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57篇
  免费   2020篇
  国内免费   1097篇
医药卫生   57774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691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195篇
  2020年   1479篇
  2019年   1645篇
  2018年   665篇
  2017年   1418篇
  2016年   1469篇
  2015年   1801篇
  2014年   3122篇
  2013年   3185篇
  2012年   3834篇
  2011年   4360篇
  2010年   3911篇
  2009年   3796篇
  2008年   3747篇
  2007年   3424篇
  2006年   3182篇
  2005年   3127篇
  2004年   2647篇
  2003年   2439篇
  2002年   1975篇
  2001年   1635篇
  2000年   906篇
  1999年   529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益气复脉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4例NSTE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性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采取替格瑞洛联合益气复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V、LVED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益气复脉能够有效改善NSTEAMI患者心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床边即时检测技术(POCT)检测心肌钙蛋白T(cTnT)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胸痛患者,依据最终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塞死(观察组49例)和非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59例),两组均使用POCT技术检测cTnT和NT-proBNP水平,分析POCT技术检测cTnT和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cTnT及NTproBN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cTnT、NT-proBNP及联合检测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且以联合鉴别的价值最高。结论POCT技术检测cTnT及NT-proBNP鉴别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评估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n = 38)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观察组,n = 38),治疗3 个月后对主要终点(心脏超声指标及MACE事件发生率等)、次要终点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压、NT-proBNP指标降低(P<0.05);观察组LAd、LVEDV、LVESV的降低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 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性变长(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距离增长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抑制心室重构及预防心衰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缬沙坦表现更早且更有效,临床应用安全,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期间配合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计80例。除抢救治疗外,给予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优化急诊护理的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诊评估、急救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救治成功率比较(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运用优化急诊护理可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及其各时间点的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急诊PCI的180例STEMI患者的DTB及其各时间点(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和介入时间)数据。将患者依据不同标准分为DTB达标组和DTB非达标组,工作时间组和非工作时间组,自费组和非自费组,2018年组和2020年组。比较各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180例STEMI患者平均DTB为(115.0±51.9) min;急诊停留时间为(71.4±50.3) min,其中进门至呼叫心内科时间为(10.9±6.1) min,呼叫心内科至签署知情同意书时间为(31.4±30.4) min,签署知情同意后至离开急诊室时间为(39.5±31.6) min;转运时间为(4.4±1.3) min;介入时间为(35.2±13.1) min。DTB达标组的DT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DTB未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作时间组与非工作时间组DTB、急诊停留时间、签署同意书至离开急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费组和非自费组DTB及各时间点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组的DTB、急诊停留时间均短于2018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获取知情同意、介入导管室准备是急诊STEMI患者DTB延长的主要因素,建立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的规范流程,可有效缩短DTB。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以时机理论为中心的家庭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中应用价值较高,使患者康复效果增强,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愈梗通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年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7例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愈梗通瘀汤组(49例)、辨证论治汤药组(27例)和单纯西药组(21例)。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辨病论治应用愈梗通瘀汤加减方为愈梗通瘀汤组,应用愈梗通瘀汤外辨证论治的其他汤药为证论治汤药组,未服用任何汤药的为单纯西药组。随访6个月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价生活质量。结果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愈梗通瘀汤组6个月内脑卒中和再住院(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因)发生率降低(P=0.015,P=0.033),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8),辨证论治汤药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P=0.012);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方面,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愈梗通瘀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较高,辨证论治汤药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亦较高(P0.05,P0.01)。愈梗通瘀汤组与辨证论治汤药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梗通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有减少半年内脑卒中和因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因再住院发生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半年生活质量的作用。结果显示了辨病论治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性期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58例STEMI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病例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时的FGF-23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FGF-23水平对STEMI的诊断价值。并根据血清FGF-23水平将病例组患者再分为高FGF-23亚组和低FGF-23亚组,比较两亚组发病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时血清FGF-23水平分别为[(326.2±64.3)、(371.6±67.4)、(324.8±60.9)、(319.3±61.1)和(315.7±58.6)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4.5±54.3)ng/L(均P<0.05)。STEMI组患者发病第1天血清FGF-23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清FGF-23诊断STEMI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cut-off值为320.5ng/L时,对应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2%和89.0%。高FGF-23亚组与低FGF-23亚组比较,发病6个月超声心动图LVEDV,LVEF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DV:(93.5±8.1)vs.(84.8±7.8)mL;LVEF:(45.9±5.6)%vs.(55.1±5.4)%;E/A:(0.9±0.4)vs(1.2±0.3),均P<0.05]。高FGF-23亚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4%,显著高于低FGF-23亚组的8.5%(P<0.05)。结论:STEMI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显著增高,有可能成为STEMI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