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37篇
  免费   6863篇
  国内免费   3335篇
医药卫生   173835篇
  2024年   621篇
  2023年   2287篇
  2022年   2669篇
  2021年   3512篇
  2020年   4057篇
  2019年   4060篇
  2018年   1989篇
  2017年   3695篇
  2016年   3986篇
  2015年   4622篇
  2014年   8296篇
  2013年   8141篇
  2012年   10431篇
  2011年   11261篇
  2010年   10449篇
  2009年   9859篇
  2008年   10590篇
  2007年   10257篇
  2006年   9399篇
  2005年   9564篇
  2004年   7173篇
  2003年   6545篇
  2002年   5198篇
  2001年   4538篇
  2000年   3431篇
  1999年   2846篇
  1998年   2498篇
  1997年   2192篇
  1996年   2002篇
  1995年   1779篇
  1994年   1435篇
  1993年   957篇
  1992年   813篇
  1991年   773篇
  1990年   604篇
  1989年   624篇
  1988年   187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研究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妇科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内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诊治的80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阴局部擦丙酸睾丸酮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观察组采用CZF型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瘙痒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并检测患者神经生长因子(NGF)、 P物质(SP)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GF、 SP阳性表达强度光密度值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瘙痒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评分(0.40±0.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59±0.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妇科外阴白色病变安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NGF和SP表达均得到良好改善,且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17(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CC)患者、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7例宫颈无病变的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依次将其纳入CC组、CIN组、对照组,检测三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Th17/Treg细胞、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C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IN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C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IN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h17/Treg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h17/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h17/Treg细胞、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能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一期支架置入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失败后补救性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单独支架取栓或联合抽吸取栓治疗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卒中186例,146例实现闭塞血管成功再通;40例血流恢复较差,其中28例接受一期支架置入补救性治疗(支架组);12例拒绝支架置入治疗(非支架组),仅给予基础抗栓治疗。结果 支架组血管再通率(75.00%)明显高于非支架组(0%;P<0.05)。术后90 d,支架组预后良好率(64.29%,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明显高于非支架组(8.33%;P<0.05)。支架组术后90 d病死率(21.43%)明显低于非支架组(83.33%;P<0.05)。支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7.14%)与非支架组(1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期支架置入术作为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失败的补救性治疗,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1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6):1533-1534
<正>肱骨髁上骨折约占儿童骨折的12%,约3%~12%合并血管损伤,特别是肱动脉损伤。急性肱动脉血栓形成已屡见不鲜~([1]),但迟发性动脉血栓形成鲜有报道,本院诊治1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2]),术后7 d出现肱动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