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评估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适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术后止血方式的不同,将582例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CAG)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220例)和B组(362例)。A组患者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及迷走反射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止血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迷走反射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止血成功率及出血并发症上并不优于传统手工压迫止血法,同时其价格较昂贵,因此在选择病例时需非常谨慎,而不能作为经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的常规止血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入院时高血糖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心脏内科1988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诊的171例无糖尿病史的女性急性AMI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3组.第Ⅰ组:69例,血糖水平<6.1 mmol/L;第Ⅱ组:49例,血糖水平6.1~7.8 mmol/L;第Ⅲ组:53例,血糖水平>7.8 mmol/L.对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3组患者在一般临床情况、梗死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第Ⅲ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第Ⅰ组、第Ⅱ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第Ⅰ组30.43%(21/69),第Ⅱ组32.65%(16/49),第Ⅲ组58.49%(31/5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第Ⅰ组5.80%(4/69),第Ⅱ组8.16%(4/49),第Ⅲ组24.53%(13/53);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第Ⅰ组24.64%(17/69),第Ⅱ组30.61%(15/49),第Ⅲ组54.72%(2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Ⅲ组患者院内病死率[28.30%(15/53)]显著高于第Ⅰ组[13.04%(9/6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AMI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增高时,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高龄(≥80岁)女性冠心病(CHD)患者冠脉造影(CAG)特点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162例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A组)与271例高龄男性CHD患者(B组)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患者冠脉血管细小、病变复杂且严重.远期随访结果:A组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B组[15.1%(21/139)vs.6.5%(15/230)](P<0.05);A组MACCE发生率略高于B组[12.2%(17/139)vs.8.3%(19/230)](P>0.05).结论 与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相比,高龄女性CHD患者的冠脉细小、病变复杂,行介入治疗同样安全有效,血运重建率高,但MAC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及凝血指标在脑卒中患者血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46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时,在体检中心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的凝血指标[凝血因子(F)、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及血浆中纤溶酶原(PLG)]及IL-1β、IL-17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PLG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IB、D-二聚体、IL-1β及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D-二聚体、IL-1β及IL-17水平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IB、D-二聚体、PLG、IL-1β及IL-17水平在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中有明显差异,其中F、D-二聚体、IL-1β、IL-17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可作为脑卒中诊断和分类鉴别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5.
从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物学效应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碍及纤维化的作用,将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分为高血压治疗组和高血压对照组,高血压组在术后第16周通过饮水给予缬沙坦(10μg/g.d),高血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给药。术后第16周、20周及28周分别处死大鼠,测定血压、心脏和左心室重量、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心肌胶原含量及胶原容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6.
我科近期应用单根电极导线心房感知心室按需起搏型 (VDD)治疗 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获得良好效果 ,国内迄今未见报道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4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 ,活动后晕厥 4次入院。心脏听诊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 /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杂音于 valsalva运动、双腿上举时增强。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心率 5 5~ 111(平均 6 9)次 /分 ,房性早搏 111次 ,室性早搏 5 2次 ,成对出现 4次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最长 6个搏动 ) 4次。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示 :心室间隔厚 2 0 .3mm,可见二尖瓣前叶收…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低渗及等渗对比剂对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1月—2008年7月于我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98例,随机分为低渗组(A组)及等渗组(B组)。其中A组202例[男130例,女72例,平均(60.4±12.6)岁],B组196例[男118例,女78例,平均(61.2±13.5)岁];A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57例(77.7%A1组),肾功能异常者45例(22.3%A2组);B组中术前肾功能正常者148例(75.5%B1组),肾功能异常者48例(24.5%B2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72h均测定血清肌酐水平。结果A1组及B1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A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0.05);B2组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等渗对比剂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总结我院1987-2000年5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间,来分析我国急救系统的差距,以便今后有的和矢地改进工作。方法:由于我院医疗习惯为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紧急收住入院再行溶栓治疗,故入院邓为获得治疗时间(tie-to-treatment),分别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6h内和12h内入院的病例数和所占比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进疼痛发作至入院时间在6h愉埏和在12g内完成比例较低,14a来提高不明显。结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时间内入院比例较低,常常错过溶栓时机,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康复。说明我国急救系统效率仍然低下,有待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9.
11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性心肌重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效应因子,通过其受体介导生物学效应。放射配基结合分析证实哺乳动物存在AT_1、AT_2受体,大鼠和小鼠AT_1受体存在AT_(1A)、AT_(1B)、和AT(1C)受体亚型。近年来还发现了AT_3和AT_4受体亚型,但结构和功能不清。AT_1受体具有G蛋白耦联受体超家族的特性,有7个螺旋的跨膜段,与其他G蛋白受体有20%~30%同源性,主要分布于成年动物血管、心、肾上腺等;AT_2受体仅有32%氨基酸序列与AT_1受体同源,主要分布于胚胎组织和间质组织。最新研究显示AngⅡ绝大多数生物学效应都是AT_1受体介导的。AngⅡ刺激AT_1受体诱导c-fos、c-jun和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引起心肌细胞肥大,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间质胶原沉积,AT_1受体拮抗剂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减少胶原积累,AT_2受体拮抗剂无此作用。AT_2受体的生物学效应知之甚少,可能在抑制生长因子引起的细胞增殖、对抗AT_1受体的促细胞有丝分裂作用和诱导细胞凋亡中起作用。心肌组织AT_1和AT_2受体可能共同调节了高血压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