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四省572例HIV感染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途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途径。方法:对我国艾滋病高发的四省15个县(市、区)2004~2006年孕产期保健时检测发现的572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HIV感染孕产妇年龄中位数为27岁,40·91%为汉族,82·39%为农民或无业,40·56%为小学或以下文化程度,42·66%家庭月均收入不足260元。孕产妇社会人口学特征呈明显地区差异。②39·30%的HIV感染孕产妇有多性伴,13·16%曾有偿供血;其配偶/性伴侣中,30·12%有吸毒史,25·04%有多性伴,9·81%有嫖娼史,9·46%曾有偿供血。③47·55%的调查对象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HIV,14·86%通过既往有偿供血感染,3·85%因注射吸毒感染,33·74%感染途径不详。结论:绝大多数感染HIV的孕产妇在家务农或无业,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家庭生活贫困,HIV感染孕产妇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异性性行为成为广西、云南和新疆现场育龄妇女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应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的感染人群特征,采取不同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县、乡、村三级母婴阻断工作网络,对母婴阻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和激励措施。方法:在中国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支持下,先在艾滋病高发区开展母婴阻断试点工作;逐步扩展到全省所有县区。建立适合河南省疫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经验、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培训一支具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能力的专业队伍;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孕期、分娩期、产后的预防措施服务。结果:31个重点县共检测与孕产妇人数应检人数801538例,检测人数766806例,检测率95.67%,其中抗体阳性孕产妇842例(孕妇522例,产妇320例),阳性率0.09%;522例中正在继续妊娠29例,终止妊娠的373例,转产妇114例,失访6例,产时实施药物阻断人数376例,药物阻断率72.03%;婴儿人工喂养436例,占98.20%。HIV阳性的产妇所生新生儿情况,活产儿444例(双胎12例,三胎1例),死产4例。HIV阳性的产妇所生满18个月龄幼儿儿情况,应检测人数254例,实际检测人数229例,发现9名HIV阳性,阳性率3.93%。结论:建立一套运转高效、协调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机制和运转模式,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通过对HIV阳性育龄妇女的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她们的孕产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方法收集2006年以来尉氏县的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表结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数据库、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数据库、艾滋病网络直报疫情数据库,分析比较对HIV阳性育龄妇女实施干预措施前后的阳性孕产妇孕期发现情况,自愿终止妊娠情况有何差异。结果对HIV阳性育龄妇女随访并实施干预措施后,HIV阳性孕产妇的孕期发现率,经统计学分析比随访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1),自愿终止妊娠率比随访前也有明显区别(χ2=12.16,P<0.01)。结论对HIV阳性育龄妇女的随访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较早的发现HIV阳性育龄妇女的怀孕情况,通过医务人员的咨询、健康教育、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安全套的发放等多种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母婴阻断质量,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河南省2014年丙型肝炎住院病例报告情况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河南省2014年丙型肝炎(丙肝)病例报告质量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2014年河南省部分病例报告机构丙肝病例资料,与现行报告标准进行核对,采用丙肝病例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漏报率、误报率、抗-HCV和HCV-RNA阳性上报率、报告符合率等指标对全省2014年丙肝病例网络直报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共核查了170家医疗机构2 778例住院病例,丙肝病例报告率为84.10%,报告及时率为100.00%,漏报率为15.90%,误报率为13.17%,抗-HCV和HCV-RNA阳性上报率为91.06%,诊断类型报告符合率为58.61%,急慢性报告符合率为30.93%。临床诊断病例漏报较多,病例诊断分类中确诊病例报告符合率较低,省级报病机构诊断类型报告符合率较低。结论 河南省丙肝病例报告率较高,抗-HCV和HCV-RNA阳性报告率有待提高。丙肝病例报告符合率较低,漏报、误报情况均存在,省级报病机构病例报告工作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辖区、中牟县、新密市、嵩县和扶沟县5个耐药监测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情况、主要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传统PNB/TCH生长试验对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标本初步鉴定,用探针熔解曲线法和PCR产物测序鉴定NTM菌种,采用比例法检测分离菌株的敏感性。结果 1 781例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标本中,67株PNB/TCH生长试验结果阳性。67例标本中,2株为结核分枝杆菌,65例NTM中,胞内分枝杆菌49例(75.4%),其它16例占比为24.6%。1 781例病人中,男性感染率为3.8%(53/1 388),女性感染率为3.1%(12/3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0,P>0.05)。50岁以下患者感染率为2.3%(20/840),50岁以上的患者感染率为4.8%(45/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3,P<0.01)。初治病人感染率为2.2%(24/1 097),复治病人感染率为6.0%(4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9,P<0.01)。65例NTM对INH的耐药率为100%,对RFP、SM、OFX、CPM、PAS的耐药率超过了80%,耐多药率达到95.4%,广泛耐药率达到89.2%。 胞内分枝杆菌是河南耐药监测地区近年优势流行的NTM菌种,NTM感染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中老年人易感,复治患者感染较多,NTM临床菌株对常用抗结核药物普遍耐药。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2-2014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和随访信息,并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早期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在350~500个/μl]和常规治疗组(基线CD4≤350个/μl),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进行回顾研究。结果 共纳入37169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32129例,早期治疗组5040例,常规治疗组和早期治疗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3/100人年和1.8/100人年,治疗1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7.9%和82.3%。多因素调整后分析发现,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基线症状数、近7 d是否漏服药物和教育程度为常规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近7 d是否漏服药物为早期治疗组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加大对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及随访管理力度,可以延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河南省第三轮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下载河南省国家级示范区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河南省9个国家级示范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3 367例,占全省当年报告病例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12.9%下降至2018年的12.2%。示范区HIV/AIDS发病比例为6.00/万,县区示范区的发病比例(7.77/万)高于城市示范区比例(4.34/万)。报告病例以性传播为主(98.7%),其中异性传播构成比为58.5%,同性传播构成比为40.2%。城市示范区的异性传播占比(45.4%)低于县区示范区的比例(76.4%),同性传播占比(54.6%)高于县区示范区的比例(23.6%);示范区以及城市和县区示范区的异性传播构成比均逐年下降,同性传播构成比均呈上升态势。结论三轮示范区在稳定艾滋病疫情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控制性传播成为河南遏制艾滋病流行、实现"十三五"控制目标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49.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母要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个省15个县/市/区,于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对287名确诊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追踪管理,对其分娩的287名婴幼儿进行HIV-1DNAPCR检测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287名HIV-1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婴幼儿中,38名婴幼儿感染了HIV,艾滋病母婴传播总体水平为13.24%(38/287);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孕产妇组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为34.78%,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4.48%,人群水平的总体母婴传播率从34.78%下降到13.24%,下降率为61.94%(x2=7.82,P<0.01).24例HIV感染婴幼儿可明确其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时期,37.50%(9/24)母婴传播发生在宫内,33.33%(8/24)发生在产时,29.17%(7/24)为产后经母乳喂养传播.结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应加强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50.
刘佳  李宁  孙定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4,(11):2074-2078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河南省未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状况。方法通过"河南省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数据应用平台"收集2009-2011年河南省部分未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信息,分析比较该人群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的中位数和构成比。结果 2009-2011年3年间河南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病毒载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5,P=0.188),病毒载量在103拷贝/ml和105拷贝/ml两个区间的患者构成比均有所增加(分别为:χ2=7.965,P=0.019和χ2=22.869,P=0.000)。2009-2011年3年间河南省未治疗艾滋病感染者人群的CD4有所升高(χ2=16.567,P=0.000),CD4在200~349个/μl区间的构成比有所减少(χ2=12.236,P=0.002),而在350~499个/μl区间的构成比则有所增加(χ2=10.412,P=0.005)。结论 2009-2011年河南省未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机体状况有所好转,目前河南省的抗病毒治疗工作要以应治尽治的为基础同时加强关注高病毒载量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