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30岁。因左眼瘙痒、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既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全身体检:阴部瘙痒且内裤内可见虫体尸体,请皮肤科医师会诊,虫体为耻阴虱。眼部检查:左眼上睑睫毛棕色半透明颗粒状椭圆形物质附着,睑缘充血,睑板腺口阻塞;其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下检查拔出的睫毛,可见大量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未孵化的虫卵呈棕黑色颗粒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阴虱病;左眼睫虱病;左眼螨虫性睑缘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30岁。因左眼瘙痒、异物感1个月余,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既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史,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全身体检:阴部瘙痒且内裤内可见虫体尸体,请皮肤科医师会诊,虫体为耻阴虱。眼部检查:左眼上睑睫毛棕色半透明颗粒状椭圆形物质附着,睑缘充血,睑板腺口阻塞;其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显微镜下检查拔出的睫毛,可见大量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未孵化的虫卵呈棕黑色颗粒状(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阴虱病;左眼睫虱病;左眼螨虫性睑缘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IDS患者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成年HIV/AIDS患者,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纳入HIV/AIDS患者87例(124眼),其中男81例、女6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54岁。56例(64.37%)患者接受规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治疗,其中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19(58~983)个/μl。63例(72.41%)患者(86眼)无眼部病变,24例(27.59%)患者(38眼)有眼部疾病史,87例患者(124眼)术前平均视力0.2(0.1,0.4)(无光感~0.5)。7例患者(7眼)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术中后囊破裂1眼、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 CMVR)1眼、CMVR再激活1眼、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2眼、术后角膜水肿2眼。87例患者(124眼)术后1个月稳定视力0.6(0.5,0.7)(无光感~1.2),较术前明显提高,也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临床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影响预后,因此了解其病变特征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病变特点、治疗方法、预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评估不同类型的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所有患者随访期均为1~2年.结果 原发性结膜淋巴增生性病变患者发病年龄为27 ~ 83岁,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为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和淋巴瘤3种类型,位于穹隆部结膜者占90%,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患者表现为结膜类滤泡形成;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患者表现为球结膜局限性粉红色增生,淋巴瘤患者多呈弥漫性鱼肉样外观.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病变呈滤泡样增生组织,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者可见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而结膜淋巴瘤组织可见弥漫性单核细胞样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对3种类型进行鉴别.结膜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性病变者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结膜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和结膜淋巴瘤者行肿物切除联合结膜或羊膜移植术.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 原发性结膜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应与慢性眼表疾病相鉴别.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不同类型病变的鉴别,应根据病变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长期随访,原发性结膜淋巴细胞增生性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药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方 《华夏医学》2004,17(6):1014-1015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近几年来,笔者针对《药物化学》课的特点和药学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积极探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亲体结膜移植治疗儿童大范围结膜肿物的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大范围结膜肿物的4~10岁患者12例,其中原发性结膜黑变病2例,结膜乳头状瘤10例,主要表现为累及270度以上范围球结膜、穹窿结膜的弥漫性病变,部分病变累及睑结膜。方法 完整切取肿物,对结膜缺损部位取其亲体结膜进行修补,术后平均随访2.5±0.3年。主要指标 组织病理学检查,裂隙灯检查。结果 原发性结膜黑变病患者均未见病灶复发及睑球粘连,3例乳头状瘤患者术后半年出现散在复发,给予单纯切除后治愈,2例患者存在轻度睑球粘连,未影响眼球运动,所有患者均外观满意。结论 对于儿童大范围结膜肿物,采用肿物切除联合亲体结膜移植可有效重建眼表,恢复正常功能和外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化脉冲光(OPT)联合睑板腺按摩辅助治疗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18例鳞屑性睑缘炎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2周后,其睑缘状态作为基线水平并开始进行OPT治疗,每次OPT治疗后行双眼睑板腺按摩,共进行3次,每次间隔4周。在首次治疗后的4、8、12周进行随访,进行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同时检查视力、眼压、眼前节和眼底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OPT治疗后睑缘炎症明显减轻,其效果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更加明显,上下睑缘评分分别从(2.67±0.72)分和(2.28±0.57)分别降至(1.14±0.80)分和(0.58±0.65)分,上、下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分别从(16.17±3.48)分和(13.47±4.58)分降至(3.72±2.21)分和(3.42±3.07)分,上下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从(1.56±0.77)分和(1.67±0.59)分降至(0.03±0.17)分和(0.03±0.17)分(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OPT联合睑板腺按摩可以更好地减轻睑缘炎症,是辅助治疗鳞屑性睑缘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莪术醇全抗原并加以鉴定.方法 先用莪术醇与琥珀酸酐为原料,以三氯甲烷为溶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合成半抗原莪术醇琥珀酸单酯,然后,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法将莪术醇琥珀酸单酯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莪术醇的人工抗原,并用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MS)进行了鉴定,利用质谱特征求得了偶联物中莪术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量,计算出结合比.结果 成功地合成了莪术醇人工抗原,其结合比为19.6.结论 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偶联法可合成莪术醇的完全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在辅助评估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干眼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门诊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122只眼),女性76例(152只眼)。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9.3±14.1)岁。对全部患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等检查,根据OSDI得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和正常组。年龄、OSDI、TBUT、Schirmer Ⅰ值、PBR及LLT,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结果与传统干眼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137例(274只眼)病毒性乙型肝炎可疑干眼症患者中,共检出干眼患者125例(250只眼)。干眼组OSDI值为(31.99±14.73)分,正常组(7.50±2.21)分。经t检验,干眼组OSDI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1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Schirmer Ⅰ值分别为(5.37±2.19)mm/5 min和(14.27±4.62)mm/5 min。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2,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TBUT检查结果分别为(8.73±3.55)s和(15.51±6.84)s。经t检验,干眼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3,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分别为(64.40±18.75)nm和(77.58±16.76)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in分别为(51.93±19.42)nm。干眼组患者的LLT及LLT Min明显低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4,3.624;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PBR分别为(62.52±21.49)%和(34.27±10.51)%。干眼组的PBR明显高于正常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P<0.05)。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分别为(78.24±19.67)nm和(84.25±11.17)nm;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眨眼频率分别为(7.96±4.31)次/20 s和(8.83±2.40)次/20 s。经t检验,干眼组和正常组患者的LLT Max及眨眼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0.689;P>0.05)。OSDI的12项评分均与LLT存在相关性,随着OSDI评分的增加,LLT变薄。就总分而言,LLT与干眼组OSDI各项评分呈负相关;就各项而言,异物感受、针刺疼痛、电视使用及电脑使用等项评分均与LLT呈负相关,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34,-0.212,-0.253,-0.227;P<0.05);而惧光流泪、视物模糊、视力低下、书报阅读、暗光驾驶、吹风受凉、干燥气候及冷气气候等项评分与LLT均无相关性,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87,-0.097,-0.115,-0.075,-0.082,-0.124,-0.137,-0.149;P>0.05)。干眼组患者的LLT与Schirmer Ⅰ无相关性,其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238,P>0.05),而干眼组患者的LLT与TBUT呈正相关性,其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0.217,P<0.05)。 结论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无创、快速、客观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脂质层厚度和不完全眨眼比例,为干眼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可有效提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干眼病情及治疗转归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于我院的66例(83眼)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等检查结果,并对患者全身疾病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治疗过程中视力、视野恢复情况及眼底变化。结果 在NAION患者中单眼49眼,双眼先后发病13眼,双眼同时发病4眼,其中,70%双眼先后发病的患者在对侧眼出现NAION时,先发病眼视力得到改善。OCT检查发现:NAION患者的视盘水肿主要发生于视盘的上方和下方,形成“双驼峰”状改变。在发病早期20眼发生黄斑中央凹神经上皮层脱离。发生黄斑渗出的眼中80%合并糖尿病。结论 颞侧视盘的神经纤维层增厚牵拉所导致的中心凹神经纤维层脱离,可能是早期NAION视力低的因素。双眼发病的NAION患者,可能存在双眼视盘供血代偿机制,来减轻一侧视盘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