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0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医药卫生   1187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1307篇
  2007年   867篇
  2006年   705篇
  2005年   915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77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510篇
  1999年   377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心室复极的影响,评价治疗过程中心脏事件的安全性。方法对108例精神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30分钟内和治疗后10分钟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测量得出的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c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Q-Tc、Q-Td、Q-Tcd[(418.01±27.97)ms、(36.07±18.38)ms、(42.33±21.54)ms]与治疗后[(424.09±40.34)ms、(50.4±16.49)ms、(63.38±21.64)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使Q-Tc延长、Q-T离散度增大,可能增加患者心脏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Q-T 间期离散度(Q-Tcd)预测表阿霉素导致早期心肌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44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含表阿霉素的方案化疗,使用剂量为75mg/m2,治疗1-5个周期。根据肌钙蛋白Ⅰ水平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未发生心肌损伤组,比较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结果。结果:44例患者中心肌损伤组16例、未发生心肌损伤组28例。心肌损伤组患者Q-T间期离散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肌损伤组(P<0.05);两组心脏超声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对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中,Q-T间期离散度较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射血分数更为敏感,对表阿霉素致心肌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应用骨搬移技术治疗严重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牵拉组织再生原理,对26例四肢高能量损伤后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病灶彻底切除+干骺端截骨搬移术。术后7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同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6例全部获随访,平均随访56(20~92)个月。骨延长2~14 cm,平均5.5 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23例骨缺损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其中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部位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骨搬移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QT间期离散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后1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其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3例和非冠心病组27例,测量两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将QT间期离散度≥50 ms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结果:冠心病组QT间期离散度平板运动试验前、后与平板运动试验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前与平板运动试验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平板运动试验前、中、后QT间期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间期离散度≥50 m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92.59%。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时QT间期离散度≥50 ms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5.
简述了Ilizarov技术的发展史,引出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设计与应用,并具体论述了骨延长成长日记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骨延长成长日记临床应用的伦理学思考进行了以下探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加强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0例,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将患者分为3组,体重增长小于3%为A组(60例)、3%-5%为B组(207例)、大于5%为C组(53例),分析三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关系。结果 B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A组患者(P < 0.01,P < 0.001),C组患者的淋巴百分比、淋巴计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 < 0.01、P < 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淋巴细胞百分比(P < 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P < 0.001)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是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可能有利于维持患者正常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7.
~~204例短Q-T间期心电图分析@罗玉兰$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618300 @周从义$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成都610054~~~~1方炳森,龚仁泰.Q-T间期缩短的危重症5例报告.心电学杂志,2003,22(2):89 2洪江.短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4):277-279 3杨钧国,李治安.现代心电图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325 4马向荣.临床心电图学词典.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599  相似文献   
78.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饮食因素、代谢障碍、运动障碍(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弱、胆汁淤积、肠道转运减慢)及反常的遗传背景。小肠运动障碍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是胃肠道的重要运动形式。其发生及调控是神经、体液协同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胃动素(motilin,MOT)、5-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在MMC的调控机制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导与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的心率变异 (HRV)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 0 1- 0 2~ 2 0 0 4 - 0 2东莞市人民医院 2型糖尿病 33例 (B组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30例 (A组 )患者 ,同时选择正常人 2 1例做对照 (C组 ) ,分别做 2 4h动态心电图 ,经电脑系统分析得出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参数 ,做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定QT间期及QTd。结果  (1)A组的HRV各项参数均低于B组和C组 (P<0 0 1) ,QTd均大于B组和C组 (P <0 0 5 ,P <0 0 1) ;B组的HRV各项参数亦均低于C组 (P <0 0 5 ) ,QTd亦均大于C组 (P <0 0 5 )。 (2 )A组和B组的QTd与SDNN、SDANN、SDNN index均存在着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者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较单纯T2DM者重 ,前者迷走神经受损较后者更重。对T2DM及T2DM合并CHD患者常规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测量QTd是有益的 ,以便早期发现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80.
对QT离散度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QT离散度(QTd)的真实意义,观察1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及109例正常人(对照组)的最长QT间期(QTmax)、校正QTmax(QTcmax)及QTd的变化。结果:①AMI组的QTmax、QTcmax和QT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2.60±30.51msvs382.46±23.40ms、460.21±28.96msvs388.51±20.15ms、59.80±28.40msvs39.43±12.21ms,P均<0.001)。②AMI组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114例)的QTmax、QTcmax、QTd与无VA的患者(25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48.58±33.40msvs416.10±35.30ms、481.43±35.17msvs439.60±27.10ms、66.90±20.72msvs48.32±23.61ms,P均<0.001)。认为AMI时QTd系T向量环在不同导联上的“投影”差异所引起的,其异常的本质是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