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颈椎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单开门手术,C4、C6两处“桥式”植骨椎板扩大成形治疗6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JOA评分由术前的8.4±1.9分提高到随访时的12.4±3.0分(P<0.01)。其中优15例(24.6%),良16例(26.2%),可24例(39.4%),差6例(9.8%)。C3~C7曲度术后平均减少了8.7°(P<0.01)。CT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术后平均增加67mm2(P<0.01)。矢状径术后平均增加4.1mm(P<0.01)。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骨性椎管面积的改善率两者的相关系数r=0.027。结论:改良单开门“桥式”植骨椎板成形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椎管骨性面积的增加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基础,术后椎管矢状径扩大以4~5mm为宜。  相似文献   
42.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将可注射骨水泥注入压缩的椎体内治疗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注射骨水泥主要有丙烯酸类骨水泥、磷酸钙类骨水泥及硫酸钙类骨水泥。本文分别阐述这3类骨水泥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并对这3类骨水泥的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现存问题,从而为临床上寻找一种最佳的骨水泥材料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3.
华盛顿健康科学转化研究中心是全美60个临床和转化科学中心之一。本文对该中心的组成、管理、提供支持的项目、开放基金的申请及转化医学研究的分期等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当面临复杂的医疗卫生问题时,转化医学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一个由科学家、临床医生和社区人员组成的跨学科的团队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开放性骨折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46只,随机分为观察组25只和对照组21只,均造成桡骨横行1.5mm缺损完全开放性骨折。观察组用海水浸泡伤口3h,对照组旷置3h,之后依次缝合伤口。观察第1、3、7、14、21、28天两组在骨折愈合中的骨痂形成过程及骨痂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表达。结果:第28天观察组骨折断端形成骨性骨痂6例、软骨骨痂14例,对照组形成骨性骨痂8例、软骨骨痂4例,观察组骨痂形成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观察组愈合过程中新生骨痂的BMP表达主要在骨祖细胞、新生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上,与对照组愈合过程一致。结论:海水浸泡可延缓骨痂形成,但对愈合中BMP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青年人颈椎间盘髓核MRI T2弛豫时间的特点,探讨其量化椎间盘髓核信号的可行性。方法:2013年6~8月对4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年龄18~30岁,平均25.8±3.1岁)行颈椎传统MR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s,T2WI),并采用T2弛豫时间成像技术扫描,生成正中矢状T2弛豫伪彩图。在MR T2WI序列上对颈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分级,再在C2~C7各节段椎间盘髓核内选取5个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s):前点、前中点、中点、中后点、后点,并复制和粘贴到T2弛豫伪彩图上,分别测量各节段椎间盘髓核内各区域T2弛豫值,并对不同Pfirrmann分级椎间盘、不同节段、不同区域的T2弛豫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志愿者200个颈椎间盘中,Pfirrmann分级Ⅰ级87个(43.5%),Ⅱ级113个(56.5%)。相同节段Ⅰ级和Ⅱ级椎间盘髓核不同区域的T2弛豫值均从前点到中点有增大趋势,中点到后点有减少趋势。Ⅰ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不同区域内T2弛豫值均比Ⅱ级椎间盘相应节段和部位高(P0.05)。Ⅰ级和Ⅱ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前点和后点(除C5/6)的T2弛豫值均小于其他区域(P0.05),前中点、中点均高于其他区域的T2弛豫值(P0.05)。Ⅰ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T2弛豫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C2/3 67.71~80.92ms,C3/4 65.06~72.29ms,C4/5 68.92~76.07ms,C5/6 67.32~75.46ms,C6/7 69.86~76.05ms,Ⅱ级椎间盘各节段髓核T2弛豫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C2/3 51.07~55.26ms,C3/4 52.87~56.11ms,C4/5 55.24~58.30ms,C5/6 56.39~60.38ms,C6/7 60.91~63.92ms。结论:青年人颈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不同、节段及区域不同,其髓核内T2弛豫值不同;T2弛豫值能准确反映颈椎间盘髓核信号变化,可用来量化椎间盘髓核信号。  相似文献   
46.
腰椎融合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手术中 ,融合术具有重要地位。了解腰椎融合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内固定的应用、生物力学及相关研究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1 腰椎融合术的发展及适应证腰椎融合术的发展已近百年历史 ,出现了许多改良术式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特别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脊柱生物力学 ,通过对脊柱正常解剖结构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间盘结构的应力分析、手术方式对脊柱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 ,进一步阐明了腰椎后结构和腰椎椎间关节对腰椎稳定的重要性 ,为脊柱融合术提供了理论依据[1] 。其适应症主…  相似文献   
47.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诉吞咽不适感伴颈部酸痛2年,加重个月入。患者于2年前自感吞咽硬食时咽部不适,于当地医院行胃食管镜检查,未见明显阳性结果,于同期出现颈部酸痛感,偶有双侧手指指端麻木感,无明显上肢放射痛及“踩棉花感”。  相似文献   
48.
患者,女,75岁,于2012年10月31日以“发现右胭窝包块1周”为主诉来我院就诊,该患者入院1周前因右足跟疼痛1个月并出现右膝关节轻微疼痛,到外院就诊,膝关节X线片(图1A)发现右胭窝外下部4cm×3cm不均匀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并住院。  相似文献   
49.
季伟  李海峰  阮狄克 《北京医学》2012,34(5):361-362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2007年65例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65例,发生并发症者12例,急性跟腱断裂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2例。其中跟腱再断裂3例,均给予再次手术治疗,术式为端端吻合+跖肌腱加强,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感染不愈合3例,给予再次彻底清创及换药处理或皮瓣转移后伤口愈合;皮肤坏死2例,行换药处理或局部旋转皮瓣修复后治愈;术后跟腱粘连及踝关节僵硬4例,通过加强功能锻炼,术后6~12个月恢复正常。结论伤后治疗的延误、术中操作不当及跟腱本身因素等是导致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跟腱伤后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微创操作及术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退变能导致脊柱的生物力学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对于椎间盘退变机制的研究及认识是找到能有效治疗或者阻止椎间盘退变的前提,目前认为惟间盘退变是一种与椎间盘内炎症介质和金属蛋白酶的增多引起的髓核细胞、蛋白聚糖和水含量的减少有关的疾病,其最终形态表现在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基于这些认识,能阻断椎间盘退变或者恢复椎间盘形态和功能的生物治疗,将会在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生物疗法中利用修复受损的椎间盘组织和促进其功能恢复正成为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