698例(54%),其中三体型为427例,多倍体型为114例,45,X型为8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为20例,嵌合体为17例。结论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对流产绒毛组织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再次妊娠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睑裂狭小-倒转型内眦赘皮-上睑下垂综合征(BPES)家系进行FOXL2基因突变检测,以明确致病原因,为家系成员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家系中患者5例、表型正常成员3例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FOXL2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及侧翼序列,并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突变位点Sanger验证.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稽留流产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探讨高通量测序在临床遗传学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1530例;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1530例稽留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为93.5%(1431/1530);在1431例核型分析结果中,染色体正常占44.4%(636/1431);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3.9%(771/1431)(其中含嵌合体29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占1.7%(24/1431)。(2)高通量测序技术:25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全部检测成功,成功率100%;染色体正常占28%(7/25);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6%(14/25)。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占16%(4/25)。(3)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发现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更高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检出率。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诊断稽留流产绒毛组织是可行的,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相比成功率高,且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以作为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诱导凋亡因子NAIF1在胃癌细胞系MKN45中的功能.方法 构建带有Tet-on系统的质粒pLVX-Tight-Flag-NAIF1-puro,在胃癌细胞系MKN45中,加入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Dox)诱导NAIF1表达,分别在加入Dox之后0、6、12、24 h收取细胞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对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术后羊水过少的病因。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妊娠的218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35~<40岁组(1654例)和≥40岁组(534例)。其中术后4周内诊断羊水过少的病例7例,胎儿核型均为46,XN,分析7例羊水过少的病因。结果①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术后4周内发生羊水过少7例,最早发现在术后1周,最晚发生在术后4周内,其中35~<40岁组4例(0.24%),≥40岁组3例(0.56%),两组发生羊水过少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85)。②7例羊水过少情况:羊水过少合并胎儿生长受限4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1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2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1例,胎盘增厚/梗死2例,羊水渗漏2例。结论高龄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过少原因复杂,可能与羊水渗漏、妊娠并发症有关,应加强孕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