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关节镜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创伤性髌骨脱位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创伤性髌骨脱位25例,男18例,女7例.左膝9例,右膝16例,平均年龄(20.7±4.6)岁.病人人选条件:所有病人均有明确膝关节暴力外伤史,排除关节松弛和髌股关节发育异常.初次急性脱佗13例,以前有脱位史近期再脱位者12例.先行关节镜检查并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和处理关节丽受伤后,拇指推髌骨外缘向内,若髌骨复位无明显障碍,只做髌内侧支持带修复术;若外侧支持带紧张影响复位,则先行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后再修复内侧支持带.[结果]25例病人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96个月,平均26.7个月.全部病例未再次发生脱位,恐惧试验全部阴性.关节活动度均在正常范围,4例关节过屈时有轻度紧张感,随访病人均恢复创伤前的生活状态.以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由术前平均46.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评分93.5分(80~100分)(P<0.01).摄X线片及MRI复查,髌股关节关系正常,原关节面损伤区无扩大或进一步退变.[结论]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若无发育异常,并不一定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仪修复内侧支持带结构就可恢复髌骨的位置,对初次脱位和多次脱位病例采取不同的内侧支持带结构修复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小创伤又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的分化潜能,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取人正常足月产婴儿脐带及成人椎间盘,分离消化华通胶组织和髓核组织,收集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成人髓核细胞。利用带有插入层的Transwell 6孔培养板进行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细胞比例为1∶1,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组。共培养1周后,提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总RNA,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其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及SOX9基因的相对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分离提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SOX9基因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被髓核细胞诱导分化为类髓核细胞,有可能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3.
椎间盘是一个低氧并且营养供应较为困难的组织,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性是进行基因治疗最主要的挑战之一。现阶段一些基因治疗在退变椎间盘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而且不断有新技术的出现也让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再一次步入了全新的起点,本文依据近期发表的文献,将椎间盘退变的基因治疗进展综述,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4.
185.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术中采用髂骨块植骨/Cage填充自体碎骨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12月采用单椎体次全切除术并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CSM患者21例(A组),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颈椎前路单椎体次全切除术并Cage填充自体碎骨植骨治疗CSM患者32例(B组),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角度、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融合率、沉降率及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2组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角度及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1例发生植骨未融合,B组无植骨未融合发生。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沉降率(34.3%)高于A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末次随访时发生沉降者JOA评分与未发生沉降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未影响远期临床疗效。结论前路颈椎单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与采用传统髂骨块植骨融合相比,术中采用Cage填充自体碎骨植骨可获得相近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Cage沉降并未显著影响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6.
自人类有医学史记载,颈肩痛、腰腿痛就是其所涉及的内容,而椎间盘退变又是颈腰痛最常见的原因。1934年,Mixter和Barr首先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坐骨神经痛。从而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时代(Dynasty of the disc)”。髓核摘除这一经典术式70余年来治愈了无数椎间盘病变的患者,然而这70余年来,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篇相关的文献发表,每次相关骨科会议,椎间盘病变仍是最主要的议题之一。这一事实也说明,目前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7.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技术的运用能否延缓椎间盘移植后的退行性改变。方法将髓中受细胞复合至同种异体椎间盘,体外培养后植入犬L4/k椎间隙作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行同种异体椎间髓移植。使用影像学、生物力学及组织学分析评估植入椎间盘的转归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移植椎间盘可与宿主椎体实现骨性融合。对照组椎间盘术后退变明显,12周时其椎间盘高度及髓核信号比灰度值明显低于实验组,稳定性丧失明显;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移植椎间盘结构保持较好,髓核细胞数量较多,排列规则;对照组髓核形态保持欠佳,结构紊乱,髓核细胞数量减少,退行性改变明显。结论通过复合种子细胞实现异体椎间盘的组织工程化可有效延缓椎间盘移植后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