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397例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与FAB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39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97例急性白血病中78例无分裂相,319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75例(占54.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33/120例(占27.5%)、129/252例(占51.2%)和13/25例(占52.0%)。超二倍体41例(占23.4%),亚二倍体22例(占12.5%),正常二倍体112例(占64.0%)。AML染色体核型异常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74/129例(占57.4%)。结论:大约55%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染色体检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性粒淋巴比值(NLR)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HC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脑血管病复诊患者,排除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及炎症状态者,最终入选701例,其中男376例,女325例;ICD 571例,HCD 130例,同时按照性别及年龄配比收集70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病例组及对照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分别进行病例组及对照组、ICD及HCD组的组间比较,进一步探讨NLR对于ICD和HCD的诊断价值.结果 脑血管病组及对照组间的WBC、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RBC、Hb、Hct、MCV、MCHC、RDW、PLT、Pct及HbA1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CD及HCD组间的WBC、NLR、PLR、RDW及HbA1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在诊断ICD的Cut-off值、曲线下面积(AUC)、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2.13、0.722、57.3%及77.2%;NLR在诊断HCD的Cut-off值、AUC、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2.28、0.742、72.3%及66.0%.结论 NLR对ICD及HC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应用此方法检测CML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对评价MRD的意义。方法 应用RQ-PCR对80例CML患者初诊时和(或)治疗后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组(33例)、羟基脲组(13例)为,监测CML患者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结果 RQ-PCR检测初诊CML患者bcr-abl阳性平均值为6847.67拷贝/万个细胞,加速期检测平均值为306 176.08拷贝/万个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个月检测平均值为944.33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测平均值2.37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12个月复测平均值0.29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24个月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服用3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720.23拷贝/万个细胞,服用12个月<0.10拷贝/万个细胞;羟基脲组用药0个月平均值7290.11拷贝/万个细胞,服用9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143.24拷贝/万个细胞。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相同时间bcr-ab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7),羟基脲组与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t=2.97,P=0.02)。疾病进展时可检测到bcr-abl转录水平的上升;加速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 RQ-PCR作为CML治疗后MRD检测的方法,可以评价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早期给予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霍菲菲  顾阳春  张煜  马力文 《安徽医学》2019,40(10):1160-1162
目的分析多西紫杉醇、顺铂及替吉奥(简称DCS)联合应用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住院的44例ⅢC-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S联合应用改良方案治疗,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1~48个月,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有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10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7例(70. 0%),疾病稳定3例(30. 0%),疾病进展0例(0%);无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者28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疾病稳定27例(96. 4%),疾病进展1例(3. 6%)。44例患者中,7例(15. 9%)应用DCS方案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44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40例(90. 9%)、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77. 3%)、贫血35例(79. 5%)、血小板减少22例(50. 0%)、恶心41例(93. 2%)、呕吐22例(50. 0%)、腹泻18例(40. 9%)及乏力23例(52. 3%)。结论 DCS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基因异常。方法 采用1q21/RB1、D13S319/p53、IGH序列特异性基因探针,应用FISH技术对按照WHO诊断标准确诊的44例初诊MM患者进行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吉姆萨显带)检测结果及临床参数对比。结果 FISH技术检测44例初诊MM患者中32例(72.7 %)基因异常,其中1q21扩增11例(25.0 %),RB1缺失17例(38.6 %),D13S319缺失16例(36.4 %),p53缺失6例(13.6 %),IGH基因重排19例(43.2 %)。检出1种异常者10例(22.7 %),同时有2种异常者11例(25.0 %),3种异常者8例(18.2 %),4种异常者3例(6.8 %)。44例应用常规吉姆萨显带检测16例无分裂象,28例有分裂象者中检出异常核型2例(7.14 %),FISH技术基因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吉姆萨显带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异常与临床参数比较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β2-MG)与IGH基因重排呈正相关(P<0.05),骨髓浆细胞数与D13S319缺失呈正相关(P<0.05),CRE与p53缺失及IGH基因重排呈正相关(P<0.05),CRP与p53缺失呈正相关(P<0.05)。基因异常与MM分型、分期、年龄分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M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是IGH基因重排以及RB1和D13S319缺失,其次是1q21扩增,p53缺失最少。FISH可检测出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累及基因位点的微缺失,异常克隆检出率较常规细胞遗传学技术显著提高,FISH可作为MM患者的常规检查,以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霍菲菲  顾阳春  张煜  马力文 《安徽医药》2019,40(10):1160-1162
目的 分析多西紫杉醇、顺铂及替吉奥(简称DCS)联合应用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住院的44例IIIC-IV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DCS联合应用改良方案治疗,治疗21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1~48个月,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 4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0个月。有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的患者10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7例(70.0%),疾病稳定3例(30.0%),疾病进展0例(0%);无可测量病灶且进行疗效评估者28例,其中完全缓解0例(0%),疾病稳定27例(96.4%),疾病进展1例(3.6%)。44例患者中,7例(15.9%)应用DCS方案治疗后获得手术机会。44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40例(90.9%)、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77.3%)、贫血35例(79.5%)、血小板减少22例(50.0%)、恶心41例(93.2%)、呕吐22例(50.0%)、腹泻18例(40.9%)及乏力23例(52.3%)。结论 DCS剂量改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恶性肿瘤,重要的染色体异常导致MM进展,在MM中具有独立的预后判断价值.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可分析大量间期细胞,具有操作相对简单、重复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在中期分裂相不易获得的MM中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可检测出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累及基因位点的微缺失,异常克隆检出率显著提高,为MM的诊断、分型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tidization,FISH)可对分裂中期及间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与基因异常检测,具有直观、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以及方便灵活等优点,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tidization,FISH)可对分裂中期及间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与基因异常检测,具有直观、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以及方便灵活等优点,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分型、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