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海洛因依赖患者(HAs)的睡眠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别从MMT门诊和社区招募603例HAs(病例组)和377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居民(对照组),两组对象完成自编睡眠情况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结果:病例组的睡眠潜伏期[(35.7±34.2)min.vs.(24.5±36.5)min.]和睡眠时间[(9.0±2.3)h vs.(7.8±1.5)h]均长于对照组,而其睡眠效率[(87.5±15.3)%vs.(95.1±17.0)%]低于对照组,同时,病例组PSQI总分及其7个睡眠成份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如,PSQI总分:(6.5±3.8)vs.(3.5±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2);目前无业、服用安眠药、既往吸毒时间≥10年和静脉注射方式吸毒的HAs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结论:MMT的HAs入睡潜伏期长和睡眠效率差,睡眠质量各维度均全面下降;无业、安眠药使用和既往的较重的吸毒史可能增加了HAs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特点及暴力事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调查对象为深圳市某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利用问卷调查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38人,其中受暴力伤害184人,暴力总体发生率为77.31%,暴力类型以心理暴力为主(61.15%);男性高于女性,遭受暴力者的平均年龄为(33.20±7.69)岁;暴力的多发时间为白班(74.46%),多发地点为病房(64.13%),暴力发生的高危人群是临床工作人员(OR=16.03,95%CI:7.75~33.15)。结论 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率高,针对影响暴力发生的因素,实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和避免场所暴力发生。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综述了双相障碍与免疫性疾病共病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既往研究的若干局限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深圳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杀行为风险,探讨孤独感、抑郁和冲动性与自杀行为风险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深圳市8家企业中抽取3095名外来务工人员,应用自编自杀行为风险测量问卷(SRQ)、ULCA孤独量表简版(USL-6)、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Barratt冲动量表(BIS-Ⅱ)评估自杀行为风险、孤独感、抑郁和冲动性。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变量间的关联,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及进行Bootstrap检验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有自杀行为风险87人(占2.81%)。USL-6、PHQ-9、BIS-Ⅱ得分均与SRQ得分呈正向关联(OR=1.28、1.16、1.09)。SEM显示,USL-6、PHQ-9、BIS-Ⅱ得分均与SRQ得分呈正向关联(β=0.32、0.17、0.13);Bootstrap检验显示,USL-6得分与PHQ-9、BIS-Ⅱ得分均有直接的正向关联(β=0.85、0.11),标准化路径系数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结论:基于自杀行为风险评估,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自杀行为风险水平相对较低,而孤独感、抑郁和冲动性可能会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自杀行为风险。  相似文献   
105.
106.
桥本脑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靠早期识别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抗体的检查。本文报道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首发症状的儿童桥本脑病病例,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进行分析;同时本文总结以往相关文献,对桥本脑病特别是儿童桥本脑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102名正常对照、1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97例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MTHFR基因的C677T和A1298C多态性。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难治组与非难治组C677T、A1298C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677T,χ2=4.83,P=0.09;χ2=1.90,P=0.39;A1298C,χ2=1.50,P=0.47;χ2=3.90,P=0.14),而患者组C677T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4),难治组A1298C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非难治组(P=0.04)。677TT/1298AA、677CT/1298AC复合基因型患病相对风险度比677CC/1298AA型显著提高(OR=4.13,95%CI=1.26~13.58,P=0.02;OR=2.95,95%CI=1.23~7.07,P=0.01),而在难治组和非难治组中,复合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677T等位基因和677TT/1298AA、677CT/1298AC复合基因型是精神分裂症发病危险因素,MTHFR基因1298C等位基因可能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2010年富士康深圳员工丛集性自杀事件中到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求助员工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工具和心理问题的判定标准,收集354名到驻龙华厂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求助员工的人口学特征、诊断类别、心理危机状况、与跳楼相关的精神心理问题和处理方式,并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的评估。根据在厂工作时间区分为新员工组(≤6个月,103人)与老员工组(6个月,110人),根据SAD PERSONS得分区分自杀低风险组(0~4分,105人)和高风险组(5~10分,108人),比较组间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主要诊断前2位的为心境障碍(118例,33.3%)和心理问题(107例,30.2%)。新员工组的应激相关障碍、跳楼相关精神心理问题更多,老员工组心境障碍更多(均P0.05)。老员工组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除外人际因子)、IES-R总分及侵扰因子分高于新员工组(P0.05)。与自杀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男性、无伴侣者更多(均P0.05),SSRS总分及因子分、SCSQ积极应对因子更低,SCL-90总分及因子分、IES-R总分及因子分更高,IES-R的PSD阳性筛出率更多(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L-90抑郁因子分高(β=0.50)、男性(β=-0.26)、未婚(β=-0.27)、社会支持总分低(β=-0.21)、SCL-90总分高(β=0.42)、IES-R侵入因子高(β=0.22)和总分高(β=0.51),自杀风险越大(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现场心理救援需要兼具精神科和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知识的专业人员,对新、老员工的心理干预应有不同的侧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减轻抑郁程度、增加社会支持、适当回避自杀事件可能是降低丛集性自杀期间员工自杀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9.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 TD)是药物诱发的多动性运动障碍, 一般表现为舌、下面部和下颌以及四肢不自主痉挛或舞蹈样运动(至少持续数周), 发生在使用神经阻滞剂类药物至少数月后, 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不可逆, 显著影响患者的功能预后。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TD相关危险因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评估识别及治疗管理等最新研究进展, 以期提高专业人员对TD的认识, 实现早期预防和识别, 规范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0.
沈其杰教授是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祖籍辽宁省辽源市,1928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4年7月由中山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医学院(现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工作;1986年1月调任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不论是在湘江之畔,还是在南海之滨,他始终以严谨治学、不懈钻研、情系事业的精神,行走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成为推动中国情感性精神障碍研究的先驱.多年来,沈其杰教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主编、撰写10余部专著、教科书、百科全书、辞典及大型参考书.他主持的心境障碍学术研究,获1997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及2000年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他荣获中国精神科医学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协会"杰出精神科医师奖",1986年被《世界生物科学名人录》第2版收录,2010年当选深圳市改革开放"30年30位优秀创业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