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564例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检测与脑梗死、习惯性流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静脉血栓等血栓相关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PIT-LA法筛选L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CA—IgG、IgM、IgA;活化蛋白C抑制比值法检测APCR。结果在检测的564例患者中,ACA—IgG、IgM、IgA的阳性率分别为30%、24%和11%,LA的阳性率为6.5%,APCR阳性率为7.9%。其中脑梗死64例,ACA—IgG、IgM、IgA的阳性率为14%,APCR的阳性率为7.8%,未发现LA阳性的病例。265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中,ACA—IgG、IgM、IgA阳性率分别为19%、18%和3%,LA阳性率2.7%,APCR阳性率5.8%。171例的SLE患者中,ACA—IgG、IgM、IgA的阳性率分别为35%、25%和18%,LA阳性率8.8%,APCR阳性率为6%。其他原因不明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4例,ACA—IgG、IgG、IgA的阳性率分别为78%、55%、22%,LA阳性率为30%,APCR的阳性率为23%。结论ACA、LA、APCR的检测对SLE、脑梗死、习惯性流产,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脐血和新生儿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以18份脐血和9份新生儿外周血为标本,细胞膜表面抗原采用单抗直接标记法,检测胞内抗原(CD152、FoxP3)时先标记膜表面抗原,固定破膜后再标记胞内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脐血和新生儿外周血中的CD4 CD25 T细胞显示为独立的细胞群,脐血中该群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为(9.26±2.43)%,新生儿外周血中的比例则为(9.35±2.30)%;在表型方面,大部分是CD45RA 的细胞,同时表达CD62L、胞浆内的CD152,也表达FoxP3,CD4 CD25 FoxP3 占CD4 T细胞比例为(1.92±0.28)%.结论 脐血和新生儿外周血中存在着一群单纯且水平较高的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它们可能在发挥对母体非遗传性抗原的耐受及防止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反应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白血病相关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并对其在白血病MICM分型、危险度分组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4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1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 66例(46.8 %)阳性,具有13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 包括PML/RARα、bcr-abl p210、bcr-abl p190、AML1/ETO、TEL/AML1、E2A/PBX1、MLL/AFX、MLL/AF6、MLL/AF9、dupMLL、MLL/ENL、CBFβ/MYH11、TLS/ERG等。在78例ALL和57例AML标本中,分别有27例(47.4 %)和33例(42.3 %)为阳性,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分别为7种和6种。结论 采用多重巢式RT-PCR 方法,可快速分析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可同时筛选出29种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易位,帮助临床诊断、疾病危险度分组、预后判断和治疗后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标本放置时间及年龄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年龄对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明确标本可放置的时间界限,建立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以171例不同年龄健康人的外周血为标本,采用双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结果 10份标本均分别在室温下放置0、1、2、3、4、5和6 h检测时,CD4 CD25 Treg及CD4 CD25highT细胞分别为(12.00±1.12)%、(11.56±1.19)%、(10.72±1.29)%、(10.29±1.57)%、(8.11±1.28)%、(7.97±1.07)%、(7.70±0.93)%及(1.41±0.26)%、(1.45±0.26)%、(1.32±0.26)%、(1.27±0.28)%、(1.09±0.24)%、(0.95±0.18)%、(0.91±0.21)%.4~6岁组(n=34)、7~14岁组(n=24)、20~59岁组(n=95)、60岁以上组(n=18)健康人群CD4 CD25 Treg参考值分别是(6.55±1.28)%、(9.41±2.08)%、(11.67±2.14)%和(9.73±2.79)%, CD4 CD25high分别是(0.92±0.30)%、(1.21±0.45)%、(1.44±0.52)%及(1.51±0.55)%.结论 外周血CD4 CD25 Treg和CD4 CD25highT细胞的检测结果随标本放置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因此为真实反映体内CD4 CD25 Treg水平,标本放置时间应限制在3 h以内.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CD4 CD25 Treg和CD4 CD25highT数值有明显差异,在探讨各种免疫相关性疾病与CD4 CD25 Treg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以与其年龄段相匹配的正常参考值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36份(观察组),其中原发性肾病26例,继发性肾病10例,正常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vWF水平测定,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体vW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其数值为(394.36±133.35)%vs(108.3±15.87)%(P<0.01),根据病因分组后比较发现,原发性肾病患者与继发性肾病患者vWF无明显差异(P>0.05);病情变化过程中vWF含量与血肌酐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肾功能衰竭患者广泛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动态监测vWF的含量对帮助判断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管内皮状态,和是否选择相应的保护治疗手段有重要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NCA)的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SA组比较,AMI组和UA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CD8+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 <0.05); AMI患者CD4+T细胞明显高于UA患者,而CD8+T细胞和Treg细胞则显著低于UA患者(均P<0.05); SA组患者除CD4+CD25+CD127kw Treg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NCA组外,其余各指标与NCA组均无明显差异(均P >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的异常表达反映其免疫调节受损,免疫细胞表达的变化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免疫细胞可能成为ACS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的细胞学分型、细胞分化程度及其与肿瘤发生、转归、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用SLT酶标扫描仪扫描计算结果,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结果多种肿瘤患者体内高表达VEGF,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但与细胞学分型无相关性;患者血清VEGF含量改变与肿瘤的转归及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对判断肿瘤的发生、转归、预后及研究细胞分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血管新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的表达水平及与愈后的相关性,并探讨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初发及愈后出院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体外经高浓度VEGF诱导分化,通过流式分析表面分子CD34、CD31和vWF以及体外成血管实验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初发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高水平表达VEGF(P〈0.01),而愈后明显降低(P〈0.01)。MSCs经VEGF诱导后呈现“纤维细胞”样长梭形,内皮系表面分子CD34、CD31、vWF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形成“血管管腔样”结构。结论VEGF与肿瘤的发生及其愈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