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46篇
  免费   6863篇
  国内免费   3335篇
医药卫生   173844篇
  2024年   621篇
  2023年   2295篇
  2022年   2670篇
  2021年   3512篇
  2020年   4057篇
  2019年   4060篇
  2018年   1989篇
  2017年   3695篇
  2016年   3986篇
  2015年   4622篇
  2014年   8296篇
  2013年   8141篇
  2012年   10431篇
  2011年   11261篇
  2010年   10449篇
  2009年   9859篇
  2008年   10590篇
  2007年   10257篇
  2006年   9399篇
  2005年   9564篇
  2004年   7173篇
  2003年   6545篇
  2002年   5198篇
  2001年   4538篇
  2000年   3431篇
  1999年   2846篇
  1998年   2498篇
  1997年   2192篇
  1996年   2002篇
  1995年   1779篇
  1994年   1435篇
  1993年   957篇
  1992年   813篇
  1991年   773篇
  1990年   604篇
  1989年   624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学者们对动脉血管的研究常聚焦在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而很少关注血管外膜的免疫反应及其对疾病病程的影响。前期研究发现,老龄的ApoE-/-小鼠动脉外膜出现免疫细胞的有序集聚,形成类似淋巴结的异位淋巴组织,称之为动脉三级淋巴组织(ATLO),其形成对内膜As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ATLO的发现及研究为As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并为其他疾病状况下三级淋巴组织(TLO)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阐明TLO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其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开发并评估一种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内膜病理类型的临床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因妇科B超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并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宫腔镜下内膜活检的患者,结合其病史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影响内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nomogram)函数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Area Under Curve, AUC)、C指数(C-index)、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检验、自举法(bootstrap)评估及验证模型,依据列线图对纳入患者进行风险赋分,绘制ROC曲线获取风险评分的截断值,从而划分高低风险的人群;结果 阴道流血、绝经、无流产史、并发高血压、B超内膜厚度增厚、内膜回声不正常,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证是发生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模型所得AUC值与C-index均>0.9,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P>0.05,bootstrap内部验证法所得C-index亦高于0.9,均说明模型准确度、区分度及可信度良好,当患者的风险评分总和≥177分时,属于高风险人群;结论 本模型可以预测B超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内膜病理类型为癌前或恶变型的概率并识别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口服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荟萃分析。检索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 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5月10日, 运用以下检索式进行检索——"chronic total occlusion"和"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和"medical therapy"。另外还检索了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以寻找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诊断符合CTO病变诊断标准(包括单支或多支CTO病变)且患者接受了PCI和口服药治疗或单独以口服药治疗作为初始治疗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梗)、再次血运重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卒中。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效应量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95%CI), 并分别对RCT及队列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 其中12篇为队列研究, 4篇为RCT, 共计患者12 223例。共14项研究(RCT 4篇, 队列研究10篇)报...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自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临产时出现胎儿窘迫的妊娠晚期胎儿窘迫孕妇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70例妊娠晚期未发生胎儿窘迫的孕妇纳入正常组。两组均行胎心监护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S/D值是否>3将观察组孕妇分入S/D值>3组和S/D值≤3组。比较S/D值>3组和S/D值≤3组的妊娠结局;比较正常组和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静脉导管分流率,S/D值异常率,胎心率,胎心异常率;比较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单一胎心监护的诊断效能。结果S/D值>3组孕妇29例,S/D值≤3组孕妇41例。S/D值>3组和S/D值≤3组剖宫产率和低体质量儿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值≤3组羊水粪染发生率低于S/D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大脑中动脉的阻力指数和脐动脉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S/D值高于正常组,大脑中动脉的搏动指数、S/D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S/D值异常率、胎心异常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胎心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监护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窘迫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胎心监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预测妊娠晚期胎儿窘迫,进而预测妊娠结局,且二者联合可提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明确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化疗致施旺细胞(SCs)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预防中的价值。方法将SCs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及抑制剂组,实验组加入奥沙利铂(0.5 mol/mL),抑制剂组细胞加入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Y27632(10μmol/mL)2 h后加入奥沙利铂;CCK8检测3组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SCs凋亡率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Cs凋亡及线粒体结构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而细胞MMP下降,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细胞Bcl2、OPA1和TOM70蛋白表达下调,而Bax、Caspase3及DRP1蛋白表达上调;抑制剂组与实验组比较细胞凋亡率下降,MMP升高,Bcl2、OPA1及TOM70蛋白表达上调,Bax、Caspase3及DRP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RHO/ROCK通路抑制剂通过保护SCs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性,抑制奥沙利铂诱导的SCs细胞凋亡,RHO/ROCK通路抑制剂在CIPN预防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严重下肢缺血(CL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患者,其中50例接受DCB治疗(DCB组)、46例接受普通球囊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预后。结果 96例球囊均到达病变部位并成功完成扩张,未植入补救性支架。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DCB组ABI高于、Rutherford分级及Wagner分级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12个月,DCB组一期通畅率均高于、管腔丢失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组间截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DCB组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CD-TLR)为89.81%,高于对照组的67.39%(P=0.008 8)。结论 DCB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致CLI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研究因宫颈病变行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9月至2021年04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HSIL及MIC的4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绝经状态、孕次、产次、同房出血、不规则出血、家族肿瘤史、HR-HPV感染种类、HPV16/18感染、TCT检测结果、转化区类型、宫颈管搔刮术(endocervical curettage,ECC)结果、病变级别、是否累及腺体与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是否相关。同时,对79例进一步行子宫切除术者分析切缘阳性及上述相关因素与术后病变残留的关系。结果:术后切缘阳性与TCT检测结果、转化区类型、病变级别、是否累及腺体、ECC结果有关(P<0.05),其中MIC、累及腺体、3型转化区及ECC阳性是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宫颈病变残留与切缘状态及病变级别有关(P=0.001;P=0.038),切缘阳性是子宫切除术后病变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重视宫颈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个体化干预,是降低切缘阳性和病变残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