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63篇
  免费   809篇
  国内免费   553篇
医药卫生   20325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1006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19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805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1116篇
  2004年   905篇
  2003年   741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627篇
  2000年   617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05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406篇
  1994年   340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30岁。因左眼瘙痒、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既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全身体检:阴部瘙痒且内裤内可见虫体尸体,请皮肤科医师会诊,虫体为耻阴虱。眼部检查:左眼上睑睫毛棕色半透明颗粒状椭圆形物质附着,睑缘充血,睑板腺口阻塞;其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下检查拔出的睫毛,可见大量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未孵化的虫卵呈棕黑色颗粒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阴虱病;左眼睫虱病;左眼螨虫性睑缘炎。  相似文献   
2.
3.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目前已蔓延至全国各地,流行病学显示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且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重症、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同时儿童青少年感染病例数正日益增多。慢性心力衰竭儿童因其基础条件差,感染2019-nCoV后将给此类患儿的诊治带来严峻的挑战。结合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儿童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要点,在此提出慢性心力衰竭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管理建议,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归脾丸加减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归脾丸加减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凝血功能、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症状积分变化;完成治疗后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IL-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CD8+、sIL-2R则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CD8+、sIL-2R显著低于于对照组,余均高于对照组(P<0.05)。2)完成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黄体生成素(LH)、促排卵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2组月经周期、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天数、神疲乏力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肝功能异常、乳房胀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丸加减能提高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免疫功能,抑制IL-2、sIL-2R,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应用于肥胖中学生的效果。方法:抽取张掖市第一中学肥胖中学生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干预,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肥胖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BMI、腰围、胸围及皮脂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肥胖中学生中实施健康干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的改善,控制和降低学生 BMI和肥胖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肝胆外科肝癌患者的门诊筛查、病房管理以及安全地实施肝癌手术,都是对肝胆外科医师提出的新挑战。我们认为,该病的临床处置应在筛查新冠肺炎的前提下,遵循正规操作流程,做好充分防护。对于需要急诊治疗但无法排除新冠肺炎的肝癌患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及手术室条件,慎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整个诊疗过程必须遵从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及疗效,又要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脑钠肽(BNP)、甲胎蛋白-L3(AFP-L3)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预后质量良好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80例预后质量较差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中PDGF、BNP、AFP-L3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中PDGF、BNP、AFP-L3水平分别为(74.83±5.93)pg/mL、(204.83±23.19)pg/mL、(59.85±6.11)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48±7.54)pg/mL、(335.32±25.21)pg/mL、(84.83±7.9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DGF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81例,以BNP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83例,以AFP-L3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75例,以平行联合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95例,以系列联合作为诊断指标良好共64例;平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6.25%)及阴性预测值(95.38%)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3.75%)及阳性预测值(92.19%)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0.989、0.935)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质量与PDGF、BNP、AFP-L3密切相关,且PDGF、BNP、AFP-L3联合诊断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大鼠海马区NF-κB和C-myc表达水平的调控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经水迷宫实验筛选后的15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分为空气对照组(NC组),CO中毒组(CO组),CO中毒+PDTC组(PCO组),每组50只。采用分次腹腔注射纯品CO气体法制备DEACMP大鼠模型,PCO组于首次注射CO气体后0.5 h腹腔注射PDTC稀释液,1次/d,直到处死。于染毒后1 d、3 d、7 d、14 d、21 d,从三组中分别选取10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验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和C-myc蛋白的动态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UNEL荧光染色检测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NC组对比,染毒后14~21 d CO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CO组海马CA1区NF-κB和C-myc蛋白表达增多(P0.05),在染毒后1 d即明显升高,于染毒后3~7 d达峰值(P0.05);CO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P0.05),在染毒后7 d达高峰(P0.05)。PCO组大鼠行为学改变介于NC组和CO组之间,海马CA1区NF-κB、 C-myc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在染毒3 d以后较CO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NC组(P0.05)。结论:NF-κB、C-myc持续过量表达可加剧急性CO中毒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PDTC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因子C-myc的表达,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从而达到改善DEACMP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逐瘀止血汤加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气虚血瘀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完成6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5例,完成6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治疗14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d。观察组内服逐瘀止血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容受性(CP)[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等,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月经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测T淋巴亚群(CD3+,CD4+,CD8+)水平;随访记录妊娠情况和流产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量、经期、周期和月经完全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FI均高于对照组(P<0.01),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妊娠率46.97%(31/66),高于对照组的27.69%(18/65)(χ2=5.197,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形态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的86.15%(56/65)(χ2=4.981,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病理组织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63/66),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χ2=4.304,P<0.05);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62/66),高于对照组的81.54%(55/65)(χ2=4.696,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CE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调经月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宫腔镜下内膜形态,调节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提高了CP,从而改善了妊娠结局,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